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一 “秀一口”技巧(3 / 3)

(十二)調解秀

1、題解

論辯是使對手接受道理的手段。正因為如此,論辯並非就是簡單地戰勝對方,隻要使其接受道理便達到了論辯的目的,化敵方為友的調解秀就是既能使對手接受真理又能建起友誼的方法。

2、技巧

(1)首先要了解對方的心理特點,經過對其心理反應或變化的規律推測,考慮論辯對策的選用。所選的對策應是以對手能接受為原則,使其信服。

(2)要在對手心中樹立起威信。這就要依靠合情合理的論證,對辯題的深刻理解、廣博的才識和雄辯的邏輯,才能使對手心中對你有信賴感。

(3)要致力於消除對手的心理障礙,改變其非理性的心理狀態。所以,論辯時要考慮論戰氣氛和對手的情緒反應,消除其對立情緒。

(4)為消除其心理障礙,要尊重對手,多用切磋、探討的口吻,謹防使用尖酸刻薄的話語刺激對方,力爭在融洽的氣氛中將論辯推向深入,使論辯既成為通向道理的途徑,又成為構築友誼的橋梁。

1754年,當華盛頓上校和他的部下一起駐紮在亞曆山大裏亞的時候,當地正在選舉弗吉尼亞州議會議員。一個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對華盛頓所支持的候選人。

有一次,華盛頓跟佩思就選舉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並向佩思說了一些極端冒犯的話。狂怒之下,佩思把華盛頓擊倒在地。但是當華盛頓的部下趕到,決心要為他們的指揮官報仇的時候,華盛頓從中斡旋並勸說他們平靜地回到營房裏去。

第二天清早,他送給佩思一張字條,請他到當地一家酒館去,越快越好。佩思到酒館去了,心裏等待著一場決鬥。使他驚訝的是,他看到的不是手槍,而是酒和杯子。華盛頓離座相迎,微笑著伸出手。

“佩思先生,”他說道,“犯錯誤是自然之事,改正錯誤卻是光榮之舉。我相信我昨天錯了。你已經得到了某種滿足,如果你認為這已經足夠了的話。這是我的手——讓我們成為朋友吧。”

華盛頓“出言不遜”激怒對方,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他華盛頓知錯便改,以極大的勇氣承認錯誤,最後又圓滿收場,為自己贏得了榮譽和信任。致使後來,佩思成了華盛頓的忠實信徒和有力的支持者。

1948年夏天。英國大戲劇家肖伯納聽說譽滿歐美的好萊塢女演員英格麗·褒曼正在倫敦,便想見她一麵,因為褒曼主演過一部關於法國民族英雄——貞德的戲,但用的居然不是他寫的同一題材的劇本。肖伯納深知自己的地位和聲望,感到頗難理解。

褒曼在一位製片人的陪同下來到肖伯納的住處。肖伯納剛把大門打開就先聲奪人:“你為什麼不演我的戲?”

褒曼當時隻有33歲,但已經見過一些世麵,“肖伯納先生,可不可以先讓我進來呀?”

“當然可以,我們將一起用茶。可你為什麼不用我的劇本呢?”

“因為我不喜歡它。”

肖伯納被年輕女演員幹脆利落的回答驚呆了。這以前,好像還沒人敢這樣評價他的劇作,至少沒有人敢當麵如此唐突。

賓主坐定暢談,褒曼繼續申述自己的觀點。

她純真得像個孩子——在這位92歲齡的文學大師麵前,她也的確是個孩子。她爭辯道,肖把貞德寫得過分聰明了,劇本中貞德的一些獨白和對話不是曆史上那個法國姑娘能說出來的。

肖哈哈大笑,打斷了褒曼的評論。他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說:“你這來自萊塢的小姑娘叫什麼名字來著……哦,是大名鼎鼎的明星。親愛的小妞兒。沒演過我的戲,說明你在這行當還沒有入門呢!”

不料,“小妞兒”卻更加認真執著了。她鄭重其事地解釋說,她是想真實地再現那個愛國如家的農村姑娘,肖的台詞雖然才華橫溢,卻是劇作家腔調,並不符合貞德的身份;劇本人為地把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描繪得那麼盡善盡美,也不符合曆史事實,反而降低了作品的感染力。

褒曼的坦率真誠和獨到見解終於打動了這位文藝界的前輩,一場舌戰帶來了相互理解。會晤結束時,肖伯納不顧自己年邁體弱,堅持要起身相送,並熱情歡迎褒曼再來作客,褒曼答應下次同丈夫一起來看望肖。肖俏皮地說:“啊,我對你丈夫毫無興趣,我是歡迎你!”

