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隻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小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是的,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都必須經過風雨的洗禮。才能茁壯成長起來。古人說:“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句話講的也是萬事萬物都隻有經曆風雨才能茁壯成長。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即使我們身處寒冷的冬天,隻要堅信溫暖的春天總會到來,用耐心去融化冰雪,那麼你也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人生也是如此,當我們的人生陷入困難時,我們一定要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隻要心中有光,我們總會驅散天空中的烏雲,成就輝煌的明天。
人生哲理諍言
不經曆風雨的花兒,怎麼會絢爛?不經曆磨難的人生,怎麼會發出炫目的光彩?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困難時,隻要我們堅信“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那麼我們終會迎來幸福快樂的人生。
4.並非每一次不幸都是災難
並非每一個災難都是禍事,早臨的逆境常是幸福。克服困難不但給了我們教訓,並且對我們未來的奮鬥有所激勵。
——李大釗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是說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一般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可以說並非每一次不幸都是災難。因為苦難與幸運如影隨形,每一次苦難的背後可以隱藏著幸運,每一次幸運的背後也可以掩藏著苦難。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世間的幸與不幸。
有時候,失去是為了獲得。俗話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在失去一件東西時,往往是得到了另一件東西。其實,得與失、禍與福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我們應該正確看待。
上帝不是公平的,卻是公正的。它在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必將會為你開啟一扇窗。也許它多給你一分美貌,就會少給你一分智慧;它多給你一分經驗,就會讓你多經曆磨難;它多給你一分財富,就可能讓你享受不到真正的幸福與快樂……它沒有給你美貌,卻讓你懂得美麗靈魂的價值;沒有給你愛情,卻讓你懂得愛情;沒有給你一個單純的世界,卻讓你懂得分辨是非。下麵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農民把一個稻草人插在田埂上。稻草人頭上頂著一頂破草帽,身上套件寬大的青布衣裳,孤獨地守護著一片麥田。
稻草人望著孤寂的麥田,想起那些成群結隊的鳥兒時,就自言自語道:“我的身軀來自這片原野,我的心依然是那顆樸素的稻草心,可你們為什麼要怕我呢?僅僅是因為我披上了人的衣裳嗎?”
稻草人見沒有人理會它,歎著氣自語道:“這裏曾經草長鶯飛,也許是我的到來打亂了這和諧的場景……”
稻草人的話還沒說完,一隻停在它肩頭的雲雁就打斷它的話,大聲說道:“不,你錯了。我們曾經在這片田野上肆無忌憚,我們的兄弟姐妹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你的到來卻警醒了我們,讓我們心存畏懼,用警惕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因此,我們才得以險中求活。相反地,假如沒有我們的侵擾,你也不會站在田邊。”
稻草人恍然大悟。
這雖然是一個寓言故事,但故事中小鳥的回答卻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禍與福是能相互轉化的。小鳥因為稻草人的到來不能再肆無忌憚,卻也因為稻草人的到來讓它們心存畏懼,才得以險中求活,從而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犧牲。
凡事都有兩麵性,關鍵在於你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麵對它。在創業麵前,假如你以消極的態度去麵對,那麼毫無疑問,你最終還是會走向失敗;假如你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麵對,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你離成功又近了一步,最終會走向成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戰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一個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有一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一匹馬走丟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後,都跑來安慰他,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要多注意身體。
塞翁見有人勸慰,笑了笑,對鄰居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麼福氣呢。”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裏都暗自覺得好笑。馬丟了,這分明是件壞事,而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在自我安慰而已。
讓鄰居們沒想到的是,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己回家了,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