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外耳道蠅蛆病
(一)病因和機製
主要病因是蠅類幼蟲寄生於外耳道而引起病變。特別是外耳道炎、化膿性中耳炎、腦脊液耳漏時,外耳道分泌物招引蒼蠅鑽人產卵,經數小時至2天左右孵出幼蟲後,就形成外耳道蝸蛆病。
(二)診斷
常見於夏秋季節,無明顯年齡、性別差異。臨床上病人早期症狀為外耳道內異物感或爬行感、瘙癢、疼痛等。蠅蛆對周圍組織有強大的破壞性,外耳道蠅蛆穿破鼓膜侵人中耳時,可以有膿血性耳漏、耳鳴、聽力障礙、眩暈、發熱等症狀。迷走神經耳支受刺激時,還可以引起頻繁咳嗽。蠅蛆破壞煩中窩或顱後窩骨質侵人顱內時,可以導致嚴重的顱內並發症,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昏睡、痙攣或死亡。臨床檢查時可見外耳道皮膚充血腫脹、伴膿性或膿血性分泌物,拭淨分泌物後,可以見到白色活動的小蛆蟲,大小數量不一,一般在5~30條。
十一、外耳道癤
(一)病因和機製
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最為常見。常見誘因是挖耳、洗澡、遊泳、化膿性中耳炎、營養不良、糖尿病等。外耳道癤僅見於外耳道軟骨部,細菌侵入外耳道皮膚後,首先引發毛囊炎,繼而在毛囊基底部形成小膿腫(毛囊周圍炎),炎症繼續發展,則可演變為癤腫。
(二)診斷
外耳道布多為單發,少數病例可有多發性或屢發性癤腫。本病的主要症狀為劇烈跳動性耳痛,張口、吞咽或打嗬欠時疼痛加劇,並常放射至頭部,影響睡眠,全身多感不適,體溫可微升。臨床檢查時,因外耳道腫脹或閉塞,聽力減退,牽拉耳廓、壓迫耳屏時疼痛加劇。若癤腫潰破後,症狀稍減。外耳道軟骨部局限性紅腫,其頂部可有化膿黃點,破潰後可有膿液流出,外耳道癤腫膿液量少、稠厚,有時帶血,但無黏液。由於外耳道腫脹,深部的鼓膜不易窺見。感染較重可累及耳廓周圍軟組織,亦可使耳屏前、耳廓後和乳突部皮膚紅腫。耳前、下、後的淋巴結亦常腫大,壓痛,甚至化膿。
外耳道癤診斷一般不難,但有時需與急性乳突炎鑒別,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乳突X線拍片,可以鑒別外耳道癤和急性乳突炎。
十二、外耳道息肉
(一)病因和機製
外耳道息肉主要病因是外耳道的外傷,或慢性炎症時形成的肉芽組織經上皮化可以形成外耳道息肉。息肉既可來自外耳道,也可來自中耳黏膜。根據組織病理學檢查,來自中耳黏膜的息肉早期可以被覆假複層柱狀纖毛上皮,長期存在的息肉常常被覆鱗狀上皮。
(二)診斷
臨床自覺症狀主要為耳漏和傳導性耳聾。臨床檢查時息肉呈粉紅色或暗紅色,表麵光滑或凹凸不平,有時可見潰瘍形成。息肉周圍常有膿性分泌物。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十三、外生骨疣
(一)病因和機製
病因可能與個體對冷水刺激外耳道過於敏感有關。冷水刺激最初使血管收縮,隨之而來為反應性充血,長期冷水刺激鼓骨,可能會導致骨膜下進行性骨質沉積,最終形成外生骨撫。外生骨撫。
位於骨膜下,由致密的骨板組成,骨板呈層狀排列,如同樹木的年輪,增生的骨質中沒有明顯的纖維血管道。
(二)診斷
好發於外耳道內1/3,青壯年常見,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3倍,可以單發、多發或兩側患病。臨床早期症狀不明顯,當骨疣增大阻塞外耳道時,可以有傳導性聽力減退或妨礙上皮碎屑排出。檢查時可見外耳道深部有單個或多個圓形或卵圓形丘狀突起,表麵光滑,顏色發白,有光澤,觸診質地堅硬,容易和外耳道異物或囊腫相鑒別。絕大多數外生骨疣基底寬廣,偶有帶蒂。
十四、外耳道骨瘤
(一)病因和機製
