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這一點,就連明星也不例外。麵對困難,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從某種意義上說,挫折是鍛煉人的意誌、增強能力的好機會,不要一經挫折就放棄努力。隻要你不斷嚐試,就能取得上升的機會,咀嚼到酸甜的果實。
俗話說:“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不管我們的人生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要鼓足勇氣去戰勝它。這樣,我們就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人生哲理諍言
有一句話說:“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我們在麵對困難時,不要畏懼,更不要退縮,要勇敢堅強地去麵對它,要一鼓作氣地戰勝它。
6.接受痛苦才能忘記痛苦
如果不能忘,或者沒有忘這個本能,那麼痛苦就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像當初產生時那樣劇烈殘酷地折磨著你。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漸漸地從劇烈到淡漠,再淡漠,終於隻剩下一點殘痕。有人,特別是詩人,甚至愛撫這一點殘痕,寫出了動人心魄的詩篇,這樣的例子,文學史上還少嗎?
——季羨林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感到痛苦不已。他們有的為貧困而痛苦;有的為寂寞而痛苦;有的為一事無成而痛苦;有的為煩瑣的生活而痛苦;有的為人情冷暖而痛苦;有的為愛人的離去而痛苦……總之,他們就一直被痛苦所困繞。
我們誰都不喜歡痛苦,可是,我們誰也不能拒絕痛苦。雖然我們每個人都不想生活在痛苦中,可是,我們卻總是把過往的痛苦記在頭腦裏作為生活的標簽,時刻被痛苦糾纏著,過著痛不欲生的生活。
麵對痛苦,有些人喜歡用酒來麻醉自己,以為自己喝醉了,就什麼也忘記了,也就擺脫了痛苦。可是,當第二天早晨一覺醒來,睜開疲憊的雙眼時,他還是能清晰地感受到那銘心的疼痛。
李白曾感歎:“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這裏的“愁更愁”就是酒難消愁的真實寫照。那些非理性的措施隻能讓你暫時忘卻痛苦,而不能讓你永久地忘掉它。這些措施好像做手術時用的麻醉劑,它麻醉了你的神經,也帶走了你的痛苦。可是,藥性過後,你依然要咬緊牙承受痛苦。
有一句至理名言說:“一個努力記住痛苦的人,他必須總在痛苦中生活。”所以,我們要想生活得快樂幸福,就要忘記那些痛苦的事。而要忘記痛苦,我們又要學會接受痛苦,然後才能從痛苦中釋懷,才能真正地忘記痛苦。那麼如何接受痛苦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麵的故事: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不僅是一位出色的領袖,還是一位出色的母親。作為領袖,她為國家作出了傑出貢獻;作為母親,她是孩子心目中最好的導師。
有一次,甘地夫人12歲的大兒子拉吉夫生病了,要做一次手術。麵對緊張恐懼的拉吉夫,醫生打算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安慰孩子:手術並不痛苦。然而,甘地夫人卻阻止了醫生的行為。她來到兒子床邊,非常平靜地對兒子說:“手術後有幾天會很痛苦,但是,誰也不能代替你受苦。因此,你必須要有精神上的準備,哭泣和喊叫都不能減輕痛苦,可能還會引起頭痛。所以,你必須學會接受痛苦。隻有接受了痛苦,你才不會感覺到痛苦。”
拉吉夫聽了母親的話,認真地點了點頭。果然,手術前後,拉吉夫都沒有哭,也沒有喊,他勇敢地忍受了這—切。
甘地夫人深知如果孩子沒有接受痛苦的意識,那麼麵對痛苦時,可能會因為無法承受痛苦而痛苦不已。因此,她為了減輕孩子的痛苦,首先就讓孩子學會接受痛苦。果然不出她所料,大兒子拉吉夫在做手術時,已經做好了麵對痛苦的準備。
人的一生會經曆很多痛苦,換句話說,人其實就是在痛苦中成熟和長大的。因此,對一個人來說,學會接受和麵對痛苦應該是人生的第一課題。那麼如何學會接受痛苦呢?下麵有幾點建議:
1.相信因果關係
所有的果——痛苦的經曆都是有因的,而這些因又都與我們自身相關連。這就是說,我們在年輕時,因為無知、思想尚不成熟而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種下了因),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就導致了痛苦的出現(結下了果)。所以,痛苦來源於我們自己。
2.人生無常
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好的壞的都是無常的。我們必須通過反複思考,才能成為堅定的信念。放下執著,隨時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來待人、待境。因為執著越多,痛苦就越深。
3.培養耐心、容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