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轉物即如來,春至山花處處開。自有一雙慈悲手,摸得人心一樣平。
——白雲守端禪師
學會糊塗,日子才好過
人喜歡表現得聰明,可能自己並不那麼厲害,卻總希望每個人都不如自己,這樣的人是真聰明嗎?有人看起來很平凡,平時反應都要比別人慢上半拍,卻是個“心裏明白”的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他們的平凡在很多時候隻是一種表麵現象,是別人無法“看破”的偽裝,才顯現出為人處世的高明之處。
“裝糊塗”是一種境界,是聰明人的所為。其實“裝糊塗”並不是讓人唯唯諾諾,忍氣吞聲,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模糊地帶。“裝糊塗”是換一種方式,把生活中的小事模糊處理。它不是要一個人時時都在“作假”,如果這樣,那這個人反成為一個比傻子還“傻”的人了,而是一個人為某種所需,而做出適時的應時之舉。
人人都想表現聰明,不想自己處處看起來很平凡,但是聰明之人卻懂得藏拙的益處。鷹立如睡,虎行似病。也就是說老鷹站在那裏像睡著了,老虎走路時像有病的模樣,這就是它們準備獵物前的策略。
胡適先生晚年曾說:“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絕頂聰明而肯做笨功夫的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給他兒子寫過很多信。其中有許多信的內容就是告訴他兒子做人的道理以及為人處世方法的。有一封是說“裝傻也是一門學問”。這句話說得很好,與我們平時說的“難得糊塗”道理是一樣的。
齊國的隰斯彌去見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麵眺望。三麵的視野都很暢通,隻有南麵被隰斯彌家的樹遮蔽了。田成子當時也沒說什麼,隰斯彌回到家裏,叫人把樹砍倒,沒砍幾下,隰斯彌又叫別砍了。他的家人問:“您怎麼又這樣快改變主意了。”
隰斯彌答道:“諺語說,知道深水中的魚是不吉祥的。田成子是有篡位野心的人。如果我表現出能夠在精微處察覺事情的真相,那我必然會有危險了。不砍倒樹,未必有罪。而知道了別人的隱秘,那罪過和危險就不得了了。所以我才決定不把樹砍倒。”
我們都知道,“難得糊塗”曆來都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隻要你懂得藏拙,你就並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饒人。鋒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樹敵。功高震主不知給多少下屬臣子招致殺身之禍。
在戰場上,當你與敵人交戰時,不要太聰明,應學會藏拙。因為當你的對手認為你很聰明的時候,他會打起120分的精神來應對你,會讓你頭痛不已;而當你很平凡時,你的敵人對你會放下心來。試問如果是你自己的話,會不會對一個看上去沒有能力又很蠢的人太留意呢?但是勝負往往就在這一念之間。學會在敵人麵前裝傻,是一種示弱,但又是一種高明的策略,因為這會為你贏得時間與奪取勝利的機會,甚至是贏得敵人的友誼與寬容的機會,這樣的人才更容易成功。而那些不善於適時裝傻的人,到最後隻有死殺硬拚,終成敗將。
讓人看不破並不是讓你故弄玄虛,刻意製造這樣反而招惹是非。這種行為一旦讓人看破就會讓人心生厭惡,此刻再做什麼彌補都會讓人覺得你虛偽,真到了這個地步,那你做人就太失敗了。
所以聰明而不露,才有任重道遠的力量。這就是所謂“藏巧守拙,用晦如明”。人們不管本身是機巧奸猾還是忠直厚道,幾乎都喜歡傻嗬嗬不會弄巧的人,這並不以人的性情為轉移,所以,要達到自己的目標沒有機巧權變是不行的,要學會裝傻,懂得藏巧,不為人所識破,也就是一種高深的製勝心機。
修煉課堂
其實要做到“藏巧守拙”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處。如果沒有掌握到恰到好處,反而會弄巧成拙,必要時刻學會裝傻才是真正的聰明的人。
小事糊塗一點又何妨
有句成語“呂端大事不糊塗”,說的正是小事裝糊塗,而在關鍵時刻,才表現出大智大謀,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大智若愚。中國古代這樣的人還是很多的。
宋代宰相韓琦以品性端莊著稱,遵循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生活準則,從來不曾因為有膽量而被人稱許過,可是在下麵兩件事上的神通廣大,實在是沒有第二個人可比。這才是“真人不露相”的注腳。
當宋英宗剛死的時候,朝臣急忙召太子進宮。太子還沒到,英宗的手又動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嚇了一跳,急忙告訴宰相韓琦,想停下來不再去召太子進宮。韓琦拒絕說:“先帝要是再活過來,就是一位太上皇。”韓琦越發催促人們召太子,從而避免了權力之爭。
