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王文墀等。臨河縣誌[Z]。1931.

[8]綏遠通誌館修纂。綏遠通誌稿[Z]。1936.

[9]巴彥淖爾盟誌[Z]。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10]烏蘭少布。中國國民黨對蒙政策[A]。見:內蒙古近代史論叢(第三輯)。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11]白燎原。1934年蔣介石歸綏之行[A]。見:呼和浩特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呼和浩特市文史資料(第十輯)。1995.

[12]劉永安。內蒙古自治區誌(農業誌)[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13]方振倫。綏遠平市官錢局簡介[A]。見:呼和浩特市地方誌編修辦公室編。呼和浩特史料(第五集)。1984.

[14]中共呼和浩特市委黨史資料征集辦公室等編。呼和浩特史料[M]。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市地方誌編修辦公室,1984.

[15]包頭市地方誌史編修辦公室等。包頭史料薈要[M]。包頭:包頭市檔案館,1986.

[16]黃奮生。蒙藏新誌(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38.

[17]蒲圻,張國淦。歸綏縣誌[M]。北京:文嵐印,1934.

[18]貽穀。歸綏道誌(卷二一)[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7.

[19]馬福祥。蒙藏狀況[M]。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印行,1931.

[20]包頭市交通局公路交通史編寫辦公室編。開發西北[A]。見:包頭公路交通史料彙編(第一輯),1982.

[21]馮曦。綏遠公路之運輸[A]。見:包頭市交通局公路交通史編寫辦公室編。包頭公路交通史料彙編(第一輯),包頭,1982.

[22]祁美琴。伊克昭盟的蒙地開墾[A]。見:內蒙古近代史論叢(第四輯),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

[23]王龍耿。綏西屯墾與包頭[A]。見:包頭文史資料選編(第六輯)。包頭市政協編印,1984.

[24]蘇希賢。閻錫山在河套的屯墾概況[A]。見:巴彥淖爾盟行政公署地方誌編修辦公室編。巴彥淖爾史料(第五輯)。1985.

[25]夏勵秋。閻錫山經營的綏西屯墾隊[A]。見:巴彥淖爾盟行政公署地方誌編修辦公室編。巴彥淖爾史料(第一輯)。1983.

[26]黃時鑒。論清末清政府對內蒙古的“移民實邊”政策[A]。內蒙古近現代史論叢(第一輯),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

[27]安齋庫治。清末綏遠的開墾[A]。蒙古史研究參考資料(第六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室編印,1963.

[28]葉秋。國防前線的綏遠[M]。上海:生活書店,1937.

[29]綏遠省政府。綏遠概況(上冊)[Z]。1933.

[30]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編。內蒙古文史資料(第二十三輯)[Z]。1986.

[31]山西省政協文史委,山西省文史研究館編。山西文史資料(第三輯)[Z]。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

[32]河套圖誌,1922年鉛印本。

[33]晉綏邊區財政經濟史編寫組。晉綏邊區財政經濟史資料選編(農業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34]包頭市交通局公路交通史編寫辦公室編。察綏工商業之危機[A]。包頭公路交通史料彙編(第一輯),1982.

[35]季嘯風。中華民國史料外編(第93、94、95冊),"地方雜記"(一)(二)(三)[Z]。南寧:廣西師大出版社,1997.

論著:

[1]劉建生,劉鵬生等。山西近代經濟史[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1995.

[2]張澤鹹,郭鬆義。中國屯墾史[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7.

[3]張印棟編著。屯田史話[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

[4]李茂盛,雒春普,楊建中。閻錫山全傳[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