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一個賠錢的股東公約(3 / 3)

《歐洲之聲》立足於多姿多彩的多瑙河畔,麵對廣袤富饒的全歐疆土,背靠欣欣向榮的神州大地,將為全歐華人的大團結樹碑,為所在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當代華人立傳,為打擊邪惡、伸張正義搖旗呐喊,爭取和維護華人的合法權益,向海外華人介紹各國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客觀公正地報導國內外重大時事新聞,並為加強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而竭盡全力。

約翰·斯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永遠回響在歐洲上空;剛剛萌芽的《歐洲之聲》,也將高奏主題歌曲,給您捎來全歐華人的心聲……

至今,《歐洲之聲》報已創刊四年了,在經費困難的情況下,能夠生存下來實屬不易。張曼新每年都要從家族的財產中拿出六七萬美元貼進去。一九九六年全年的辦報經費是張曼新賣掉了他上海和深圳的兩處房產才得以維持的。

他曾感慨地對筆者說:“我們在海外辦任何一件事情,都需孔方兄開路,辦一張報紙就更需要錢了。幾年下來,我實在感到不堪重負了。”說罷,眼圈一陣泛潮,接著講了這一樣件感人至深的事兒。

去年十一月,張曼新的妻子朱寶蓮剛剛給愛女菲菲買了一台586型電腦。張曼新發現後,立刻想到《歐洲之聲》報正需要一台電腦,可是“華聯會”沒有錢買,於是就決定把這台電腦搬到“華聯會”,算做對《歐洲之聲》報的捐助。

菲菲一聽就不高興地哭了,說這台電腦是媽媽給她學習用的,為什麼要給“華聯會”?

朱寶蓮一聽,也板不住責怪張曼新未免做得太過分。

張曼新把愛女菲菲攬在懷裏,耐心地給她講現在辦《歐洲之聲》報的難處,並向菲菲許願,將來爸爸有錢了,一定給她買台更先進的電腦。

懂事的菲菲聽完張曼新的話,點頭應允了。

可是,當張曼新搬走菲菲的這台電腦時,卻怎麼也忍不住地淚濕雙頰。

他哭了。

他雖然死死咬著牙幫骨沒有哭出聲來,可一顆顆黃豆粒大的淚珠,大滴大滴地往下掉,每一滴淚珠都卻包含著酸甜苦辣,意味悠長。

筆者最近得知,張曼新為解決經費問題,在寫給一位朋友的信中這樣說道:我認為《歐洲之聲》報的生存已不僅僅是我個人的事了,我不忍心放棄這塊愛國主義的宣傳陣地。幾年來,對於《歐洲之聲》報的愛國言論,對於對辦報的執著追求和付出,有人不以為然,說我傻;有人想收買我;亦有人懸賞二十萬美元買我的人頭。但我的信念亦從未動搖過,與其說我是在實現自我,倒不如說我是在為一種信仰服務。幾年來,我放棄了所有節假日,節衣縮食,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著,我完全可以不這樣做,完全可以將我投入辦報的錢用於個人享受。大家都說我是萬名旅匈華人的打工仔,說我是共產黨馴服的工具,還有人說我是海外的孔繁森。褒也好,貶也好,諷刺也好,我要說的是:“金錢可沒有,信念不可無!”

這錚錚作響的話語,就是炎黃子孫張曼新一片赤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