但第二次會晤終沒能實現,兩年後,肖伯納與世長辭了。一直過了30年,褒曼想起未能實現的第二次會晤還感到非常遺憾。

3、鑒言

爭取更多的人支持是兵法的一種謀略,也是論辯的一種戰術。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是,讓對手成為朋友,放下武器,變成自己的力量就要比“不戰而屈人之兵”更計高一籌了。

(十三)誘導秀

1、題解

先製造假象,形成對方錯覺,誘導其上當,然後再“堵籠抓雞”,徹底否定對方的觀點。這也是一種較為徹底地反駁對方的方法。

2、技巧

(1)首先要考慮製造假象,假象要逼真,不能讓對方察覺,如果一旦露出馬腳,後邊的論辯將無法進行。

(2)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將欲速則不達。按照步驟,讓對方陷得越深越好。陷得越深,你的成功率越大,它們之間正好成反比。

(3)在論辯過程中,時時要記住自己的中心論點,而每一步驟要為此服務,不要把話題拉得太長、太遠。隻有每個步驟都為自己的論點服務,才能真正地掌握整個論辯的主動權。

(4)最後,揭示出自己的主題要明了,切不可模棱兩可、含糊其辭,一針見血地指出其荒謬論點的根源,這樣,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甲:如果現代醫學能夠準確地測定胎兒的性別,我的愛人要是懷了女胎,哪怕是頭胎,我也要叫她去做人工流產。

乙:為什麼?

甲:一對夫妻隻能生一個小孩,女孩子長大了總歸是別人家的,我沒有兒子,靠誰傳宗接代呢?乙:我家卻是有個大胖兒子,現在才4歲,等過幾年,我就送他到少林寺去出家當和尚。

甲:你這是瘋了?

乙:我的精神很正常,因為他不能傳宗接代。

甲:這孩子有什麼毛病嗎?

乙:我不是說了嗎,大胖兒子,可以參加健美比賽。

甲:那怎麼不能傳宗接代呢?

乙:將來長大了找不著對象。

甲:好好的男孩子,哪能找不著對象?乙:到那時候,咱們社會上隻有男人,沒有女人。

甲:真新鮮,哪有這種怪事?一個社會怎能沒有女的呢?乙:因為女的不能傳宗接代。

甲:越說越不象話,你、我,還有社會上所有的人,誰不是媽媽生的呢?媽媽不是女的嗎?乙:那時候根本沒有媽媽了。

甲:沒有媽媽?

乙:對。當“媽媽”還沒出世的時候都叫“媽媽”和爸爸給“流”了!甲:啊?——喔……

京師裏選拔將軍,很多人去看熱鬧。

一個人說:“這些將軍長得都不算高大,我們那裏有一個,站起來就頭頂房梁腳踏地。”

另一個說:“那算什麼?我們那有一人,坐著時頭也能頂著房梁。”

再一個說:“你們說的都不算稀奇,我們那裏有一個,張開嘴就能上唇頂房梁,下唇搭著地。”

旁邊的人回道:“那麼他的身子在哪裏呢?”

那人回答:“他隻有一張會吹牛的嘴巴。”

3、鑒言

誘導秀將使你的論辯一波三折,平中見奇,配之以加重語氣,理直氣壯的神態,便可直取對手的要害。

(十四)直中秀

1、題解

直中秀就是直接用事實和道理,證明論敵的命題是錯誤的。揭露實質是指揭露論敵命題的本質。命題的本質是指命題本身所固有的,決定命題性質、麵貌和發展的根本屬性。

2、技巧

(1)要深入剖析命題的本質,有的錯誤命題的本質可能是很隱藏的,必須透過現象去認識和批駁。

(2)對較為淺顯的命題可以采用一語破的、單刀直入的戰術;對較隱蔽的命題則要采用步步推進、層層剝筍的戰術。

兩位大學教師,一位是德高望眾的教授,一位是剛畢業留校的助教,兩人就文藝刊物登裸體畫的問題展開辯論:

教授:近幾年有些文藝刊物公開刊登一些西方的裸體畫,一絲不掛,都是黃色的。這同“春宮”一類的東西有什麼兩樣?

助教:一絲不掛的裸體畫,隻是現象。是不是黃色的畫要看實質,你認為“裸體畫都是黃色的”,這個觀點是有問題的。

教授:你認為裸體畫不是黃色的嗎?

