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弱有時候也是一種有益的處世之道,當你學會放低位置、降低姿態,讓弱者獲得充分的人格尊重,那麼同樣的,別人也會用尊重的目光來看待你。
當你在碰到一些麻煩時,懂得向別人示弱和善於示弱,就能夠更加有效地掌控和運用外部資源,能夠更加充分地調動周圍男人的積極主動的保護欲望,甘於為你奉獻。做人處世要知道適時示弱,才能成為最大的贏家,才能在人生路上一步步通向成功。
修煉課堂
示弱並不代表真正就是“弱”。生活中示弱,可以是個別接觸時推心置腹的長談、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廣眾之中有意以己之短托人之長。如果你碰到的是個有實力的強者,他的實力明顯高於你,那麼你不必為了麵子或意氣而與他爭強。因為一旦硬碰硬,雖然有可能戰勝對方,但毀了自己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不妨示弱,以化解對方的戒心。
“模糊表態”,不給他人留話柄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公司中,同事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可能會有人在想方設法讓你在工作中出錯,好讓自己在老板麵前有機可乘,受到老板的表揚和賞識。也可能有人會嫉妒那些在公司中表現比較優秀的同事,想聯合你在他們背後做一些有損他們利益的事情,其實是拿你當槍使,陷你於不利。
遇到這種類似情況的時候,你可以適當地裝傻或拒絕。在有人問你的工作情況的時候,把大體上的情況和他說一下就可以了,不要詳詳細細地把每一個細節都告訴他,這樣既讓你回答了他的問題,也避免跳進對方可能對你設計的陷阱。在有人想要聯合你去打壓另外一位同事的時候,最好是拒絕他,即使那位同事沒有要利用你的意思,這樣做也是不合情理的,而如果他是在為你設計陷阱,你的拒絕就幫你逃過了一劫。
孟穎公司的老板決定從幾名中層經理中選拔一位副總,銷售部經理和人事部經理是兩位候選人。他們都在公司工作了很多年,對公司作出了很多貢獻,也有勝任副總工作的能力和豐富經驗。公司通過投票的方式決定誰當選,所以,在選拔信息公布了之後,兩人便開始在公司中明裏暗裏地各自拉選票。孟穎是剛剛到公司上班的新人,是負責項目研究的經理。銷售部和人事部兩位經理都來和她談過自己的競爭優勢,還有當選之後要如何如何地對她等一係列有關投票的事情。
由於對公司人事方麵還不是很熟悉,聰明的孟穎並沒有表明自己的立場,而是對他們說:“對不起,我剛到公司,通過其他同事的介紹,我知道你們都是前輩,都有勝任副總的能力,但是,投票的工作即將展開,我不可能對你們都有一個非常全麵的了解,如果隻憑我對表麵印象就對你們下結論,無論對你們哪一個都是不公平的。為了對你們負責,也對公司負責,我決定向老板申請棄權,希望兩位能體諒我的處境。”兩位經理也是明事理的人,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就沒有再對她“糾纏”。
在這種情況下,孟穎隻能堅持自己的立場,因為她是新員工,不像老員工那樣在平時的工作中就已經表明自己的立場了,兩位同事都想利用這一點來拉攏她,壯大自己的“實力”。如果孟穎這時候沒有保持自己的立場,而是隨意地選擇一位,無論她選擇的是當選了還是沒當選,都會讓她在以後的工作中很難做事。
在社會生活中類似於孟穎的情況是經常會有的,這時你要特別小心處理,處理不當往往就會被人利用,被別人當槍使。這在職場中發生的概率比較大,因為你與同事之間的競爭是最大的。如果碰到這種事情,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場,否則你很有可能會被人利用,在職場中“生存”不下去。
在關乎多方利益的問題出現的時候,就要模糊表態,最好是保持中立的態度。比如,有幾位同事因為某種原因發生爭執,鬧得不可開交,成為公司的焦點,這時,肯定會有人過來問這問那,想知道你對此事的看法,這就需要你在平日裏盡量減少與他們的聯係。這樣即使有人向你問一些問題,你大可以用“不清楚”來回答,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別人能把你當槍使,是因為他看清了你的“弱點”。比如,他知道你有見義勇為的性格,就會告訴你他是如何受了其他同事的欺負。因此,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弱點,在有問題涉及到你的弱點的時候,要格外小心,三思而後行。如果這時候你控製不住自己,你很有可能就替別人說出了他不想說的得罪人的話,讓自己替別人背起黑鍋。
因此,我們一定注意,遇事的時候要冷靜,要學會裝傻、學會拒絕、學會藏鋒,在不好表明態度的時候,保持中立。但是,不要做兩麵派,兩麵派更會得到同事的排擠,在競爭中最容易受到傷害,要根據自己的切身利益慎重考慮,找準自己的立場,並且堅持它。隻有這樣,你才能在職場中站穩腳跟。
修煉課堂
切記不要太過鋒芒畢露,讓人覺得你對他產生了威脅而采取一些對你不利的行動,有的可能會表現得很直接,對你的一些行為不滿,但是有的卻會利用相反的方式,表麵上對你好,實際上是製造陷阱讓你跳。麵對一些敏感問題時,也要模糊地表態,不讓任何人抓住自己的把柄。
他人的短處莫碰觸
