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孝可以感天地,惟忠可以貫金石——這兩句是說:隻有孝心才可以感動天地,隻有忠誠才可以穿透金石。貫金石:貫,穿。謂金石雖堅,亦可穿透。形容精誠之力偉大無窮。前一句因《搜神記·東海孝婦》及元代關漢卿《感天動地竇娥冤》而來。這兩則故事中都記載了媳婦因孝順婆婆,含冤受死,感動天地,臨刑前發下誓願,結果一一應驗的情節。後一句典出漢劉向《新序·雜事四》:“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彎弓射之,滅矢飲羽,下視知石也。卻複射之,矢摧無跡,熊渠子見其誠心,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
天地感動金石開,證佛登仙如芥拾——這兩句是說:有了忠孝之心,要想成仙成佛,就如同撿到一根小草一樣容易。天地感動:這裏指有孝心。金石開:這裏指有忠心。證佛:得證佛果。登仙:成為神仙。芥:小草。
佛知過去未來事,仙有通天徹地力——這兩句是說:佛陀可以知道已經發生和即將發生的事情,神仙也有通天徹底的能耐。
任你嘍羅閃賺高,這兩個人瞞不得——這兩句是說:任憑人們欺瞞哄騙,佛和神仙是瞞不住的。嘍羅:小人物,這裏泛指人。閃賺:欺誑,哄騙。兩個人:指佛和神仙。
神仙福地是蓬萊,釋迦天宮號兜率——這兩句是說:神仙居住在蓬萊仙宮,佛祖居住在兜率天宮。福地: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蓬萊:古代傳說中海上的仙山之一,也泛指仙境。釋迦:佛祖釋迦牟尼的簡稱。天宮:指天帝、神仙居住的宮殿。這裏指佛的居所。兜率:即“兜率天”。梵語音譯。佛教謂天分許多層,第四層叫兜率天。它的內院是彌勒菩薩的淨土,外院是天上眾生所居之處。
不在西天與東海,隻在人心方咫尺——這兩句是說:神仙和佛祖都不在遙遠的地方,而存在於每個人的一念之間。西天:天竺在西方,故曰“西天”。《佛祖統記》卷五十三曰:“西天求法,東土譯經。”東海:道教認為求仙要去東海,海上有蓬萊三山。方:才。咫尺:形容距離近。
這是一首宣揚儒家忠孝理論的詩歌作品,通過對學佛者與學道者追求此生富貴及來生受益態度的否定,指出要想成仙成佛,首先要盡忠盡孝,忠孝立,則仙佛自然成,不用遠涉千裏萬裏尋求佛法仙道,仙佛隻在各人一念之間。此詩從本質上指出了要得大道,須從個人品德入手的道理。詩歌語言走淺顯通俗一路,屬勸世之類的詩作。
世情歌
此篇與唐伯虎作品集中《漁樵問答歌》意旨相近,體現了一種澹定自若,不求聞達,不求顯貴,於平淡中求取生活真味的人生態度。
淺淺水,長長流,來無盡,去無休;
翻海狂風吹白浪,接天尾閭吸不收。
即如我輩住人世,何榮何辱?何樂何憂?
有時邯鄲夢一枕,有時華胥酒一甌。
古今興亡付詩卷,勝負得失歸鬆楸;
清風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
硏莢自晦朔,蘭菊自春秋;
我今視昔亦複爾,後來還與今時侔。
君不見,東家暴富十頭牛;
又不見,西家暴貴萬戶侯;
雄聲赫勢掀九州,有如洪濤洶湧,世界欲動天將浮。
忽然一日風打舟,斷篷絕梗無少留。
桑田變海海為洲,昔時聲勢空喧啾。
嗚呼,何如淺淺水,長長流?