外耳道骨瘤。肌出確切病因不清。可能是外耳道壁膜性成骨過程異常,骨質局限性過度增生形成的一種慢性良性隆起。骨瘤由網狀或小梁狀骨組成,其間可見許多纖維血管道。
(二)診斷
青壯年多見,男多於女。多為單發,可以起源於骨性外耳道的任何部位,以起源於鼓鱗縫者居多。小的骨瘤無症狀,長大時出現外耳道狹窄或堵塞的一係列症狀,並有骨瘤刺激皮膚的壓迫性症狀。臨床檢查可見外耳道內有孤立廣基的腫物,質地堅硬,圓形,上覆正常皮膚。X線拍片顯示骨性外耳道狹窄,可見與骨質密度一致或接近的半圓形影。
十五、外耳道膽脂瘤
(一)病因和機製
病因尚不明。一般認為外耳道皮膚由於各種原因(耵聹栓塞、外耳道異物、黴菌感染等)充血或炎症,導致生發層的基底細胞過度生長,角化上皮細胞脫落加速,再加上某些妨礙其向外排出的原因,以致積累過多,長久形成膽脂瘤。膽脂瘤形成後,其中心部分因缺氧而腐敗、分解,產生膽固醇結晶,也有腐敗組織和細菌及耵聹碎屑摻雜其中。隨著膽脂瘤體積不斷擴大,因其壓力,特別是其中含有的溶膠原酶的作用,周圍骨質被逐漸吸收和破壞,故外耳道腔可不斷擴大。病情拖延且病程較長者向後發展,可侵犯乳突、甚至累及麵神經而引起麵癱。
(二)診斷
外耳道膽脂瘤多見於30歲以上的成年人。較小者而無感染者除聽力稍減退,或有耳鳴和局部堵塞外,常無其他症狀。一旦發生感染則有耳痛,同時伴有耳漏,分泌物有特殊臭味,若有肉芽形成時,還可有膿血性耳漏。臨床檢查可見典型的灰白色的角蛋白碎屑,外耳道皮膚糜爛、骨質暴露,死骨形成,骨性外耳道下壁或後壁常有骨質缺損。病變部位可見肉芽組織和惡臭的膿性分泌物。鼓膜是完整的。X線拍片示外耳道骨質有破壞。
十六、外耳道乳頭狀瘤
(一)病因和機製
外耳道乳頭狀瘤病因不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病毒感染;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膿液刺激;異物存留以及挖耳的創傷等。腫瘤的病理相可見被覆複層鱗狀角化上皮,呈乳頭狀增生,細胞分化好,有角化,基底層可有少數核分裂,基底膜完整,腫瘤間質由纖維組織和血管構成。
(二)診斷
男性青壯年最易患病,多發生於外耳道軟骨部。早期多無症狀,腫瘤長大時,可有耳堵塞感、耳癢、聽力減退及挖耳時出血等。繼發感染則有耳痛、耳漏。檢查見外耳道軟骨部下壁,單發或多發,廣基或有蒂,灰白或棕黃色,表麵光滑或凹凸不平如桑椹狀,觸之堅實,容易出血。乳突狀瘤增大時,可以部分或全部堵塞外耳道。
十七、外耳道腺瘤
(一)病因和機製
是一種變異的汗腺,主要位於外耳道軟骨部。外耳道耵聹腺瘤是一種來自腺上皮的良性腫瘤。典型的耵聹腺瘤由大量腺體組成,這些腺體分化良好,呈雙層結構,內層為立方上皮,外層為肌上皮。
(二)診斷
發生於外耳道前壁和底壁者居多,病程數月至數年,除阻塞外耳道時引起聽力減退和耳鳴外,無其他自覺症狀。臨床檢查時外耳道腫塊,外觀灰白色,表麵皮膚光滑完整,觸診質地中等。病理可明確診斷。
十八、外耳道鱗癌
(一)病因和機製
原因不明,可能與慢性感染或刺激有關。發生於外耳道複層鱗狀上皮的新生物,癌組織由非典型的鱗狀細胞組成,細胞大小、形狀不一,分化良好的腫瘤可有角化現象。
(二)診斷
外耳道鱗癌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平均發病年齡大約55歲。長期耳流膿病人突然出現耳痛、麵癱、流膿帶血性分泌物時,應當想到外耳道鱗癌的可能性。臨床檢查可見外耳道內有潰瘍或肉芽組織,大塊的腫瘤組織可完全堵塞外耳道,可有聽力下降,耳鳴症狀。乳突07掃描可顯示腫瘤的侵犯範圍。及時活檢是早期診斷的關鍵。
第三節中耳疾病
一、先天性中耳畸形
(一)病因和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