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二 從熒屏到銀幕,從銀幕再到熒屏(1 / 1)

蘿西一直堅持著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她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機遇隻會善待刻苦努力學會本事的人,麻雀要努力練硬翅膀,才會飛上枝頭變鳳凰。她抓住時間,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迪金森學院(DickinscOn College)和波士頓大學選課學習。

1984年,22歲的蘿西來到了洛杉磯,果真遇到了她的伯樂:在一個喜劇俱樂部,NBC娛樂部的負責人布蘭頓·塔提考夫(Brandon Tartikoff)看中了她的表演,安排她在NBC一個很紅的節目中擔任了一個配角,演到1986年。

蘿西首次上了電視屏幕。不久後,蘿西被電視音樂頻道VHl錄用,1年之後,她的才能漸漸為更多人賞識,她被選中主持和製作一個VHl喜劇節目叫《聚光燈》(Stand-upSpot-light),這個節目後來成為VHl收視率最高的節目。

蘿西一直是這個節目的製片人,主持這個節目長達四年。

在這幾年中,蘿西還參加了好幾個電視喜劇節目的表演。

蘿西的好萊塢生涯開始於1992年,在她表演過14年喜劇之後——她參加了《她們自己的球隊》(A League ofTheir Own)一片的演出。這部影片以幽默的筆調講述了全美女子職業棒球隊的故事,這支建立於1943年的棒球隊本來與別的棒球隊沒有什麼不一樣,全是精幹的小夥子,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男球員都當兵上前線去了,棒球隊的空缺隻好由女隊員來填補,發生很多妙趣橫生的情節。這支女子棒球隊直到1954年才解散。這部喜劇影片陣容星光耀眼,有麥當娜、吉娜·戴維斯(Ceen Davis)、湯姆·漢克斯(Tom-Hanks)等明星,蘿西從此與麥當娜結下了友誼。她當時雖然還算不上出名的演員,但是《紐約時報》的影評中,對蘿西頗有褒詞,稱她表演“極佳”。

之後幾年,蘿西受到更多的注意,被邀參加其他影片,不斷有出色的表演,比如在浪漫喜劇片《西雅圖不眠之夜》(Sleeplell in Seattle)中擔任一個配角。這部電影票房收入很高,廣受歡迎,盡管評論家褒貶不一,不過蘿西的表演卻受到大多數評論家的一致好評。之後幾部電影情況都是如此:整部影片的風頭沒有她的風頭健,蘿西的表演一次再次得到此電影本身好得多的評價,人們稱她是個“非常逗笑,有天分的演員。而且雄心勃勃,對自己的事全力以赴”。不過蘿西本人要謙虛得多,有人問她如何準備一個電影角色,她坦白承認說:“我並不做什麼準備。我一邊讀腳本一邊想哪個角色是我的……我的電影都是逗人笑的,輕鬆的,腳本上人物已刻畫得很好,我不必自己再挖掘自己所扮演的人物。”

蘿西在《聚光燈》、《西雅圖不眠之夜》、《另一次派遣》(Anogher Stakeout)中的表演,使她曾三次獲得“美國喜劇獎”的提名。因為主持《聚光燈》,她還曾獲“有線ACE獎”提名。

喜劇表演並不是蘿西打算從事的副業的終點和全部。

在通過表演打開一展抱負和才華的通路後,她對於綜合駕馭喜劇藝術還有更高的目標:“演員的時候你是一幅畫,而當導演的時候你是一個畫家。我更願意當一個畫家。”按照好萊塢一般“演而優則導”的路子,得在鞏固了其演員的名聲和地位之後,再去拿起導演筒。使蘿西在不斷塑造角色的表演過程中,已經提前向她打算達到的方向有所行動。

她在1995年接受《芝加哥論壇報》的采訪時,曾透露說:“我覺得電影這一行中,最有創造性,最具有重要綜合性素質的是當導演。”她已經有了不少設想。此外蘿西還寫過幾個電視腳本。不論她做什麼,她都是因為那項工作本身給她帶來樂趣。

不過,在中斷表演兩年之後,她最終仍舊回到了表演行業。1995年2月,她開始HBO錄製喜劇係列片。如果說走向大銀幕成為明星的最大推動力來自早年辭世的母親,那麼轉向小熒屏的最大推動力卻來自收養的兒子。領養了兒子,蘿西感到:“不可能做一個全職的母親同時又拍電影。”而主持電視脫口秀卻沒有時間互相衝突的麻煩。脫口秀時間固定,離家又近,工資也頗不壞——據說蘿西的年薪是450萬,而且公司允許她在辦公室旁邊設一個嬰兒室。

她推掉了紛至遝來的片約,不再拍電影。

蘿西說過電影和電視業的不同:“拍電影的時候,你不會聽到任何可能有損你自信心的刻薄話,而在拍電視的時候,你滿耳都是別人對你的評頭論足。”撇開這些小小的不愉快,她眼中電視還是有趣的,“我愛看電視,我喜歡幹電視,我對電視從不抱挑剔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