淺淺水,長長流,來無盡,去無休——這四句是說:淺淺的溪水啊,長長地流淌,始終沒有停歇的時候。首句以淺水起興。
翻海狂風吹白浪,接天尾閭吸不收——這兩句是說:狂風吹動海浪,大浪滔天,天邊海水所歸的地方都來不及吸收如此澎湃的海水。尾閭:古代傳說中海水所歸之處。宋代詩人衛宗武《過瓜洲》:“偉哉千裏萬裏流,袞袞其來自巴蜀。奔騰澎湃入尾閭,勢雄何啻吞百穀。”
即如我輩住人世,何榮何辱?何樂何憂——這兩句是說:就好像我們生活在人世中一般,有什麼榮辱憂樂呢?此句引入人生。
有時邯鄲夢一枕,有時華胥酒一甌——這兩句是說:人生在世猶如一個虛無縹緲的夢。邯鄲夢:典出唐沈既濟《枕中記》。其中記載:盧生在邯鄲客店中遇道士呂洞賓,用其所授瓷枕,睡夢中曆數十年富貴榮華。及醒,店主炊黃粱未熟。後因以“邯鄲夢”喻虛幻之事。華胥酒:《列子·黃帝》中記載:(黃帝)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後因稱一場幻夢為“一夢華胥”。甌:杯,盅。
古今興亡付詩卷,勝負得失歸鬆楸——這兩句是說:古往今來,國家雖有興與衰但都終究隻是曆史,個人雖有勝敗得失但最終也是難免一死。鬆楸:鬆樹與楸樹。墓地多植,因以代稱墳墓。
清風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這兩句是說:清風明月是欣賞不完的美景,高山流水和我的心靈有契合之處。
蓂莢自晦朔,蘭菊自春秋——這兩句是說:世界上萬事萬物自有其變化更替的規律。蓂莢: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草。它每月從初一至十五,每日結一莢,從十六至月終,每日落一莢。所以從莢數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一名曆莢。晦: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朔:農曆每月的第一天。
我今視昔亦複爾,後來還與今時侔——這兩句是說:我現在看過往的日子是這樣,有它發展變化的規律,以後的日子也將是這樣。複爾:如此。侔(móu):等同,相同。
君不見,東家暴富十頭牛;又不見,西家暴貴萬戶侯——這四句是說:你難道沒有看到,東家因得了十頭牛而一時富有,西家因封了萬戶侯而一時尊貴。此句為長句,與下麵三句一起,語氣上一氣嗬成。
雄聲赫勢掀九州,有如洪濤洶湧,世界欲動天將浮——這三句是說:他們聲勢顯赫像是要使九州為之震動,那狀況似乎是洪濤洶湧,要把世界吹動,要把上天浮起。雄聲赫勢:雄壯的聲音,顯赫的氣勢。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劃分為九州,後用作“中國”的代稱。
忽然一日風打舟,斷篷絕梗無少留——這兩句是說:忽然一天狂風吹斷了船的桅杆,吹散了船帆,船隻沉入海中就什麼也沒有了。篷:船帆。
桑田變海海為洲,昔時聲勢空喧啾——這兩句是說:農田變成滄海,滄海變成陸地,以往煊赫的聲勢早已不見蹤影。桑田變海:桑田:農田。農田成大海,比喻世上的事變幻莫測。洲:陸地。喧啾:即“煊赫”,形容聲勢或權勢盛大。
嗚呼,何如淺淺水,長長流——這三句是說:哎,人生與其遭受起起落落,倒不如這淺淺的流水,平平淡淡,舒緩而長遠。
這首詩歌語言一氣而下,整散結合,音律和諧。
詩歌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表現手法,用大起大落的富貴人家的生活與平淡閑適的安定生活做對比。以被吹斷篷梗的船象征富貴人家勢力的喪失;以吹斷船的篷梗的風象征人生中意想不到的災難。此外,詩歌還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段。如比喻,以長流之細水喻平淡的生活;以“邯鄲夢一枕”及“華胥酒一甌”喻人生的虛幻;如反問,使用“何榮何辱?何樂何憂”以及“何如淺淺水,長長流?”這樣極有力量的反問句法。如對偶,以“東家暴富十頭牛”對“西家暴貴萬戶侯”。這些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段的運用,增強了詩歌的文學性,提高了詩歌的藝術性,深化了詩歌的哲理性。
妒花歌
這首作品寫夫妻間生活細節,描摹傳神。雖然是在前人創作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卻絲毫不失其藝術的生動鮮活性,在唐伯虎的作品中有著與眾不同的情致和韻味。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朵輕盈嬌欲語。