擔任大內都知職務的任守忠很奸邪,反複無常,秘密探聽東西宮的情況,在皇帝和太後間進行離間。韓琦有一天出了一道空頭敕書,參政歐陽修已經簽了字,參政趙概感到很為難,不知怎麼辦才好。歐陽修說:“隻要寫出來,韓琦一定有自己的說法。”韓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經中書省而直接下達的文書把任守忠傳來,讓他站在庭中,指責他說:“你的罪過應當判死刑,現在貶為蘄州團練副使,由蘄州安置。”韓琦拿出了空頭敕書填寫上,派使臣當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大智若愚的人就是這樣,表麵上看起來是天然呆,一副沒心機的樣子,甚至會傻頭傻腦,其實對生活遊刃有餘,精明得很。他們隻是低調的聰明,或者習慣於隱藏真實的本性和本事,這種人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是真正的智者。
要是換上另外的愛耍弄權術的人,任守忠會輕易就範嗎?顯然不會,因為他也相信一貫誠實的韓琦的說法,不會懷疑其中有詐。這樣,韓琦輕易除了蠧蟲,而仍然不失忠厚。所以這種腹黑實在是一種人生的最高修養,也是一種做人的謀略。這樣的人總有更多的成功的機會。
所謂愚,是指有意糊塗,該糊塗的時候,就不要顧忌自己的麵子、自己的學識、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權勢,一定要糊塗;而該聰明、清醒的時候,則一定要聰明。由聰明而轉糊塗,由糊塗而轉聰明,則必左右逢源,不為煩惱所擾,不為人事所累,這樣你也必會有一個幸福、快樂、成功的人生。
人和人的正常交往是平等的,如果你舉止不講究、言辭不考究、居高臨下,隻能孤立自己,招致他人的“不屑一顧”。
越裝糊塗,越幸福,我們要的就是這樣一種難得糊塗,拒絕正麵的強勢,改走迂回路線。
糊塗,是維護人際關係的一種質量頗高的黏合劑。糊塗的核心是:外表糊塗,內心不糊塗。這種糊塗,隻是裝糊塗,並不是真糊塗。裝糊塗本身,是一種大智慧。
修煉課堂
客觀的經驗告訴我們,在交際方麵不要過於“精明”,隻要誠懇待人就足夠了。交際應是人與人情感的溝通和交流。交際中太“精明”容易把應該純樸真摯的關係人為地弄複雜,使人感到刁鑽奸猾,敬而遠之。這樣精明的結果,隻能以自己成為孤家寡人而告終。
裝傻是一種難得的境界
有時,表現得對一切都明白、精明過人,並不一定是好事。要知道,認真過了頭在外人看來就是犯傻。所以,凡事不那麼較真,對事情有利,同時也能使場麵圓滿,皆大歡喜。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一個人如果過分認真就未必是一件好事。生活當中,有的時候裝得遲鈍一些、傻一些、糊塗一些,往往比過於敏感對你更有利。
當我們在強大對手的高壓之下,在麵臨危機的時候,采取藏巧於拙、裝糊塗,往往可以避災逃禍,轉危為安。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以拙誠和對手周旋,確實不失為低調做人的高明之術。
其實,聰明是一筆財富,關鍵在於怎麼使用。真正聰明的人會使用自己的聰明,那主要是深藏不露,或者不到火候時不要輕易使用,一定要貌似渾厚,讓人家不眼紅你。耍小聰明往往是招災引禍的根源。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耍小聰明。好算計人的小人,無不以為自己聰明、妙算,但因為用心險惡,都維持不了長久。既要整人,又不便明言,這就注定了敗局。設的計見不了人,是奸計;奸計不得人心,天人共憤,自己雖精心謀劃,卻未免心虛,有一絲透露,就心驚肉跳。且再秘密的事,也還有透風的牆,人家一旦知道了,也就賠了夫人又折兵。一個時時處處事事顯露精明的人,不會取得別人的信任、同情和愛護、栽培,因此也不會取得真正的、偉大的成功。
在《紅樓夢》中的寶釵就是一個很會裝糊塗的人。在生活中,寶釵並不像黛玉一樣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把自己的聰明隱藏起來。她表麵上“隨分從時”“罕言寡語”,一舉一動顯得“端莊賢淑”,一切做法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風範,但實際上她熟諳世故、城府極深,“來了賈府這幾年”,雖然表麵不言不語,安分守己,實則“留心觀察”,因此即使是在榮國府這個人事複雜、矛盾交錯的環境裏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魚得水,甚至就連那個幾乎忌恨一切的趙姨娘也讚她“很大方”“會做人”。這其實都是她“裝愚守拙”的結果。她凡事本著“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為人處世原則,從來不刻意表現自己,不像黛玉那樣用尖酸刻薄的話語指出一些事情的真相,而總是充耳不聞,揣著明白裝糊塗。
寶釵的聰明是一種很隱秘的聰明,史湘雲要起詩社的時候,因為沒有錢,寶釵便趁機要替史湘雲設東,告訴湘雲要從自家帶東西來款待大家,但出門的時候卻叫一個婆子來說:“明日飯後請老太太、姨娘賞桂花。”她借口請大家,實則是為討好真正掌權的封建大家長。她的“糊塗”恰恰是她的聰明之處,因為她的“糊塗”,家長才將她而不是黛玉嫁給寶玉。
事實上,揣著明白裝糊塗是一種達觀、一種灑脫、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糊塗處世、精明做人可以給人一種平和的感覺,從而在吸收別人精華的同時,為自己的前途添加動力。