恥笑譏諷的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會傷害到你自己。古人雲:“唇齒之傷,甚於猛獸;刀筆之烈,慘於酷吏之刑。”
《韓非子·說難》篇中曾對龍作了如下描述:龍的性情非常柔順,人們可以和它親近,甚至可以把它作為自己的坐騎。然而,它的喉下有一塊長約尺許的逆鱗,如果有人觸摸了它,那麼它必然會發怒,以致傷人致死。
其實,豈止龍有自己的忌諱之點,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忌諱,也就是常說的“短處”。魯迅筆下所描繪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都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人物,他們雖然性格各異,但在他們身上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有一處最怕人觸動的“短處”。
阿Q最怕的就是有人說他頭上的疤,誰要是犯了這個忌諱,他準會去找人家拚命,小D就曾為此領教過他的拳腳。孔乙己最怕人揭他的短,他便漲紅了臉,強詞奪理、竭力爭辯。祥林嫂的忌諱是她曾嫁過兩個男人,這是她精神上最大的負擔和麵子上最大的恥辱。她捐過了門檻後,本以為自己變成了幹淨女人,動手去拿供品,但四嬸大喊一聲,使她舊病複發,精神崩潰了。
人們之所以有忌諱,怕別人揭自己的短處,說到底是自尊心問題。怕臉麵上過不去。所以,你若想獲得朋友,就一定不要觸動他們的短處。
古代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有一個叫魚子的人,生性古怪,對人尖酸刻薄,總好揭人短處並以此為樂事。有一天,朋友們坐在一起吃酒,其中一個叫吳醜的因老婆管得太嚴厲而不敢多喝。魚子便吵吵嚷嚷地說:“你們知道吳醜為什麼不敢吃酒嗎?是他的老婆管教得太嚴了。有一次,吳醜喝醉了酒,還被老婆打了幾個耳光呢!”吳醜被魚子當眾揭了短處,惱羞成怒,拂袖而去,大家不歡而散。
生活中像魚子這樣的人不乏其人,他們似乎認為,隻有揭了別人的“短”,才足以證明自己的“長”,以此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孰知這樣的結果隻能使人們對他們避而遠之。
大凡具有一定修養、品德高尚的人是從不揭人之短的,這樣的例子在曆史上比比皆是。人們對於自己的忌諱,通常極為敏感。由於心理作怪,往往把別人的無意當成有意,把無關的事主動與自己相聯係。有時,你隨口談一點什麼事,也很可能被視為對他的挖苦和諷刺,正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因此,我們不僅應避免談論別人的忌諱之點,同時也應注意不要提及與其忌諱之點相關聯的事物,以免造成對方的誤會,以致使他的自尊心受到無謂的傷害。
在日常生活中,諸多言辭並不是我們非說不可的,因此,既沒有必要唇槍舌劍,也沒有必要信口開河。有些話語,說得多了,不但不會獲得任何好處,反而會招來許多是是非非。
曾有一段時間,有家酒店的飯菜質量非常差。一天,夏先生第一次到這家飯店用餐,在用餐的過程中,望著難以下咽的飯菜,他讓服務員把酒店的總經理請來,並對其說道:“你們的米飯不錯,而且花樣繁多。”聽到他的話語,總經理感到尤為高興,但在內心深處,他又充滿著無限困惑——米飯僅僅隻有一種,又何來花樣繁多呢?或許是夏先生看透了他的心思,則笑著解釋道:“您看,既有生米粒,又有熟米粒,還有半生不熟的米粒,這不是花樣繁多嗎?”總經理愣了一下,隨後又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並吩咐服務員立即為夏先生更換飯菜。從此以後,在總經理的嚴厲監督下,這家酒店的飯菜質量得到較大改觀,深受食客的好評。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批評別人是一門藝術。有很多人在批評別人的時候說了很多話,立足點和出發點本來是好的,但就是由於不注意批評的藝術,沒有把握好分寸,往往導致無謂的誤解和爭端,進而影響批評的效果。因此,批評者都要記住這樣一個道理:把握好批評的分寸,不羞辱他人,婉轉的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樣的批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修煉課堂
在與人談話的過程中,切記莫要讓人聽出你有絲毫傲氣、瞧不起人的感覺。即使你在事業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或擁有一些特殊優勢,也不能自以為高人一等,時時擺架子,隻圖自己痛快,而不顧他人的感受,否則遲早會由於語失而殃及己身。
將語言“軟化”後,再說出來
說話是一個傳遞信息的過程。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把話說好,不僅關係到說話者本人能否準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且還在於你所表達的思想、信息能否為聽眾所接受並產生共鳴。也就是說,把話說好,關鍵在於能否把話說到別人的心窩裏,打動人家的心弦。
