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胡錦濤的“和諧世界”思想:世界發展觀上的革命性變革(1 / 3)

胡錦濤的“和諧世界”思想是對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外交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在新世紀、新階段,對國際、國內形勢進行科學分析後得出的正確判斷;是中國提出的新的世界發展觀;是新的中央領導集體關於中國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論創新,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國際意義。

胡錦濤在2005年9月15日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發表的題為《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講話,提出了構建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思想。這是中國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權威的講壇上,以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名義,向全世界提出從中國當代內政中演繹出來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精華——“和諧”理論,對世界來說,這是一份彌足珍貴的——“和諧”宣言書。這一思想的提出有著重大的理論創新價值,是黨的新一代領導集體代表中國提出的新的世界發展觀。這一理論在中國對外關係史上、在中國對外政策史上、在中國人民的國際思想上都有著突破和影響。

一、胡錦濤的“和諧世界”思想,是對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關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發揚光大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個方麵的內容,是周恩來在1953年12月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首次完整地提出來的。它是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在外交實踐中,積極倡導並堅決執行這一原則。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對外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國際地位也大大提高。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中國處理對外關係的基本原則,得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確認和支持,並成為一般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內政外交產生了深刻影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本質上說體現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精神。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宗旨在於“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增強普遍和平,促成國際合作。它主張: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原則,用和平方法解決其國際爭端,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並且“彼此以善鄰之道和睦相處”。新中國成立後幾十年來,我國領導人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對國際關係新的特征進行了概括,在聯合國憲章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了國際關係間的獨立、平等與和平等原則,以發展國家間的友好關係,鞏固世界和平與安全,最後形成我國政府處理國與國關係的基本準則。在實踐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運用已經從處理不同社會製度國家之間的關係,推廣到處理一切國家之間的關係;從雙邊關係延伸到多邊領域;從我國周邊地區擴大到亞、非、拉地區,一直擴展到全世界,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和諧世界”思想,是針對整個世界發出的一種“和諧”理念,它不是一種規則和規定,也不同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囿於處理國與國之間主要基於政治、經濟、軍事等的關係;而是從人類發展的和平願望出發,“去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和諧世界”思想,是以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為基礎,而又不僅限於此的高層次的和諧理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實現世界各民族、各個國家之間和平相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這一原則,或不遵守這一原則,世界就不會太平,戰爭的爆發就難以避免。而要建立持久的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就必須在這一原則的基礎上,使世界各個國家和每一個民族,認同或接受某一種普適的理念,而這一理念和思想既不被某一國的政治、社會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所左右,也不能強製灌輸到其他國家,從而建立起能夠使世界各國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長效機製。胡錦濤的“和諧世界”思想,正是這種普適理念的集中反映。

二、“和諧世界”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關於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兩大問題的理論

鄧小平綜觀國際風雲變幻,洞察國內外形勢發展,把握當今時代特征,形成了以和平與發展理論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問題。他指出:“如果反霸權主義鬥爭搞得好,可以延緩戰爭的爆發,爭取更長一點時間的和平。這是可能的,我們也正是這樣努力的。”“人們都講南北問題很突出,我看這個問題就是發展問題,我曾多次對一些外國朋友講,這個問題要從人類發展的高度來認識。……要從這個高度去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隻有這樣,才會明了發展問題既是發展中國家自己的責任,也是發達國家的責任”,從而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特別是中國未來外交的發展方向進行了科學的定位。在這個時代思想的指導下,形成了不以社會製度和意識形態異同來畫線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從容應對複雜而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和局麵,進而提出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謀求發展;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相互團結與合作,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等一係列思想,成為中國對外關係的指導思想。

“和諧世界”思想,實際上是對鄧小平“和平與發展”理論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進一步延伸。鄧小平在談到和平與發展時,重點強調了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兩大問題,要解決這兩大問題,既要和平,更謀發展,兩者缺一不可。在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形勢正在發生著許多新變化,和平麵臨著巨大挑戰,世界上局部戰爭連綿不斷;近年來由於某些國家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又造成了新的國家和地區被卷入到了戰爭的漩渦之中;民族、宗教引發的衝突愈演愈烈;恐怖與反恐怖的鬥爭相互交替。發展也正經受著許多困難,在發展的過程中又出現了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許多國家人民的基本生存甚至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環境汙染、毒品走私、跨國犯罪、嚴重傳染性疾病等跨國性問題日益突出。”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和平問題和發展問題仍然是當今世界各國麵臨的主要問題。

胡錦濤從和平與發展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和諧世界”思想。無論是和平問題,抑或發展問題,從根本上講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要解決這一問題,單單靠用一種價值思想理念或一種模式去同化別的國家和民族,是行不通的;靠強權的力量去強行製造所謂“和平”,最終將導致更大的動亂和戰爭;要維護世界和平,創造安寧、幸福的環境,必須靠人類的智慧和勇氣。胡錦濤“和諧世界”思想,正是這一智慧的具體體現,通過構建“和諧世界”,把和平與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全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去向往、需求和實踐的一種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