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使用文明的話語(1 / 1)

在生活中,不管辦事兒的對象是誰,都要使用文明、禮貌的語言。因為,人都是平等的,以禮待人,是表示尊重的一條最基本的原則。我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敬語”,可用來表示尊重之意,例如:“請問”就有如下的說法:請問、敢問、借問、動問、借光、請教、指教、見教、求教、討教、就教、賜教等等;打擾人家可以用以下詞語:打擾、勞駕、相擾、勞神、費心、煩勞、麻煩、辛苦、費神、難為、偏勞等等許多委婉得體的詞彙。如果我們在語言交往中不忘使用這些詞彙,相互之間定可形成親切友好的氣氛,減少許多可以避免的摩擦和口角,這對發展人際關係求人辦事是很有好處的。

你我相見,互問一聲“好”,這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可別小瞧這聲問候,傳達的信息豐厚:表示尊重、親切和友情,又顯示出你我懂禮貌,有教養,有風度,何樂而不為呢?

美國人說話少不了“請”字,說話、寫信、打電報都愛用“請”字,如“請坐”、“請轉告”、“請及早函複”等等。打電報時,寧可多付電報費,也絕不省掉“請”。因此,美國電話總局每年從這個“請”字上就可多收入一千萬美元。美國人情願花錢買個“請”字。我們與人相處時,說個“請”字,既不費力,又不花錢,何樂而不為呢?

在日本,人們卻愛說“謝謝”。據統計,一個在百貨公司工作的日本職員,一天平均要說571次“謝謝”,否則他就不是一個好職員,就有被解雇的可能。不管571次這個數字是否準確,你都可能認為這太過分,似乎有點“虛偽”。然而,有一家這樣的公司:顧客買了東西,營業員對他說:“謝謝!歡迎光臨。”相信你我他都願意光顧這樣的洋溢著親切和尊重、視顧客為上帝的公司。

英國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對不起”,凡是稍有打擾他人之事,他們總是先說一聲“對不起”:“對不起,我要下車了”;“對不起,請給我一杯水”。即使沒有打擾人,他們也習慣先說“對不起”。英國警察對違章司機就地處理時,先要說一聲“對不起,先生,你的車速超過規定……”;兩車相撞,大家先相互說聲“對不起”。在這樣的氣氛下,雙方的自尊心都得到了滿足,爭吵當然是可以避免了。與英國人相比,我們有些人尚有很大差距,如一位騎自行車者撞了一位行人,如果修養不高,騎自行車者會罵:“瞎眼了嗎?怎麼不讓開道?”被撞者肯定不會相讓,爭吵、謾罵、廝打的事情肯定會發生。如果騎車人真誠地說一句“實在對不起”,被撞人再寬宏大度一些,其結果絕對是兩回事。

經常說些“早上好”、“謝謝”、“對不起”之類的話,應該說對誰都是重要的,因為它能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程度,也是開人心扉的鑰匙。一句話,生活中不能缺少文明的話語,一個不會使用文明話語的人是不可能擁有好人緣。

秘籍:文明禮貌用語能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程度,也是開人心扉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