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耳廓疾病
一、耳廊畸形
(一)病因和機製
耳廊畸形可分為先天性,後天性兩種。前者由第一和第二鰓弓發育異常所引起,表現為大小、形態和位置的異常;後者多為外傷所致。
1.先天性
小耳症:耳廓比正常人小,係發育不全所致,常伴有外耳道和中耳畸形。
大耳症:耳廓先天性發育過度,形成大耳。
無耳症:係胚胎時,耳廓未發育的結果。
副耳症:係第一鰓溝或第二鰓弓發育異常。
猿耳:正常人,胚胎期第五到第六個月時,雖也出現這個原基,但不久即行消失,若不消失,繼續發育時,則出生後於耳廓上緣和後緣交接處即出現猿耳的特征。
另外,招風耳、貓耳、袋耳、折疊耳、聳立耳也是發育異常所致。
2.後天性
血腫耳:’耳廓外傷後,由於皮下或軟骨膜出血未能全部吸收,機化後,遺有堅硬的纖維化組織。
凍傷耳:由於耳廓皮下組織少,血管又不豐富,所以在寒冷地區易患凍瘡伴發感染。痊愈後,耳廓處因有瘢痕萎縮而呈畸形。
(二)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耳廓畸形診斷不難。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程度不一,小耳畸形多為單側,常伴有外耳道閉鎖和中耳畸形。因內耳起源於外胚層的聽基板,與外耳、中耳的胚胎來源不同,先天性小耳畸形時,內耳可以正常。
二、先天性耳前瘺管
(一)病因和機製
先天性耳前瘦管屬外顯不全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同一家族的患者往往瘺管的側別相同,部位相似。主要是因為胚胎時期形成耳廓的第一、二鰓弓的6個小丘樣結節融合不良或第一鰓溝封閉不全所致,發病率為0.19%。耳前常單獨發生而不伴有其他外耳畸形,僅少數患者伴有齶裂、脊柱裂、肛門閉鎖、副耳廓、遺傳性聾等先天性畸形。
(二)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診斷不難。絕大多數耳前瘺管開口於耳輪腳前,多為單側,以左側受累者居多,單側與雙側之比為4:1。輕者僅表現為耳前凹痕,重者則廣泛分支,形成多數盲管,管壁被覆複層鱗狀上皮,偶有和中耳或顳下領關節相通者。少數病例可以開口於耳甲腔、外耳道或乳突皮膚上。先天性耳前瘺管常分泌一種白色乳酪樣分泌物,內含脫落的角蛋白碎屑。平時無自覺症狀,繼發感染時則局部紅腫、疼痛或形成膿腫。反複感染破潰,瘺口周圍可以形成明顯的瘢痕組織。此病須與開口於外耳道或下頜角後方的竇道相區別,後者也是第一鰓裂或偶爾是第一鰓囊發育異常所致。
三、耳廓濕疹
(一)病因和機製
先天性過敏體質是發病的主要原因。致病物質多為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和蛋類、其次為經呼吸道吸入的花粉、塵蟎、動物羽毛和皮屑等。消化不良、營養過度、腸道寄生蟲感染、預防接種、局部應用肥皂、化學纖維、絲毛織物等可為發病誘因。此外,由於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流出的膿液、耳局部應用的藥物刺激亦可引起耳廓濕疹。
(二)診斷
耳廓濕疼多見於嬰幼兒,一般地說在出生後兩個月左右發病,主要累及耳廓前後皮膚、耳廓後溝或周圍皮膚,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丘疹、水皰、糜爛、槳液性滲出、黃色結痂等。患兒因劇癢難忍,常反複搔抓或摩擦患部,使滲液增多,病損擴大,嚴重時可影響食欲和睡眠。本病常反複發作,時輕時重。
四、耳廓接觸性皮炎
(一)病因和機製
