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士兵皇帝趙匡胤(3 / 3)

太祖通過對藩鎮權力的剝奪,對武臣的壓抑,改變了五代時期方鎮雄?、朝廷寡弱、武人跋扈、文臣無權的狀況,提高了中央的威權。在中央內部,太祖又著手分割宰臣的權力,軍權歸於樞密院,財權歸於三司使,樞密院與相府合稱“二府”,三司使號稱“計相”,這三者地位都差不多,都直屬於皇帝。此外,太祖還在宰相之下增設副相參知政事,來分散和牽掣宰相權力。通過對相權的分割,防止了大臣專權的局麵,太祖就曾直言不諱地當麵對宰相趙普說:“國家大事可不是你們書生說了算的。”說明宋代君主獨裁體製得到了空前的鞏固和加強。但這些措施也使得官員增多,開支增大,權力互相鉗製、地方實力削弱,埋下日後積積弱的種子。

三、外交

(一)雪夜定策:

宋朝建國,所統治的地方隻有黃河、淮河流域一帶,宋朝北麵有北漢和契丹,西麵有後蜀,南麵有荊南、南唐、南漢、吳越等國家,每一個國家都有獨立的勢力,而且他們也都在窺視宋朝的態度。在此虎視眈眈的情況下,使宋朝不能高枕無憂,必須把這些小國或外族,消滅或製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統一,奠立宋朝國基。

在一個大紛飛的夜晚,趙匡胤與宰相趙普進行了一場意義重大的對話。

趙普問道:“夜深天冷的,陛下為什麼還出來?”

趙匡胤回:“我睡不著嗬!一榻之外,都是別人家的天下,所以特地來見見你。”

趙普:“陛下是否覺得自己的天下過於狹小?南征北伐,一統天下,現在是極好的時機,不知陛下在進軍方向問題上是怎樣考慮的。”

故意說:“我想先攻打北漢國都太原。”

趙普默良久之後,說:“這我就不明白了。”

趙匡胤問:“為什麼?”

趙普分析道:北漢有契丹為後援,攻之有害無利,即使滅亡了北漢,又要獨自承擔契丹的強大壓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漢,以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翦滅南方各國,然後再專力北方。

和趙普的話,使趙匡胤最後確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這件事,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

(二)親征北漢:

開寶二年九月,宋太祖派李繼勳率兵攻北漢,因契丹軍來援,無功而返。十月太祖親征北漢。宋軍築長連城圍攻太原,北漢大將楊繼業出城犯宋東西砦,敗還,遼軍分兩路援救北漢,一路自石嶺關入,為宋軍敗於陽曲。後來,太原城水災,城中驚恐,大臣郭無欲謀降宋,被殺,契丹再派兵馳援北漢,太原得以保住。宋軍則因屯兵太原城下,久攻不克,損兵折將,又因暑雨,士卒多病,遂班師。北漢盡得未所棄軍儲,共計粟三萬石,茶、絹各數萬,總計太祖共在開寶元年、二年,及九年三次攻打北漢,均因遼軍來援,頓兵太原城,久攻不克而還。

二:南朝宋太祖文皇帝帝劉義隆

劉義隆(407-453年)是南朝宋的第3個皇帝,小字車兒,宋武帝劉裕第3子,少帝劉義符弟,初封宜都王,兼領荊州剌史。少帝被殺時,他正駐守江陵,被大臣徐羨之、傅亮等迎入建康即位,改年號為元嘉。

劉義隆即位後,深知必須先穩住形勢,立穩腳跟,才能有所作為。他不允許大臣擅權,肆行廢立。元嘉三年(426年),他清除了專權大臣徐羨之、傅亮等人,得以一展宏圖,迎來了曆史上著名的"元嘉之治"。他勵精圖治,躬勤政事,堅持武帝的集權政策,壓抑豪強兼並,使階級矛盾得到了緩和。他重視發展秤,積極勸課農難能可貴,清理戶籍,減免賦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社會財富有了顯著的增加。他獎掖儒學,注重文化興國,又提倡節儉,執行禁酒政策,這一切使劉宋社會出現了穩定、發展、小康的局麵。

劉義隆對江南地區的開發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當時在北方,是強大的北魏王朝。他曾兩度北伐,均失於審時度勢未能做到知己知彼,加之缺乏良將,用人失當,最終導致了失敗。由於大量消耗了民力財力,國勢漸漸衰落,元嘉之治也在失敗中終結了。

元嘉十三年(453年),劉義隆因太子劉劭品行惡劣,與尚書仆射徐湛之密商準備廢黜太子,但消息被泄漏。劉劭召集私養勇士2000多人,發動政變,衝入皇宮,劉義隆被殺身亡。不久,他的第三個劉駿興兵入京,殺掉了叛亂的哥哥劉劭,做了皇帝。這以後的幾代皇帝多是殘忍淫亂的君主,劉宋政權很快就走向了滅亡。劉義隆在位30年,科年47歲,葬於長寧陵。他死後的廟號為中宗,諡號為景皇帝,後來宋太宗明皇帝即位,更改廟號為太祖,諡號為文皇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