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外耳發育
一、耳廓
耳廓的發育形成在胚胎第6周,是在第一鰓溝周圍的第一和第二鰓弓上發生6個小丘樣結節融合形成的。第1結節發育形成耳屏,第2結節形成耳輪腳,第3結節形成耳輪的大部分,第4結節形成對耳輪,第5結節形成對耳屏,第6結節形成耳輪腳的最下端和耳垂。
耳廓的神經支配來自第一鰓弓的三叉神經,第二鰓弓的第二頸神經、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胚胎7周,耳廓軟骨形成,胚胎12周6個小結節融合,耳廓始具雛形,胚胎20周耳廓的形狀似成年人,9歲左右耳廓達成年人大小。耳廓最初形成時位置偏低,相當於未來頸的上部,隨著下頜骨的發育,耳廓的位置逐漸升高到頭部兩側約平眼的高度。如果這一發育過程發生障礙,可以形成低位耳廓,同時伴其他先天性畸形。以上是耳廓發育的經典理論。
二、外耳道
外耳道源於第一鮑溝。從胚胎第4周開始,第一鰓溝逐漸深陷而成為原始外耳道,其中包括軟骨性外耳道和小部分骨性外耳道。初期向內生長的第一鰓溝呈漏鬥狀管道,其內端與鼓室的內胚層上皮相接觸。胚胎第2個月時,一個致密的上皮細胞柱從原始的漏鬥狀外耳道向內生長,可伸展到與管鼓隱窩的上皮接觸。胚胎第7個月時,上皮細胞柱分裂並溶解,形成管形,其內端形成鼓膜的外表麵,然後向外延伸,形成外耳道的內側段,並與原始外耳道連接,兩考接通後外耳道的發育才算完成。胚胎3個月,鼓膜的結締組織骨化,形成鼓環,鼓膜坐落在鼓環的鼓溝中,鼓溝外側即為外耳道軟骨部。新生兒無骨性外耳道,6歲以後外耳道與成年人相似。
外耳道周圍的軟骨是由鰓弓所衍化,大部分骨性外耳道由顳骨鼓部發育而成。外耳道由三叉神經耳顳支和麵神經的分支等神經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