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比紅妝。
問郎花好奴顏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見話發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
將花揉碎擲郎前,請郎今夜伴花眠。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朵輕盈嬌欲語——這兩句是說:昨晚的海棠花初次遇到雨水的滋潤,花朵輕盈地綻放,嬌美地似乎要張開小嘴說話。首句用擬人筆法寫海棠之嬌美。
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比紅妝——這兩句是說:美麗的女子早晨起來走出居所,折下嬌美的海棠在鏡子前放在自己的臉旁對比。佳人:美麗的女子。蘭房:指女子的住所。紅妝:本義指婦女的盛裝,代指美女。
問郎花好奴顏好,郎道不如花窈窕——這兩句是說:妻子問丈夫“是海棠花美呢還是我美呢?”丈夫故意回答:“你沒有花漂亮。”窈窕:嫻靜貌,美好貌。這兩句寫人物之間的對話,袁宏道評前句“好”。
佳人見話發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這兩句是說:妻子聽到這話,佯裝生氣,說:“我不相信不會說話的花朵會比我這個大活人漂亮!”嬌嗔(chēn):佯裝生氣的嬌態。
將花揉碎擲郎前,請郎今夜伴花眠——這兩句是說:妻子一把揉碎海棠花,扔到丈夫麵前,說:“既然你這樣說,今晚上你就和花一起睡覺吧!”擲:扔。這兩句寫人物的動作及語言極其傳神。
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唐伯虎寫夫妻二人日常生活瑣事也能寫得情趣盎然,極富生活情調。晚明文學領域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評此詩:“竟能盡態。”
這樣的生活短劇早在唐代無名氏的《菩薩蠻》中就已經寫到:“牡丹含露真珠顆,美人折向庭前過。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檀郎故相惱,須道花枝好。一麵發嬌嗔,碎挼花打人。”唐寅此作與原作略有不同,女主人公多了一句:“請郎今夜伴花眠!”僅此一句的增添,便使作品更增添無數風致。作品中的女子正是以其嬌憨的動作,機敏的對答,顯現出詩人對前人作品的超越。古人稱美麗的女子為解語花,她們的蘭心惠質為其美麗增色不少。此作中的女子可謂當之矣!
詠漁家樂
此作歌頌漁家生活的閑適自在。通過詳細描寫漁家生活狀況,寄托了詩人淡泊名利富貴,隻求簡單快樂的生活態度,這也是唐伯虎中年以後,麵對人生的主要態度。
世泰時豐芻米賤,買酒頗有青銅錢。
夕陽半落風浪舞,舟船入港無危顛。
烹鮮熱酒招知己,滄浪迭唱仍扣舷。
醉來舉盞酹明月,自謂此樂能通仙。
遙望黃塵道中客,富貴於我如雲煙。
世泰時豐芻米賤,買酒頗有青銅錢——這兩句是說:正趕上世事太平的豐收時節,草料和糧食都很便宜。手頭上還會有一些買酒的錢。此句寫漁家生活社會背景。芻(chú):喂牲畜的草。青銅錢:即銅錢。是用青銅鑄成,因此稱青銅錢。
夕陽半落風浪舞,舟船入港無危顛——這兩句是說:夕陽西下的時候,海浪在海風的吹拂下起舞,小船駛入港灣之中,收起了高高的桅杆。此句寫景。危:高也。
烹鮮熱酒招知己,滄浪迭唱仍扣舷——這兩句是說:煮好鮮味和熱酒招待朋友。反複地敲打船舷來伴奏,一遍又一遍地高唱《滄浪歌》。滄浪:本為古水名,在今湖南省境內。另外在蘇州有滄浪池。這裏指《滄浪歌》。該曲早在春秋時期已經傳唱,歌詞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古人認為是一首歌頌隱逸生活的歌。迭唱:反複地唱。仍:重複。
醉來舉盞酹明月,自謂此樂能通仙——這兩句是說:喝醉了就舉起酒杯把酒灑在地上來祭奠明月。他們認為這樣的快樂與神仙相似。酹(lèi):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
