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九山竹帚(1 / 3)

祺天參透借自然之力,將此心得和方法告訴倪大仙。

倪大仙歡喜非常,也照著陣法去練,可一時半刻,參詳不透。

“這樣吧,大仙,”祺天提議道,“你在我的陣中,我自會用玄土陣法,將你保護起來。”

二人商議妥當,再一次飛入深淵之中,陣陣寒意徹骨襲來,兩人險些凍僵。

祺天布陣,變換點陣,將二人與那地上蟲蟻形成聯絡,二人感受蟲蟻氣息,調整周身氣韻,與那蟲蟻同步,頓時身上寒意全消。

兩人緩步慢行,在這深淵之中不再大聲說話,與山淵世界融為一體。

二人尋覓多時,不見竹子蹤跡,心中焦急,倪大仙悄悄對祺天說道,“祺天師兄,那竹子長得怎生模樣?咱們這麼找,怕是要找到明年了。”

祺天輕聲回應,“既然這竹子這般珍貴,自然是極為隱秘的,大仙你別急,咱們已來了這山底,就找它一年又如何,你莫要急躁,凡事哪有一蹴而就的道理。”

倪大仙聽了,不再催促,二人在這山底之淵認真找尋。

山底地形複雜,兩人不敢馬虎,步步謹慎。

“師兄,前麵有湖!”倪大仙千裏神目,看見遠遠一池清水,兀自靜立。

兩人疾走,不久便來到這潭水旁邊。但見,湖水清澈盈盈,旁邊一側峭壁之上,“嘀嗒”之聲,一圈圈漣漪處,水波微恙,更顯靜匿。

“祺天師兄,好,好冷啊!”倪大仙感覺湖水之中,不斷散發著寒氣,那氣息到處,有摧毀生命之力。

祺天也感到了寒冷,他觀察整個水麵,發現潭邊四周方圓百米雜草不生,沒有任何蟲蟻靠近此處。唯獨湖麵對麵,有幾株植物傲然挺立,長得甚是茁壯。

“這應該就是師父所說的寒水了,”祺天說道,“大仙,你看這四周了無生息,唯有對麵有幾顆植物在生長,看那樣子,應該是幾支竹子。”

倪大仙抱著膀子看去,那植物根根節節,呈漆黑色,看去極是溫潤細膩,竹稈直卻不寬,幹淨而無半點斑痕,枝葉小而密,形如鳳尾,翠綠如玉。遠遠看去,竹子根根直立,生命力旺盛,細節處,竹子毫無瑕疵,每一根都透著一股孤傲之氣。竹子共有九根成型,地麵上還有幾顆竹筍,剛露出頭。除此之外,潭水周圍再無別物。

“祺天師兄,沒錯!”倪大仙高興叫道,“應該就是這九山竹了!”

潭麵兩側皆有峭壁,唯有從水麵躍過,方能摘到那幾隻九山竹。

祺天從地上拾起一塊石子,手上發力,拋向潭水對麵。

“嗖”的一聲,一顆石子飛身而過,落入對岸。

“嗖”又一聲,第二顆石子飛起而去。

水麵毫無動靜。

“祺天師兄,這水裏能有什麼?你也太小心了!”倪大仙說道,“我先過去!”說著,要禦風而去。

“等等!”祺天擋住倪大仙,“你聽!”

倪大仙側耳聽去,水中除了“嘀嗒”聲響,還有一絲微微動蕩,“我看看!”倪大仙伸頭一瞧,身子一滯,兩隻大眼立馬掙大,大喊道,“祺天大哥!快退後!”

“呼啦”一聲水響,一隻龐然大物從水中砰然而出,水花四濺,揚灑四處。

“撲通!”那巨大身影躍回水中,水麵陷進去十餘米深,才又返回,飄散濺出,湖麵四周水印斑駁,石壁上都是寒潭冷水,

“那,那是什麼?”倪大仙臉上寫滿驚訝,那滿臉滿身透骨潭水也顧不上了。

祺天擦擦額頭冷水,嚴肅而平淡,“似是一隻大魚!這潭裏果然有古怪。”

“師,師父,怎的沒說,難道他也不知道?”倪大仙還沒從震驚中清醒,說話一頓一頓的。

祺天道,“這竹子既然是歸九大山峰,我想這寒潭還有這魚和竹子,師父都應該知道的。怕是師父要考驗咱們,所以才沒說。”

倪大仙緊著鼻子,“師父出的這考驗,也太難為人了,他不怕咱倆被這大魚吃了啊?”

祺天輕鬆說道,“既然是九大山養的,咱們想辦法讓它放行就是了。”

祺天走到潭邊,說道,“哎!你可聽得懂人語嗎?”

潭水平靜,毫無聲音。

“我倆是玄土山弟子,要來拿那九山竹子。”

依然沒有聲響。

“那我就不客氣去拿了,魚兄!”祺天喊道,作勢要躍潭。

水波颶轉,巨魚騰空而起,“呼啦”,躍出水麵。那身形幾近潭麵一般大小,整個魚身漆黑一片,猶如那九山竹色。

“撲通”一聲,躍回水中,潭麵再一次水花四濺,滴滴水珠濺灑在身上,寒徹入骨,有如刀鋒。

“好冷啊!”盡管已與周身環境融為一體,倪大仙仍然感到寒水威力。若是常人來此,怕是早已死了千百回了。

“若想不出辦法來,咱倆都要凍死在這裏啦!”倪大仙著急道。

祺天冷靜說道,“大仙,咱們既然能夠與花草蟲石同息,定也可以與這空氣水流同息。若是如此,說不定可以像南石大師的英影幻術一般,消失在這環境當中。”祺天說罷,又緊接著布陣,開始研究這消失之法。

倪大仙隻擔心那大魚又跳躍上來,濺他一身寒氣逼人的冷水,不住望向那潭底。

“啊,大魚在潭底呢!”倪大仙千裏遠目,終於找得黑色大魚蹤跡。

祺天此時全身心都在那消失之法上,並沒聽見倪大仙說話,祺天心道,“既然要感受周身氣息,少不得自己也要吸收那寒冷之氣,我且嚐試一下,”祺天冒險布出玄土門的玄明陣法,從腳下吸進潭麵濕寒之氣入體,隻覺一股錐心之痛從下至上,遍布周身,極是難受。祺天抓緊時機,浩陣一出,與方圓千裏之內遍布點陣,感受同源,點陣所在之處漸能感知祺天全身寒氣,慢慢與之相呼應。祺天便感那寒氣漸緩,也舒暢了一些,全身溫度驟降,與周邊空氣慢慢一致。祺天雖然沒能夠隱身,但已與這山底寒潭同呼同吸,宛然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