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女禍”史觀與電視劇改編一(2 / 3)

二、增加情感戲碼,強調“女性柔情”

1995年劉曉慶主演的《武則天》,基本情節取材於史書記載,但是在對武則天的塑造中,則更加突出刻畫了武則天作為“女人”柔軟的一麵。《武則天》的曆史顧問李斌城撰文說:

電視劇也對某些人物和事件進行了藝術加工。主要是:1.實虛結合。如武媚入宮至感業寺的16年,現存史書記載很少。《武則天》裏有關這一階段的戲,在現存史書記載基礎上,虛構了一些情節。《資治通鑒》(6235頁)記載唐太宗病,太子李治不離左右地侍奉藥膳,太宗為太子置別院於寢殿側,旬日一還東宮與師講學。《武則天》裏太子與武媚一同侍奉,武媚為他不識王羲之字、彼此萌生愛情等細節,屬推理創作。高宗病危前遺詔太子即位,軍國大事不決者取太後處分,出自《舊唐書·高宗紀下》。而電視劇裏武後怒斥高宗,及高宗帶著愛和恨,從殿前台階上跌滾而死,則是導演的安排。……2.虛構。《武則天》裏的宦官王福來、小順子,侍女玲兒、玉兒,感業寺尼胖姐,都是名不見史書的人物。武後臨朝,上官儀等80餘人欲聯名上表由太子攝政,武後夜訪上官儀,後者在她挑逗下不能自持等情節,武後賜許敬宗西域貢果,賞彌留之際李勣禦食,均屬子虛。

從上文可以看出,電視劇中添加或經過藝術改造的情節,大多與感情有關,尤其是太子李治(後來的唐高宗)與武媚戀愛情節的增設,無疑是要給李治子娶父妃以“愛情”的理由,展現武媚女性的似水柔情。其實,劇中增加的情感戲遠不止上文中涉及的這些,在30集的電視劇中,時時能看到武則天作為母親對兒女的情感、作為妻子對丈夫的情感,還有對上官婉兒、對狄仁傑發自內心的友情。

其後,斯琴高娃飾演武則天的電視劇《無字碑歌》裏,不再有野史津津樂道的武媚娘親手殺死繈褓中的女兒等殘酷事件,貶謫太子、殺死親生兒子的情節也設置為別人從中陷害挑撥或是朝臣爭權奪勢造成的,武後是無奈而不忍的。電視劇用近景鏡頭,多次表現武則天對兒子們的慈愛和不得已懲處兒子時的內心痛苦。尤其是在武後立遺詔之時,眼含熱淚對婉兒說:“朕與高宗曾有前約,生則同榻,死則同穴。將朕歸葬乾陵,以全朕與高宗陽世之約。”(第40集)對兒子的慈母情懷、對丈夫的生死相隨,《無字碑歌》裏的武則天完全可以稱得上傳統文化規範中的“標準”女人。

同樣的情感塑造也被用於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根據《新唐書》記載,作為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小女兒,太平公主一度權傾朝野:“睿宗即位,主權由此震天下,加實封至萬戶,三子封王,餘皆祭酒、九卿。主每奏事,漏數徙乃得退,所言皆從。有所論薦,或自寒冗躐進至侍從,旋踵將相。朝廷大政事非關決不下,聞不朝,則宰相就第谘判,天子殆畫可而已。……天下珍滋譎怪充於家,供帳聲伎與天子等。”而1999年由李少紅導演、歸亞蕾飾演武則天的《大明宮詞》則將太平公主塑造成一個幼時純真任性,少年善良多情,年長之後淡泊權力、重視親情,及至經曆了一生的宮廷鬥爭依然充滿了“愛”的女性。她敬愛每一位兄長,對丈夫薛紹滿懷癡情,對薛紹的兒子和自己的侄兒充滿母愛,劇中甚至有一種導向,就是因為太平公主的“博愛”致使宮廷某些政變發生。“《大明宮詞》一劇重新界定了武則天和太平公主,讓她們分別代表權力和情感兩種生存法則,以武則天為代表的權力和以太平為代表的情感這兩大母題衍生出了交錯複雜的情節,演繹了困頓、迷惑、無奈的人生。這樣一個近乎生命寓言式的故事成了導演闡釋自己曆史理念的能指,編導以現代人的眼光對塵封的曆史進行了一種全新的闡釋。”而《大明宮詞》裏的另外一個女性——代表權力的武則天,雖然有其冷靜殘忍的一麵,電視劇創作者依舊用“情感”來裝扮了這一人物:她賜死薛紹的前妻,流放薛紹的兒子,都是因為她是太平公主的母親,她所做的都源於對女兒不顧一切的愛。盡管她的愛因為她至高無上的權力而顯得殘忍可怕,然而觀眾見到的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母親、妻子、女人。

