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結婚、家庭,這三部曲,構成整個愛情和諧的神聖樂章,缺一不可。否則,將導致愛情的曲終樂止。
張曼新與妻子陳莉因離異要對簿公堂了,在銀川市引起一個不大不小的震波。
說震波不大,皆因大凡深諳張曼新夫妻和家庭內情的人都認為,他們的婚變是遲早的事兒。
說震波不小,是因為他們夫妻畢竟已有四個兒女,且結婚已逾十載。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如海深。他們已是四千多個日夜的夫妻了,那恩情該有多深多厚呢?有什麼裂痕將導致非得分道揚鑣不可呢?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張曼新與陳莉由戀愛到結婚是如此,組合成家庭後由一般分歧到嚴重分歧以至於發展到難以彌合的程度亦是如此。
陳莉是一九六五年由張曼新等人接來的天津市支援寧夏社會主義建設的支邊青年,那時她的年齡剛滿十七歲,可謂“豆蔻梢頭二月初”,年輕又富有朝氣。
前進農場改為農建五師三十四團後,張曼新在十三連,陳莉在十四連,兩個人起初如同路人。
“文革”之初成立造反派組織,由於陳莉家庭出身是資本家,正應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自然法則,她自然而然地參加了同樣家庭出身不好的張曼新組織成立的“無產階級革命紅色風暴造反派”,成了造反派的一名“紅色戰士”。
婚姻是種緣分。
在張曼新召開的一次造反派組織成員參加的大會上,陳莉向正在講演的張曼新遞了一個條子,詢問“文革”中的有關政策問題,張曼新這才注意到了她。
陳莉給張曼新的第一印象是:修長的身材,齊耳的短發,白淨淨的臉上嵌一副高度近視眼鏡,雖然算不上嫵媚驕人,但五官卻搭配得大大方方,算得上眉清目秀,說起話來快言快語,既不是文文弱弱,又不似嬌嬌滴滴,像個性格潑潑辣辣的姑娘。
張曼新給陳莉的感覺呢?身材筆挺,舉止灑脫,性格堅毅,處事果斷,談吐口若懸河,思維似疾風閃電,對她提出的問題開口便答,而且講得頭頭是道,是她心目中標準的男子漢。
在理論上人們往往反對青年男女的婚戀一見鍾情,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青年男女的婚戀常常就是一見鍾情。
第一印象特別重要。
像感光的膠卷,刮都難以刮掉。
這是千百人婚戀的由衷感受。
張曼新與陳莉彼此的第一印象尚佳,則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戀愛的基礎。
在男女青年的初戀上,表麵上看是小夥子大膽,其實從內心的氣質上姑娘往往是更執著和更無畏。
張曼新與陳莉之間的第一封求愛信,就是陳莉寫給張曼新的。
張曼新收到陳莉的求愛信,胸口像揣著個小兔子,怦怦地狂跳了好一陣子,撞得心窩直痛。這是他在二十二個青春年華裏第一個姑娘向他求愛呀!他覺得渾身每一根血管都似漲滿水的小河,汩汩地要往外溢。
無疑,陳莉收到張曼新火辣辣表示愛情的回信,也激動不已。
從此,他們相愛了。
青年男女在初戀階段,如迎春花,嬌嫩、俏麗、鮮豔,怎麼看怎麼漂亮水靈;熱戀過後,就變成刺梅了,雖花朵豔麗,卻增添了鋒芒,一不小心還會紮著手,刺得鮮血直流。
與張曼新戀愛一年以後的陳莉呢,身上的缺點越來越明顯:說話隨意,好計較得失,虛榮心也比較強。
為此,她所在的十四連有人認為她是資本家出身,就貼她的大字報,批評她資產階級思想嚴重。
這時張曼新全家已經全部由浙江支邊來到寧夏,住在十三連的幾間土坯房裏。
張曼新一家對他與陳莉婚事的看法呢?
母親周雪影為反對派;大妹妹張曼君為支持派;父親張式春和弟弟張曼林以及小妹妹張曼萍為中立派。
周雪影持反對意見,是認為陳莉涵養差,責任感不強。
但是,周雪影雖然反對這門親事,卻不予強行幹涉。一來張曼新大了,自己的婚姻應該自己做主;二來他們結婚以後,自己過自己的日子,隻要小兩口兒好,就行了。不說是“情人眼裏出西施”麼?或許別人認為陳莉是缺點的地方,說不定張曼新還會認為是優點呢?或者他隻要愛她,什麼都可以包容和原諒。不是說愛可以包容一切,化解一切麼?
事實上的確如此。張曼新雖然也發現陳莉的一些缺點,但又覺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偉大再高尚的人也不會是完美無缺的,何況陳莉還年輕,又遠離父母到荒漠的大西北一個人生活,缺少指教,缺少關懷,缺少溫暖,有些個性上的缺憾是正常的。並且,陳莉又是真心實意地愛著他,她幾乎每天都跑二三裏路來找他,還時不時地送給他支鋼筆或日記本,並且對他知冷知熱。張曼新被陳莉用愛情釀造的醇醪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