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變示意圖(1 / 2)

確實,“土木之變”後,於謙臨危受命,日夜操勞,不僅為朱祁鈺及朝中文武所依賴,而且對鼓舞京中軍民士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於謙推薦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員,彈劾了一些不稱職的大臣,自然遭到了這些人的嫉恨。當朱祁鈺命滿朝文武商議防禦對策之時,於謙又顯示出傑出的軍事才能。麵對強大的敵人,主將石亨主張盡閉九門,堅壁以避敵鋒。於謙堅決反對,他說:“敵人氣勢囂張,而我為何又先示弱,使其更加輕視於我?”主張明朝守軍全部到城外迎敵。這一對策得到了朱祁鈺及文武官員的支持。

根據這一對策,於謙分遣諸將列陣於九門之外,下令盡閉各城門,以示明軍誓與京城共存亡的抗戰決心。他把自己安排在北麵的德勝門外,和石亨一起,抵擋敵人的正麵進攻。布置已定,於謙傳令九門:“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於是,將士人人效命。於謙本人戴盔披甲,親臨戰陣巡視指揮,以自己的行動激勵將士勇敢作戰,保衛首都。

就在明朝守軍嚴陣以待之時,瓦剌大軍也進逼到北京城外。十月十一日,也先等人挾持英宗登上土城,叛敵宦官喜寧唆使也先令明朝大臣出迎聖駕。景泰帝朱祁鈺無奈,派王複、趙榮等人出城朝見,也先以這二人官小,要於謙、石亨、王直等大臣出麵,且索要金帛以萬萬計。景泰帝與一些大臣懾於也先等人的蠻橫,有心議和,但於謙堅決反對,誓與一戰。當瓦剌騎兵進攻德勝門時,於謙設伏兵,誘敵深入,然後出其不意,合圍痛擊,瓦剌軍傷亡慘重。其他各處明軍也取得了勝利。當瓦剌軍士回到土城一帶時,這一帶居民登上屋頂,以瓦片痛擊敵軍,明朝援軍又及時趕到,也先被迫後撤。也先本想擁來明英宗,逼明朝城下議和,撈取金銀財物,沒想到一個子兒也沒撈到,反而遭到慘敗。

與此同時,攻打居庸關的瓦剌軍隊也遭重挫,消息傳來,也先驚惶不已,又聽到明朝各地援軍也將趕到,便無心再戰,拔營起寨,撤圍北遁。明朝的北京保衛戰獲得了重大勝利,為了獎勵於謙、石亨等人,景泰帝特封石亨為武清侯,於謙加少保,總督軍務。

也先的失敗引發了瓦剌內部固有的矛盾。可汗脫脫不花不滿也先的專權,遣使與明朝通好,景泰帝依從大臣之議,厚加賞賜以圖離間。也先雖有此敗,實力並無大耗,在喜寧的攛掇之下,又向明朝邊境發動攻擊。沒想到在大同,守將郭登出奇計,以八百騎大破瓦剌軍,以功封定襄侯。身在敵營的英宗也十分痛恨喜寧誘敵寇邊,設計使其至北京索要財物,密信示邊臣擒之,結果,喜寧被誅。從此也先因不明各地軍情,不敢輕舉妄動。脫脫不花等人與明朝通好後,先後撤回了所部兵馬,也先在頻頻受挫之後,也無心再戰,於是開始以歸還英宗為條件,與明廷進行和談。至此,應該說,於謙領導的北京保衛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也先聲言要送英宗回朝,明朝的主和派因此又吵嚷著要與瓦剌議和,甚至許多主戰派官員也認為必須迎回英宗,傾向於妥協。於謙識破也先的陰謀,他力排眾議,指出這是敵人企圖借此向我索取財物的伎倆,並說:“社稷為重,君為輕。”他派人申誡各邊鎮將帥,萬勿中敵人的奸計,要做好防禦工作,並選派將領,鎮守邊防重地。他號令嚴肅,賞罰分明,因而,片紙行萬裏,將士無不惴惴效力。在於謙的整頓和指揮下,邊防力量大大增強,各邊鎮的將帥也都主張抗戰,也先在景泰元年(1450)的幾次侵擾都受到嚴厲打擊,陰謀未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