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見過GDP嗎?(1 / 1)

老家的小學同學寶柱問我:“你在外麵混這麼多年,見過GDP沒?”

我聽成“紀……”或“機……”,反問:“啥?”

他身子後仰,目光蔑視:“咋整的?能行不?”

寶柱先在皮革廠當染工,現於果園給農民打工。我問:“啥?”

寶柱一字一頓:“G、D、P,一批兩批的批。”

明白了,但我上哪兒去拜見呢?到發改委、統計局,都見不到這位G大人。

寶柱說:“咱們國家,過去階級鬥爭厲害,現在GDP厲害。”問我:“還有啥厲害?”

我說:“沒了,GDP一批兩批的批最厲害。”

寶柱雖然是給農民打工(率領狼狗在果園巡邏)的城市工,但他說的對。咱們國家又稱我國發展到居民不認識自己城市的程度。

比方說,一人住三皇區,半年沒到五帝區。一去,該區麵目全非,這個地方這樣,那個地方那樣,全是新樓。此人傻上一陣兒,不光驚訝,還要氣憤——作為土生土長的××人,怎麼會成陌路人?真陌路。

我年年回老家過年。老家——我完全被它的新麵貌搞糊塗了,故而不好意思提它的名字——隻有土地還是古代留下來的,但樓房商廈居住區完全像天外來物,最可恥的是地名也成新的。一個城市,除了政府賜予的街道名稱外,還有民間為“這一片”起的名。比如央視新樓今後將叫“大褲衩地區”,有“大褲衩超市”,警方成立“大褲衩治安派出所”。我老家街區的新名如“紅城熱力”,聞之不知所雲。

我去十一糧店,後來迷路。問路人:“四門市怎麼走?”

路人:“是昭烏達鞋城嗎?”

我解釋:“挨著造反大樓。”

路人:“不知道。”

我急迫:“鍾樓南麵。”

路人:“嗨!那叫都市家園。你外地的吧?”

一路默念“都市家園”,我父母棲居此家園,記不住。還有一回,我大約在老金魚胡同迷路,打車回家。司機聽不懂我去的地方,把我拉到火車站,步行回家。

我說的是一個小城,而大城,如京津滬渝,居民在自己城市被驚訝被迷失被當成外地人更常見。

誰弄的?GDP。仨字母,既包括了人力又包括了資金以及速度,涵蓋行業、產量、產值,這個詞造得好。

有識之士告訴我,GDP已經是落後的詞,更厲害的是GGDP。

啥意思?

綠色GDP,帶環保的。

既然偉大的GDP前麵可以加字,我覺得在綠色後麵可加一個“R”。把我們的家園建設成recognizable——可識別的——地方,不迷路。GRGDP,三批四批的批,哪天問寶柱見過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