宋武帝劉裕(363~422)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綏裏(今江蘇徐州),曾祖劉混時隨晉室南遷,客居京囗(今江蘇鎮江)。
雖說劉裕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後裔,其祖輩也不乏在朝顯宦者,但到其父劉翹這一代時,家道明顯衰落了。劉翹一生,僅居郡功曹(郡守屬吏)職位。少時,劉裕家貧,以種地、砍柴維持生計,但他性格強悍、堅韌,喜冒險。東晉孝武帝時,劉裕投身行伍,開始了戎馬生涯。
劉裕初為北府舊將孫無終的司馬,事跡不顯。安帝隆安三年(399)十一月,孫恩從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東南八郡紛起響應,朝野震驚。
晉廷忙派謝琰、劉牢之前往鎮壓。謝琰是著名的陳郡謝氏家族中的人物,劉牢之則為淝水戰役中大破前秦苻堅的北府名將。大概因為孫無終的薦舉,劉裕轉入劉牢之的麾下,當了一名參軍。在轉戰三吳的幾年中,劉裕屢充先鋒,每戰挫敵,其軍事幹略得到初步顯露。他不僅作戰勇猛,披堅執銳,衝鋒陷陣,且指揮有方,富有智謀,善於以少勝多。當時諸將縱兵暴掠,塗炭百姓,獨有劉裕治軍整肅,法紀嚴明。因討亂有功,劉裕被封為建武將軍,領下邳太守。他率水軍繼續追討孫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孫恩起兵,消耗了晉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虛,這給盤踞長江上遊軍事重鎮荊州、虎視三吳、伺機而動的桓玄以可乘之機。元興元年(402),桓玄舉兵東下,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收奪劉牢之兵權,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劉牢之懼禍而逃,後自縊身亡。劉裕審時度勢,暫投桓玄以行韜晦。由於劉裕屢建軍功,於北府舊部中頗有聲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視他。次年十二月,桓玄篡位,更對劉裕款待備至,恩寵有加。
桓玄的妻子劉氏頗能識人。她多次對其夫說:”劉裕行止有龍勢虎誌,看問題不同凡響,不會久居人下,宜盡早除之。”桓玄卻說:”我欲蕩平中原,非此人不行,怎好殺他?等關隴平定,再作計議。”
正在桓玄盤算之際,劉裕也在暗中圖謀桓玄了。他約何無終、劉毅等人於廣陵(今江蘇揚州)、曆陽(今安徽和縣)、京囗、建康四處舉事,克期齊發。
元興三年(404)二月,劉裕以打獵為名,聚集百餘人首先在京囗發難,殺死桓修。劉毅也於廣陵得手,誅桓修之弟桓弘。接著,眾人推劉裕為盟主,傳檄四方,各地紛起響應。桓玄見情勢不妙,挾持晉安帝,輕舟逃逸江陵。三月,劉裕率兵進入建康,坐鎮京師,指揮各路人馬乘勝西進。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桓玄被逼逃往西川,為益州都護馮遷所殺。次年三月,劉裕迎安帝複位。為獎勵劉裕再造晉室之功,安帝進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掌握朝政。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時麵臨著北方的威脅。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劉裕決定興師北上。
義熙五年(409),南燕主慕容德死,其侄慕容超襲位,縱兵肆虐淮北,擄去晉兩郡太守,驅掠百姓千餘家。劉裕因此上表北伐。三月,他統領晉軍向北挺進。
南燕大將公孫五樓見晉師威猛,向慕容超建議扼據大峴(今山東沂縣),堅壁清野,但被拒絕。劉裕看準時機,冒險越過大峴山隘,一舉攻克臨胊(今山東掖縣),奪得大量輜重。接著,晉軍將士在劉裕的親自鼓動下迅速進擊,直逼燕都廣固(今山東益都)。慕容超遁入城中堅守不出。雙方進入相持階段。晉軍一方麵高壘重塹,將廣固團團圍住,以燕人之糧充實軍用;一方麵招降納降,采取分化瓦解之策。南燕大將桓遵兄弟及徐州刺史段宏相繼歸附,尤其是尚書郎張綱被俘,對劉裕十分有利,最後正是利用他所設計的攻城器械拿下燕都,活捉了慕容超。劉裕以廣固久守不降為由,入城後,盡殺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憤。
齊境克服,劉裕本想停鎮下邳,蕩凊河洛,但孫恩妹夫盧循複集孫恩殘部,敗晉軍於豫章(今江西南昌)。劉裕不得不班師回朝。回京後,先後督師鎮壓盧循、剿滅割據長江中上遊的劉毅、譙縱勢力,逼走司馬休之,使南方出現了百年來從未有過的一統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