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奧特曼認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在自我暴露逐漸增加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隨著信任程度的提高,雙方會越來越多地暴露自己。”一般情況下,關係越密切,人們的自我暴露就越廣泛、越深刻。因此,自我暴露的廣度和深度,成了測量人際關係深淺的“尺度”:自我暴露的層次越深,說明雙方的交情越深,關係越融洽;相反,如果對方對自己的私生活諱莫如深,則表明他對你心存戒心,並沒有把你當做他的知己朋友。

當然,無論兩人之間的關係多麼密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不願為任何人所知的秘密。自我暴露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分寸。恰如其分地自我暴露能夠快速拉近彼此的距離,而過早、太少和太多的自我暴露反而讓雙方更加疏遠。過早的自我暴露容易引起對方的慌亂和懷疑,進而產生自我防衛的措施,反而拉大了雙方的心理距離;太少的暴露不利於建立平等和諧的關係,而過多的暴露又容易讓人產生厭惡的情緒。正確的做法是,彼此自我暴露的程度要趨於一致,暴露的過程一定要循序漸進。對比較親密的朋友可以做較多的暴露,對泛泛之交可以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我們在求職過程中可以運用“約哈裏窗戶”理論,適當暴露自己的秘密,以獲取對方的同情與理解。

矽穀箴言

在心理上懂得自己,就是懂得如何建立起必要的聯係,並因此以最大的成功和最小的抵抗把動力應用於生活中的難題。

7.不值得做的事情,不值得做好

有效率地完成無需首要完成的事情是無意義的。

——威廉·昂肯[3]

事分輕重緩急,價值也分大小,我們的內心一定要存有一把標尺,衡量一下哪些事值得我們去做,哪些事不值得我們去做。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達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個定律反映了人們這樣一種心理狀態:如果一個人做的是一件自己覺得不值得做的事情,常常就會用一種敷衍了事的態度去對待它,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就算成功了,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感。該定律很簡單,其重要性卻時常被人們所忽略。

每一天,我們都要做許多事情,有些事做了半天之後,才發現實際上根本沒必要去做。事分輕重緩急,價值也分大小,我們的內心一定要存有一把標尺,衡量一下哪些事值得我們去做,哪些事不值得我們去做。隻有“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才會激發自己的激情與才能,才能把事情做好。

不值得做的事,我們通常不會盡自己的全力去做,做了也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事實上,馬虎和敷衍都是在浪費時間和資源。與其這樣,還不如做自己認為值得去做的事情,無論感情上再怎樣難以割舍,也不要虛耗自己的生命。這樣想想就不會忽略掉那些必須要做的事情了。

有時,不值得做的事就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令人猶豫不決,不放棄又不會用心去做,如何對待這種事就值得我們好好想一想。

著名編劇家貝爾西蒙的每部劇作都堪稱經典,很多人都認為他有什麼過人的才能或智慧。其實很簡單,在寫每一個劇本之前,他都會先問問自己:若能將這個劇本中每一個角色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又保持故事的原則性,那這個劇本究竟會有多好呢?想明白以後,無疑會有以下幾種答案:第一種,很好,值得花費兩年的心血去深入構思創作;第二種,還行吧,但是像雞肋,沒太大意思,不值得耗費太多的精力;第三種,垃圾,俗套,根本不值得一寫。

正因為在做事以前有這種好習慣,認真考慮事情是否值得做,才讓貝爾西蒙從來沒有為不值得做的事浪費時間,而將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了值得做的事業中去,最終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