人生難得糊塗,貴在糊塗,樂在糊塗,成在糊塗,一時的糊塗,一世的成就。縱觀古今中外,絕大多數仁人誌士立身處世,均離不開聰明與智慧,而其聰明與智慧有時則需通過“糊塗”來體現。人的聰明程度有高低之分,糊塗程度也有真假之分。假如一個人小聰明,就是真糊塗假智慧;如果一個人大聰明,就是假糊塗真智慧。雖然玩小聰明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但若把大智慧隱匿於糊塗之中,則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可以說,糊塗即是一種智慧,又是一門學問。
修煉課堂
裝傻也是一門學問,一個人如果在行動上能夠保持中庸,在生活中就不會成為眾槍圍攻的“出頭鳥”。所以,糊塗處世、精明做人的生存哲學雖然有點保守,卻大有可取之處。
放低自己的姿態,主動示弱
曾經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不應該示強,而應該示弱,這才是最高的做人境界。或許,你可以很強,但是你也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隱藏自己的光芒,向眾人“示弱”。因為弱與強,在某種時候,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示弱,讓人處於強勢的地位;而逞強,則反而處於弱勢的地位。
性烈之馬一般生命較短,因為難以馴服,故不免被殺食肉;而那些“示弱”的馬,因為較易馴服,往往能夠賽場奪冠而被精心飼養,自然得以延命。強者示弱,無論對於自己還是對於弱者,都能有所收獲。強者以弱者的姿態行事,人自然會謙虛謹慎,別人也樂意接受。如此,則強者更強;而弱者,則能從中獲得慰藉、平衡,從而在心平氣和中自覺向強者學習。
一個真正甘心示弱的人,必是一個豁達大度、寬宏大量的人及一個充滿人情、充盈智慧的人,並是一個處世淺淺而悟世深深的人。孝莊皇後曾經對康熙說過,班布爾禪比鼇拜更可怕,鼇拜是向我們示強,而班布爾禪是示弱,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最後,鼇拜落了個被殺的結果。
其實你的示弱並沒有什麼損失,反而你的示弱會給予別人更多的自信和安全感。要學會適時地示弱,才是最聰明的。善於低頭的人是厲害的人,越是強悍的人,示弱的威力越大。每個人的天性中有種保護欲,尤其是人們更同情弱者,憐香惜玉。越是事業成功的人,越要懂得示弱,少一些咄咄逼人,少一些斤斤計較,會讓別人更輕鬆,也更愜意。
元君和倩倩是一個公司的兩個白領,雖然兩人年齡相當,但是她們在公司的受歡迎程度卻是大大不同。平時倩倩非常注重自己的職場形象,在公眾場合絕對不哭,即便是工作上受到上司批評,也是一副堅強的姿態,是典型的“戰士型”,這樣的女人通常是天生的鐵娘子鐵蝴蝶。倩倩一直很滿意自己能夠像男人那樣去戰鬥,上司敬重她,下屬害怕她。不過她也常常因為自己不服輸的個性,遇到事情不肯向別人低頭求助,時常弄得自己身心疲憊。
而元君則不一樣,雖然她的能力和倩倩不相上下,但她從不表現出自己很“強”的樣子,做什麼決定總是和大家一起商量著來,有時為了鼓勵失敗的下屬,還會將自己以前的失敗經曆告訴他們,並且讓他們不要泄氣。有困難的時候,她會委婉地向對方說,總會有很多人在她身邊幫助她。
古語道:“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誌堅。”在處世的時候,偶爾的示弱並不會被對方當成無能的表現,相反,示弱才是最堅強的表現。特別是在你希望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更應該試著去低頭,主動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弱點,這樣才能以此來拉近和大家的距離。但是同樣的,要切忌不要讓人覺得你太強勢,難以靠近。很多過來人都說,善於低頭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
無論哪一種形式的示弱,都應做到適度適時。過度示弱,給人的感覺是虛偽或真正的弱小,而真正的弱小是沒有價值的。示弱應適時,該示弱的時候就示弱,不該示弱的時候就不能示弱,應講究原則和把握火候。示弱最好以強大的實力做後盾,才更顯其豁達和從容。而且示弱也要選擇恰當的機會,當你自己得意之時適當示弱,可以保護其他人的自尊心;別人失意時示弱,顯得“彼此彼此”,讓人感到“人皆如此,我又何恨”,從而得到安慰;別人贏得成功、榮譽,得到物質利益,在表示祝賀的同時,勇於承認這方麵實在“自愧不如”,可保護別人的好勝心和榮譽感。示弱就是低調的一種方式,但同時又是克敵製勝的法寶。越是強悍的人,示弱的威力就越大。表麵能示弱,包含了一個人的人品、道德、心胸和修養。示強或者示弱,其實可以衡量出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為人處世方法,理智還是糊塗,清醒還是自私,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小。同時,示弱是一種智慧的顯現,它不是妥協,而是一種理智的忍讓,也不是倒下,而是為了更好、更堅定的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