富蘭克林在自傳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在約束自己言行的時候,在使我日趨成熟、日趨合乎情理的時候,我曾經有一張言行約束檢查表。當初那張表上隻列著十二項美德,後來,有一位朋友告訴我,我有些驕傲,這種驕傲經常在談話中表現出來,使人覺得盛氣淩人。於是,我立刻注意到這位友人給我的忠告,並且相信這樣足以影響我的發展前途。隨後我在表上特別列上虛心一項,以專門注意我所說的話。現在,我竭力避免一切直接觸犯或傷害別人情感的話,甚至禁止使用一切確定的詞句,如‘當然’‘一定’等,而用‘也許’‘我想’來代替。”
深圳電車模範售票員王蘋不但具有全心全意為乘客服務的熱情,而且還有暖人肺腑的語言。口才使她說話深深打動乘客的心弦,使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她是怎樣工作的呢?有一天,車上的乘客很多,而這時又上來了一位抱小孩的婦女。於是王蘋同往常一樣對乘客們說:“哪位同誌給這位抱小孩的女同誌讓個座兒。”但她連講兩次,無人響應。王蘋沒有著急,緩緩地站了起來,用期待的眼光看了看靠窗口的幾位小夥子,提高了嗓音:“抱小孩的那位女同誌,請您往裏走,靠窗坐的幾位小夥子都想給您讓座兒,可就是沒有看見您。”話音剛落,“呼啦”一聲,幾位小夥子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讓座。這位女同誌坐下以後,光顧喘氣定神,忘記對讓座的小夥子道謝,小夥子麵露不悅的神色。王蘋看在眼裏,心中明白,她忙中偷閑,逗著小孩子說:“小朋友,叔叔給你讓了座兒,你還不謝謝叔叔。”一語提醒那位婦女,連忙拍著孩子說:“快謝謝叔叔,快謝謝叔叔。”那小夥子聽到“謝謝叔叔”時,連聲說:“不客氣。”王蘋的幾句話為什麼產生這麼大的魔力?因為她了解人們的自尊心,隻有充分理解人們的自尊心,才能把話說到人家的心窩裏。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詹姆斯曾經說過:“人類天性的至深本質就是渴求為人所重視。”從某種意義來說,人類正是憑著尋求自尊的激情,才造就了古往今來千千萬萬的豐功偉績——從古老的長城,到現代的宇宙飛船。
我們與人說話,要想把話說到人心窩裏,收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果,就要理解人們的合理需要,愛護人們的自尊心。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在談話的時候就要經常注意“轉換角度”,即善於“站到對方的立場上,從對方的觀點來觀察問題,如同用你的觀點一樣”。
如果在社交活動中不能根據交際對象的心理,選擇恰當的語言形式,挫傷他人的自尊心,後果又將如何呢?
祁文雲心地善良,待人熱情,常常給人以最無私的幫助,可是周圍的人卻有些厭惡她。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祁文雲在社會交往中違背了言語交際所應該遵循的原則。所以,雖然她主觀願望很好,結果卻適得其反,事與願違。熟人、同事、朋友之間為增進友誼而交際,說話“隨便”一點兒本無可非議。但是,這種“隨便”應該掌握一定的分寸,應該有一個限度,因為每個人心靈中都有自己神秘的一隅,交談時,應該照顧對方的自尊,以免使人陷入難堪的境地。祁文雲卻完全不考慮這些,她對一位因發胖而羞赧的女同事高聲宣布:“喲,你又長膘啦?你愛人淨弄什麼給你吃,把你喂得這麼肥啊?”發出這一串語言信號時,祁文雲本沒有絲毫惡意,可是,這些話語無疑激起了對方的反感以至惱怒,使雙方原本親密的感情發生裂變,不僅達不到親近的交際目的,而且極大地拉開了雙方的心理距離。
大家也許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有的人在行為上、物質上熱心地幫助了別人,但由於在特定場合下措辭不當,使對方的感激之情煙消雲散,化為烏有,祁文雲就是這種人。比如,她給一位新娘子買了一枚精巧的胸針,對方十分感謝,她卻這樣議論人家的衣著:“哎呀,你這身西服剪裁得真不錯,可就是顏色嘛——跟你裏頭的襯衫太不協調!幹嗎非這麼桃紅柳綠地搭配?該有點中間過渡色的東西點綴,平衡一下才好。”人們在辦喜事時,總喜歡聽些吉利話,新娘子愛美愛漂亮,為參加婚禮精心打扮過,她卻說人家“桃紅柳綠”。因此,盡管祁文雲的行動使交際對象感動,可是她的言談卻給對方增添了不快。由此可以看出,幫助別人時,應該多行動,少言語。祁文雲不了解這種情理,所以沒有收到預期的交際效果。
祁文雲的言行,是探索言語交際規律的一麵鏡子,我們在言語交際過程中應引以為戒。
修煉課堂
說話是人類最簡單、最直接的表達方式,說話在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溝通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場合。說話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為人處世的智慧。如果你說的話過於尖銳和刻薄,隻會讓人心生厭煩,達不到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