由歸亞蕾飾演竇太後的《漢武大帝》在片頭就打出“根據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改編”的字幕,體現了尊重曆史的創作宗旨。在對竇太後的塑造上,一出場就是雙目失明卻慈祥和善的母親形象,她寵溺小兒子梁王劉武,因為劉武即將進宮而喜不自勝,囑咐侄兒竇嬰:“讓這宮裏的皇子、公主,能來的都來啊,小叔叔難得回家,應當聚集一堂,敘敘天倫之樂。劉武啊,今晚就睡在我宮裏,我這瞎老婆子,有好多話要跟他說,不要拘那個禮兒,啊?在我這兒,隻講親情,不興講君臣之禮。”她希望景帝將弟弟劉武立為儲君,也隻是出於老人對兒女團圓的願望:“娘就希望能天天見到阿武啊!”(第1集)除了溺愛小兒子之外,竇太後的形象便是標準的富貴不淫、勤儉持家的母親:“阿武雖然立了大功,但也不能居功自恃啊!哪能這麼炫耀?你看看,我老太太,這個墊子都坐了十年了。他呢,什麼都是用金線縫的。皇上也不能這樣啊!”(第11集)……電視劇呈現給觀眾一位平和、雙目失明的老婦人,消解了竇太後對梁王的過分偏愛和獨斷專權。

在電視劇創作中,這類體現幹政女主“柔情”的戲份大大增加,極力表現她們作為女人、作為母親(祖母)的情感,使得這些幹政女主們不再是坐在冰冷的權力寶座上僅供仰視的“當權者”,而是貼近生活,仿佛鄰家祖母般可親可敬。

如果說曆史劇以史實為基礎、以加“情感戲”為手段,試圖消解權力女性長期以來給世人留下的“冷”、“硬”、“剛”印象,那麼,以“戲說”的形式,將昔日的女皇、皇後、太後拉下權力的寶座,虛構她們的“愛情故事”,則是對這些幹政女主們進行娛樂化塑造,使她們成為大眾文化中被觀看、被消費的對象。由顥然導演、賈靜雯飾武則天的《至尊紅顏》(又名《武媚娘傳奇》),以武媚娘入宮前後為故事開端,至登基為帝結束,武媚娘與李君羨的愛情貫穿始終,中間夾雜了諸多愛情與嫉妒、權力與陰謀等情節,而武媚娘則身處峰頂浪尖卻一直保持著清白善良的情操以及對李君羨愛情的執著。由尤小剛導演、寧靜主演的《孝莊秘史》,以及由常滿、羅列燊導演,潘迎紫主演的《一代皇後大玉兒》等電視劇,則在孝莊皇後與多爾袞的關係上大做想象文章;由林心如飾演竇漪房的《美人心計》,一改人們心目中皇太後、太皇太後的竇太後形象,演繹了美麗又聰敏的青年竇漪房在宮廷中跌宕起伏卻又遊刃有餘的生活,極力展示竇太後作為“女性”的柔情、嫵媚、聰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