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在中央設中書省、樞密院和禦史台,分別負責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元朝時,全國共設十個行省,另有中書省直轄的“腹裏”。行省製的確立,是中國政治製度史上的一項重大變革,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元世祖在軍事上實行軍民分治的政策,使軍職不得幹預民事。元朝軍隊分為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和新附軍等。
元朝建立後,還陸續編修了《至元新格》、《大元通製》等法典,沿襲了學校教育和科舉製度。
二、雙重民族政策
元朝為了維護蒙古貴族的統治特權,削弱各族的反抗,采取了分化的民族壓迫政策。元朝把全國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四等人在政治、法律和經濟上的地位,都有不同的規定,帶有明顯的民族歧視成分。如地方機構中的達魯花赤掌握實權,而此職隻能由蒙古人擔任。
元朝在實行民族歧視、壓迫政策的同時,又對各族上層進行了拉攏和聯合,甚至給予他們許多特權,以擴大蒙古貴族的統治基礎。
元朝的雙重民族政策,體現出其政權是以蒙古貴族為核心、包括各族上層在內的封建統治階級聯合專政。
三、平定諸王叛亂
元朝時期,西北發生了窩闊台汗後裔海都、察合台汗後裔篤哇等叛亂,東北地區也出現了諸王後裔的叛亂。元世祖曾多次親率大軍出征,到元成宗時,最終平定了叛亂勢力,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局麵。元朝在平叛後,還設置遼陽行省,加強了對東北地區的管理。
四、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
元中央在邊疆地區設立的行政組織元朝時期,喇嘛教薩迦派領袖代表西藏地方同蒙古建立了宗藩關係,西藏正式劃歸中央版圖。元世祖忽必烈封薩迦派領袖八思巴為國師,又任命為總製院(後更名宣政院)長官,"掌釋教僧徒及吐蕃之境"。元政府還在西藏設立地方機構,並征收賦稅、屯戍軍隊及設置驛站。西藏遂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地方區域。
元朝在雲南設置了行省以及路、府、州、縣。從此,雲南和內地的聯係更加密切。
元代時,在澎湖設立了巡檢司,管轄澎湖與台灣,巡檢司隸屬泉州晉江縣(今屬福建)。這也是中央政府在台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元世祖還整頓了驛站製度,他以大都為中心,修築了四通八達的驛道。又開鑿了三條運河,打通了從杭州到大都的水路運輸線,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係。一個包括陸路、水路的交通網建立起來了。這對加強各地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積極的作用。元朝的海運也很發達,元世祖在泉州、廣州等地設立市舶提舉司,管理海上貿易。元朝商隊浩浩蕩蕩地往返於大海之上。一時間,各大港口成了“蠻商夷賈”雲集的地方。泉州是當時最大的海港,當時指引航船的燈塔,至今還屹立在泉州海濱。中國和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異常頻繁。
元代的驛傳製度對當時的俄羅斯、波斯以及中亞、西亞諸國都產生了頗大的影響。
五、元世祖還大力提倡以儒學為主的漢族傳統文化,他篤信孔孟之道,在大都重建了孔子廟,確立了儒家在元朝的統治地位。他還極力拉攏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免除儒生的徭役。元世祖還興辦了許多學校,他即位的第二年,就下令各路“提舉學校”,到1288年,全國的學校已達24000多所。元世祖在中央設立了國子監,任命理學大師許衡擔任國子監祭酒,培養了許多人才。他還選派名儒,編修國史,翻譯經書。他讓藏族高僧八思巴創造了蒙古文字,又將一批漢族典籍,如《資治通鑒》、《貞觀政要》等翻譯成蒙古文,供蒙古貴族子弟學習。
元世祖的宗教政策,也很獨特,他不相信任何宗教掌握著絕對的真理,認為各種宗教都可以當作行政的工具。因此他采取兼容並蓄的政策。對佛教、道教、景教,都加以提倡,還在中央設置專門機構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