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獻公十九年(前658),虢國國勢日漸衰落,晉獻公覺得時機成熟了,就問荀息這次可否攻打虢國。荀息說:“欲攻虢,必借道於虞。”晉獻公說:“虞國怎麼肯呢?”荀息說:“臣聽說虞國國君很貪心,尤其喜歡良馬和璧玉,您肯舍得把您最好的良馬和璧玉給他嗎?”晉獻公說:“那可是我們的國寶啊!”荀息說:“我們隻是暫時寄放在他那裏,讓他幫您看管。等您滅了虢,再回來滅虞,那兩件國寶還是您的。”
於是,晉獻公向虞國獻寶借道去攻打虢國,並答應把從虢國得到的財寶全都給虞國。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諫虞公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我們兩國就像嘴唇和牙齒的關係,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露在外麵,所謂‘唇亡齒寒’,正是說虞國和虢國相依相存的關係啊。如果虢國滅亡了,虞國能獨存嗎?因為我們兩國彼此相助,才沒有被晉國吞噬啊。我們不能助長晉國的貪心,不可以放鬆警惕。“虞公說:“晉國比虢國強十倍,我們和晉國還是同一個宗室,我們和晉國結交沒什麼不好的。再說,我們和晉國都是同根的,晉國難道還會侵害我嗎?”宮之奇說:“晉獻公愛虞國,還能比對待桓叔、莊伯的後代更親近嗎?至親因為形勢所逼,尚且自相殘殺,何況國家與國家呢?”虞公說:“我所用的祭祀品既豐盛又潔淨,神一定會保護我。”宮之奇說:“鬼神不親人,隻依據德行,所以《周書》上說:‘上天對人不分親疏,隻是保佑有德行的人。’國君沒有德行,民眾都不親睦,神也就不會享受他的祭物了。神所依靠的,當然就是人的德行了。假若晉國占取了虞國,而用他的德行向神薦獻祭物,那麼虞國山川社稷之神,難道還會不吃嗎?”
虞公不聽宮之奇的勸諫,答應了晉國使者借道的要求。宮之奇還想再諫,被大夫百裏奚勸住了,告訴他不要再給糊塗人出主意,總之是於事無補。宮之奇無奈,隻好率領他的家族離開了虞國,並說道:“晉國肯定會用滅虢的軍隊來虞的。”
晉國出兵攻虢國,虞公還出兵幫助晉國攻擊虢國,虢公醜逃奔到京師。晉軍滅虢回來,將所獲財寶、美女分給虞國,虞國更放鬆了警惕。哪想到沒多久晉軍果然翻臉,突襲了虞國,將虞國滅掉,並捉住了虞公,連當年獻給虞公的良馬和璧玉,也全被晉襄公收回了。虞公貪圖眼前的小利,而看不出晉國的用心,最後不但便宜沒有占到,自己的國家也被滅亡了,唇亡齒寒的典故也就是由此而來。
唇齒相依,唇亡齒寒。人們往往目光短淺,隻看到眼前的小利,而看不到背後隱藏的危險。唇亡齒寒的故事很多人都知曉,唇亡齒寒的教訓不見得每個人都懂得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