遙望黃塵道中客,富貴於我如雲煙——這兩句是說:遠遠看著那些為名利而奔波的人,富貴對於我來說就如同天空中飄過的雲煙一樣。末句暗用《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之意。黃塵道中客:指塵世為名利而奔波的人。
作品前兩句寫當時漁家生活的社會背景,國泰民安,老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接下來的兩句寫漁人生活的自然環境,營造出一派恬淡安寧的氣氛。“烹鮮熱酒招知己,滄浪迭唱仍扣舷”、“醉來舉盞酹明月,自謂此樂能通仙”四句寫漁家生活的具體情景。最後兩句寫詩人、漁家對待世間名利富貴的態度。“遙望黃塵道中客,富貴於我如雲煙”句,不僅寫出了漁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同時也是詩人但願貧賤簡樸、不求富貴顯達的生活理想的顯現。
悵悵詞
唐伯虎一生命運多舛,25歲時(弘治七年甲寅,1494),父、母、妻、妹已相繼去世,29歲時(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雖舉應天府(南京)鄉試第一,然而好景不長,於30歲時(弘治十二年己末,1499),因科場舞弊案被累下獄,這對唐伯虎打擊極大,以至日後多年做夢都為之心驚膽戰。此後唐伯虎以賣畫為生,縱情聲色,落拓不羈。為調理身心,此時他開始潛心學佛,尋求精神的解脫。下麵這首作品應作於這一時期。
悵悵莫怪少時年,百丈遊絲易惹牽。
何歲逢春不惆悵,何處逢情不可憐。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夢中煙。
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
老後思量應不悔,衲衣持缽院門前。
悵悵莫怪少時年,百丈遊絲易惹牽——這兩句是說:失意不快,不要埋怨生命的短暫,春天裏飄在空中長長的蛛絲容易牽惹起人無限的春愁。悵悵:失意不快的樣子。百丈:極言其長。遊絲:飄蕩在空中的蜘蛛絲。
何歲逢春不惆悵,何處逢情不可憐——這兩句是說:哪一年到了春天會不惆悵?什麼地方惹起情愁能不讓人哀憐。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夢中煙——這兩句是說:春日杜曲盛開的梨花零落於酒杯之上若飄飛的雪片。在夢中,灞陵旁邊的芳草已經淒淒如煙。此二句寫長安的景象,引起下麵詩人對未來功名的感傷。杜曲:地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唐大姓杜氏世居於此,故名。灞陵:古地名。本作霸陵。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唐代岑參有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梨花喻雪,這裏作者以雪喻梨花,意境優美淒寒。
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這兩句是說:想想前程功名,我不禁流下傷心的淚水。參佛學禪,佛教公案已經告訴我們,人的前生、今生和來生都是幻像。黃金淚:指極飽含辛酸的淚水。公案:本指官府判決案件的文書,禪宗用來指禪師在言語或動作上所作的垂示,因它可以用來勘驗學人悟境的深淺。三生:佛教語。指前生、今生、來生。白骨禪:佛教認為身體是幻像,通過觀想,人身不過是白骨而已。此句讀之讓人黯然傷神。詩人此時功名無望,寄情於佛禪之中。
老後思量應不悔,衲衣持缽院門前——這兩句是說:老了以後想想現在做出的選擇應該不會後悔,從此以後就要出家為僧了。衲衣:僧衣。缽:僧侶所用的食具,像碗,底平,口略小。
前四句寫惆悵的來由,因春景而生起無限傷感。此中連用兩個反問句,寫出詩人逢春而愁的時間之久,程度之深。其次兩句以長安景物暗指詩人心中求取功名之意。雖寫春天景象,造境卻衰颯孤寒。接下來兩句寫作者對功名的無奈及對人生的看法,已有看破紅塵之意。最後兩句是詩人對日後生活的打算,決定遠離俗世,孤燈伴佛影。作品能以樂景襯哀情,倍增其哀痛。
百忍歌
這首詩是詩人在遭受了人生之中種種苦難,從生活中徹悟而總結出的道理,也是詩人學習禪法的心得記錄。作品中詩人提倡以一種寬宏和大度的心態去包容一切苦難和不平,隻有這樣才能得到人生之中的大智慧。
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將奈何?
我今與汝歌百忍,汝當拍手笑嗬嗬!