病因可以分為兩種:原發性耳廓接觸性皮炎是刺激物質如強酸、強堿、洗滌劑等直接作用於皮膚所發生的病變,可見於任何人,疾病的嚴重程度與刺激物的化學性質、濃度和接觸時間成正比;變應性接觸性皮炎屬於遲發性變態反應性疾病,即第IV型變態反應,刺激物作用於皮膚和黏膜後,少數具有特異性過敏體質的人可以發病,其特點是初次接觸致敏物質後不會立即形成皮炎,需經5~21天的潛伏期才表現出臨床症狀,再次接觸相同的致敏物質後,可在8~48小時發病。可以引起耳廓接觸性皮炎的藥物、化學製劑和日常生活用品很多,如碘酊、紅汞、清涼油、酚甘油、磺胺類藥物、抗生素軟膏、化妝品、眼鏡架、金屬耳環、助聽器耳模等。
(二)診斷
接觸性皮炎的症狀輕重不一,輕者僅有局部充血和紅斑,重者可以有丘疹、水皰、大皰、腫脹、糜爛、滲出、繼發性感染等。慢性病則表現為皮膚增厚、結痂、脫屑、苔蘚化等。自覺症狀可以有耳廓劇癢、灼熱感或輕度疼痛,往往影響睡眠和休息。對於病因不明者,可以選用常見的致敏物質作斑貼試驗,24~48小時後看結果,高度敏感者12小時即可出現陽性反應,有助於明確診斷。但目前少有單位做此試驗。
五、耳廓凍傷
(一)病因和機製
由於耳廓皮膚菲薄,皮下組織少,血管表淺,血流緩慢,在寒冷季節容易遭受凍傷。
在低溫條件下,耳廓毛細血管的持久性收縮可以導致血管壁缺氧性損傷。此外,細胞膜冰晶形成是細胞膜損傷或破裂的又一原因。
(二)診斷
病人常有耳廓發癢、疼痛、燒灼感,受凍過久者可以完全喪失感覺。檢查可見耳廓充血、腫脹、水皰形成,內含淡黃色或血性液體。嚴重病人耳廓解凍複溫後整個耳廓顏色蒼白,逐漸變褐變黑,最後因幹性壞死而脫落。耳廓凍傷的晚期並發症是耳廓軟骨營養不良性鈣化和異位性骨化。
六、耳廓外傷
(一)病因和機製
由於耳廓暴露於頭顱兩側,易受外傷。致傷病因有挫傷、銳器切割傷、咬傷、火器傷等,傷後可引發一係列病變。
(二)診斷
耳廓外傷輕重不一,輕者局部僅有裂口,沒有組織缺損,嚴重者可以部分或全部缺失。如果耳廓被鈍物擊傷後,可以在皮下或軟骨膜下積血,形成血腫。檢查可見耳廓受傷的部位呈圓形腫脹,皮膚顏色紫紅或暗紅,表麵緊張光滑,觸及疼痛,並有液體感,若用注射器可以抽出血液或淡黃色液體。
七、耳廓假性囊腫
(一)病因和機製
病因不甚清楚,可能與外傷有關。反複外傷可以導致耳廓軟骨內微囊腫形成,久而久之,微囊腫逐漸增大而形成囊腫。有人認為,耳廓假性囊腫的積液來源於軟骨膜下,囊腫前壁的軟骨乃分離的軟骨膜再生的結果,因此建議將本病命名為耳廓軟骨膜下積液。此病多見於耳廓外側麵上半部,常為單側。
(二)診斷
耳廓假性囊腫好發於青壯年,男性居多。自覺症狀輕微,常偶然發現,囊腫增大時,局部可以有發脹、發癢和燒灼感。檢查可見假性囊腫在耳廓前麵,為局限性、半球形的囊性腫物,皮膚顏色可正常。觸診時囊腫較小者有實體感,較大者有波動感。最明確診斷是穿刺抽出黃色漿液性液體即可確診。
八、急性化膿性耳廓軟骨膜炎
(一)病因和機製
耳廓損傷包括外傷、手術、燒傷、凍傷、耳廓血腫等繼發感染所致,常見致病菌為綠膿杆菌及葡萄球菌。耳廓軟骨膜發炎時,炎性滲出物積存在軟骨膜下,局部可有紅腫,體溫增高,若妨礙了軟骨的血液供應,可導致軟骨壞死,使耳廓失去正常的軟骨支架。在愈合過程中,由於纖維化和瘢痕攣縮,耳廓可增厚,卷曲,變形,逐漸失去耳廓特有的輪廓,發生耳廓畸形。
(二)診斷
較早期症狀是耳廓局部灼熱疼痛,可有體溫升高,全身不適。檢查可見耳廓紅腫,明顯壓痛。嚴重病人耳廓明顯腫大,體積可超過正常耳廓的2~3倍。膿腫形成後,耳廓呈暗紅色,觸診有波動感,嚴重者最後可破潰出膿。
九、慢性結節性耳輪軟骨皮炎
(一)病因和機製
1916年首先描述慢性結節性耳輪軟骨皮炎此病因此又稱綜合征。目前病因不十分明確,可能與輕微外傷、日光灼傷等損傷導致的彈性組織變性,以及耳輪邊緣血液供應不良有關。這是一種慢性病,並是一罕見疾病。病變部位及其周圍的表皮呈假上皮瘤樣增生,容易誤診為新生物。局部軟組織呈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伴纖維蛋白樣壞死。軟骨膜受累增厚,這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軟骨表層呈局灶性變性。慢性病例可有營養不良性鈣化或異位性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