助教:也不能這麼說。對裸體畫要做具體分析,有些裸體畫是上乘的藝術品,有些卻是低劣、無聊的東西,你說的黃色的黃,隻是屬於後者,而不包括前者。

教授:倒要請教,怎樣區別他們呢?不然,你的觀點同樣是有問題的。

助教:當然可以區別。兩者的不同在於看這張裸體畫能否讓欣賞者獲得審美享受,即給人以美感。如果隻能給人以性感,絲毫沒有美感的才是下流的黃色畫。

教授:照你這樣說,那些上乘的裸體藝術作品就不存在性感的因素嗎?有這樣一個笑話:“在某市美術館的一次油畫展覽會上,一位中年婦女和她的丈夫走散了,她去找值班人員,問:“對不起,我的丈夫走散了,請告訴我,女模特兒的寫生畫掛在哪裏?”因為看這種畫是她所絕對禁止的。

助教:在上乘裸體藝術中,也可能存在性感的滲透。這種性感的因素也可能引起某些觀賞者的性意識,甚至性意識的膨脹。不過這不能責怪藝術作品本身,而是因為觀賞者沒有這方麵的審美經驗,缺乏從中發現美感的審美能力,如果不是沒有欣賞這種藝術品的習慣,審美心理不能適應,便是同欣賞者本身的情趣和格調有關。

對你的觀點應當進一步分析。可能你對“性感”的認識恐怕還不一定正確,說不定你有“恐性症”,以致“談性色變”。其實人類的性心理、性意識,是人體的正常機製,無可回避也毋庸諱言。所謂美感,是積澱著理性的感覺,是包含著社會性的自我性。欣賞裸體藝術時所體現的美感中,其感性和自然性也包含一定的性感。它在某程度上也有助於促成生活激情和審美心理的擴張,這並不是壞事。過去由於封建意識和極左思潮的影響。一看到裸體畫便一律視作淫穢,斥為黃色,怎麼還能看到藝術品的美感呢?

3、鑒言

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十五)激言秀

1、題解

激言秀就是有意識地用一種刺激性語言,激發對方的自尊心以使之振奮起來,或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故意地刺激對方。但這種刺激不是簡單地調侃、挖苦,而是有意識地讓對方按照你的思維發展下去,使其落入你的圈套。

2、技巧

(1)可以采用直激法,麵對麵地,直來直去地貶低對方,刺激之,羞辱之,激怒之,以達到使之受不住的目的。

(2)還可以有意識地褒揚第三者,用以貶低對手,從而激發起比要第三者強的決心。

(3)不能隻靠“激”,而且還要“導”,把對方的情緒“導”入你事先想好的道路上去,以最後達到目的。

(4)使用激將法一般不從正麵勸導,而從反麵去激勵,去刺激,使對方必變原有狀態,或放棄原有的觀點。

(5)使用激言秀要看對象、環境及條件,不能濫用。同時,在運用時要掌握好分寸,不能過急,亦不能過緩。過急,欲速則不達,反激怒對方,其效果適得其反;過緩,對方沒能意識到,就無法激起對方的自尊心。

蘇秦從當了趙國的相國後,便命手下人不露聲色地將張儀接到趙國。張儀到趙國後,蘇秦故意延宕不見,好不容易見了麵,又挨了頓奚落。張儀回到客店,一籌莫展,賈舍人替他還清食宿費,並把他送到秦國。到了秦國,賈舍人又拿出好些金錢替張儀在秦國做客卿的費用,張儀要報答賈舍人的大恩。哪兒知道賈舍人可巧來跟他辭行。

張儀流著眼淚,說:“我在困苦的時候,沒有人瞧得起我。隻有你是我的知己,屢次三番地幫助我,要不我哪兒有今日。咱們有福同享,你怎麼能回去呐?”賈舍人笑著說:“別再糊塗了!‘打開窗子說亮話’,你的知己不是我,是蘇相國!”張儀摸不著頭腦,說:“這是什麼話?”賈舍人對他說:“相國正計劃著叫中原列國聯合起來,就怕秦國去打趙國,破壞他的計策。他想借重一個親信的人來執掌秦國的大權,他說這樣的人,除了先生沒有第二個。

他就叫我把先生引到趙國。又怕先生得了一官半職就滿足了,特地用了‘激將法’。先生果然火了,要爭口氣,他就交給我好些金錢非要叫秦王重用先生不可。我是相國手下的門客,如今已經辦完了事,得回去報告相國了。”張儀一聽,不由得愣住了。呆了一會兒,歎息著說:“唉,我自以為聰明、機警,想不到一直蒙在鼓裏還沒有覺察出來。我哪兒比得上蘇秦啊?請您回去替我給他道謝,他在一天,我決不叫秦王去打趙國。”

3、鑒言

刺激對方,使其按照你的意願去做,這不失為一種高明的方法,但如何刺激,這是第一個難題,最後又如伺收場,也是你需要三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