朝也忍,暮也忍。恥也忍,辱也忍。
苦也忍,痛也忍。饑也忍,寒也忍。
欺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
方寸之間當自省,道人何處未歸來,癡雲隔斷須彌頂。
腳尖踢出一字關,萬裏西風吹月影。
天風冷冷山月白,分明照破無為鏡。
心花散,性地穩,得到此時夢初醒。
君不見如來割身痛也忍,孔子絕糧饑也忍,
韓信胯下辱也忍,閔子單衣寒也忍,師德唾麵羞也忍。
劉寬汙衣怒也忍,不疑誣金欺也忍,張公九世百般忍。
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頭自思忖。
囫圇吞卻栗棘蓬,恁時方識真根本!
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將奈何——這三句是說:百忍歌啊,百忍歌,人生在世要是不忍讓可怎麼辦呢?起句運用疊唱的手法,造成語氣上一瀉而下的氣勢。
我今與汝歌百忍,汝當拍手笑嗬嗬——這兩句是說:我現在為你唱一首百忍歌,你聽完以後一定會高興地拍手稱好。
朝也忍,暮也忍。恥也忍,辱也忍——這四句是說:一天早晚要忍耐,恥辱時刻要忍耐。此句及以下幾句都是講要在哪些情況下忍。
苦也忍,痛也忍。饑也忍,寒也忍——這四句是說:痛苦的時候要忍耐,饑寒的時候要忍耐。
欺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這四句是說:被欺負發怒的時刻要忍耐,被肯定或指責的時候要忍耐。
方寸之間當自省,道人何處未歸來,癡雲隔斷須彌頂——這三句是說:人應該好好反省自己,為什麼不能成為有極高道德修養的人呢?就是因為人的心性被事理所迷惑,因而不能成為有大智慧的人。方寸:指內心。自省:自我反省。道人:有極高道德的人。癡:三毒之一。又曰無明。須彌頂:即須彌山,或稱妙高山。這裏指道德的最高境界。
腳尖踢出一字關,萬裏西風吹月影——這兩句是說:人隻要勇猛地參透禪關,就會識見本心,恰似西風吹開浮雲,顯露出朗朗明月。一字關:指雲門一字關。指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化導學人時,慣常以簡潔之一字說破禪之要旨,禪林乃美稱為雲門一字關,又稱一字關。
天風冷冷山月白,分明照破無為鏡——這兩句是說:風清月白,天地在向我們訴說著一切皆空的大智慧。無為:無因緣的造作,即真如的別名。
心花散,性地穩,得到此時夢初醒——這三句是說:得到了清淨的本心,認識到一切皆空的道理,此時你就開始有了清醒的人生。心花:佛教以清淨的本心譬為蓮花,故名“心花”。
君不見如來割身痛也忍,孔子絕糧饑也忍——這兩句是說: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如來割身飼鴿的故事嗎?痛,他忍了;你難道不知道孔子在陳地絕糧的故事嗎?餓,他忍了。如來割身:據《菩薩本論》中記載,有蒼鷹追捕一隻鴿子,鴿子藏在如來懷中。如來為救鴿子,從身上割下肉來給蒼鷹,以此換取鴿子的性命。孔子絕糧:見於《論語·衛靈公》。孔子“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韓信胯下辱也忍,閔子單衣寒也忍,師德唾麵羞也忍——這三句是說:韓信忍受了胯下之辱,閔子忍受了單衣之寒,師德忍受了唾麵之羞。韓信胯下辱也忍:《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漢代初年大臣韓信少年時跟一些同伴玩耍,別人欺負他性格懦弱,說:“你不怕死,就刺我;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想了很久,就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那些少年們都嘲笑他。但他後來卻在楚漢相爭中成就了功業。閔子單衣寒也忍:閔子,名損,字子騫,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賢之首,德與顏淵齊名。閔子以孝名天下,據《孝子傳》記載,閔子曾受到後母的虐待,衣不保暖,父親知道之後要休掉繼室,此時子騫有兄弟二人,繼母又生二子,於是子騫勸阻說:“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遂寬恕了繼母。師德唾麵羞也忍:據《新唐書·婁師德傳》記載,唐代婁師德,為人善忍,曾教他的弟弟說:凡事都要忍耐。弟弟說:“有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臉上,我把他揩幹淨就是了。”師德說:“不行,揩幹淨了沒法讓別人發泄憤怒,應該讓唾沫自己幹掉。”這裏選取了曆史上幾個有名的以忍為生存法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