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彩色武士俑出土之前,人們很難揣度這支當時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軍隊的服裝到底是什麼顏色。
武士俑向我們顯示,秦朝的軍服大紅大綠,紅衣紅褲配著綠鎧甲與綠腰帶。這真令人意外,仿佛太俗,太不像一支統一六國的、嚴肅的軍隊。
然而,古人比我們要真率得多,他們用紅綠對比來表達威武。設想,在幹燥的黃土高坡上,走來一支大紅大綠的隊伍。這幫披掛鮮豔的男人手執利刃,神態肅穆,唇上留著一字胡,讓人多麼神往。在這樣的隊伍裏,就是加入走走也是令人愉快的。
我常感慨古人比我們清新,思想毫無羈絆。他們的真率即使在詩文——被文人加工過的表達方式——當中也比比皆是。如“百金買駿馬,幹金買美人,萬金買侯爵……”雲雲。要錢做什麼?錢若不多去買一匹好馬,建功立業哪能無馬?錢若充裕便要娶媳婦、當大官。這種淳樸實在比儒家的之乎者也高明得多。但到了明清,中國人的剛健與活力終於被之乎者也弄得半死不活了,也見不到大紅大綠這麼可愛的軍隊了。
在今天,大紅大綠是讓人避之不及的對比方式。誰若紅綠相間,無疑讓人嗤之以鼻,如民間俗語所說“紅配綠,賽狗屁”。畫家更是恐懼紅綠對比,認為惡俗。然而在那些富有革命性的大畫家那裏,紅與綠成為最有力量的繪畫語言。比如高更的塔希提島作品以及塞尚的晚期作品。塞尚曾說“畫家隻有把感受譯成自己的光學語言時,才能賦予對象以新的意義”。在繪畫領域,除了黑與白之外,紅與綠無疑是最有衝擊力的色彩。
動物學家曾經疑惑一個現象,就是人類作為哺乳動物的一員卻又不同於哺乳動物的感覺方式。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第一感覺是嗅覺,然後是聽覺,最後才是視覺。多數哺乳動物沒有色覺。而人類的第一感覺是視覺,這與鳥類相同。人類具有除鳥類外良好的色彩感覺。大紅大綠在狗看來不過是深灰淺灰,而對人的感受卻很強烈,它顯示美麗或土氣。
我屬於“賽狗屁”一黨的人,我所喜歡的鳥類也屬於和秦朝武士審美觀相通的生靈。比如藍綠鵲與針尾鸚,前者紅翅綠胸黑眉,後者綠翅紅胸藍麵。這是兩種東洋區的鳥類,從亞洲熱帶大陸到澳洲,都屬於這一鳥類生活區域。綠冠蕉鵑、藍色美洲咬鵑也是披紅戴綠的鳥。在哺乳動物中,皮毛紅綠相間的幾乎沒有,這令人遺憾。當然考慮到那些狩獵者,這也不算遺憾。人類可以厭惡同類在衣著上的大紅大綠,但如果看到天空飛過一隻羽毛紅綠映襯的鳥兒,會讚歎其美麗。
我的口號是;大紅大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