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生活如細雨,幸福如飲水(7)(3 / 3)

——徐誌摩

有這樣一則經典的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他吃過晚飯後去郊外散步時,遇到一個放聲大哭的年輕人。

哲學家十分好奇,走過去問道:“你怎麼如此傷心呢?”

那位年輕人十分沮喪地回答道:“我失戀了。”

讓年輕人沒想到的是,哲學家聽後,便連連撫掌大笑道:“糊塗啊糊塗。”

失戀者停止了哭泣,很氣憤地質問道:“難道你有學問就可以如此地嘲笑愚弄別人嗎?”

哲學家笑著搖頭說道:“並不是我取笑你,而是你自己取笑你自己啊!”失戀者十分不解地望著他,哲學家又接著說道:“你這樣傷心,由此可知,你心中還是有愛的。既然你心中有愛,那就是對方無愛,否則你們怎麼會分手呢?愛在你這裏,你並沒有失去愛,隻不過是失去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已,你又何必傷心呢?我看你還是趕快回家去睡覺吧!因為應該哭的那個人是她,而不是你,她不僅失去了你,還失去了心中的愛。多可悲啊!”

哲學家的一番話讓失戀者翻然醒悟,他破涕為笑。過了一會兒,他向哲學家鞠了一個躬,就轉身離去了。

失戀像沙漏,而淚水和心痛就是那涓涓細流的沙子,每一次思念的翻轉,都會引起一次決堤。在失戀的這段時間裏,你總會不由自主地來到約會的老地方,去尋覓那熟悉的身影;在街上,遇到某個相似的背影,你都會栗然心驚;他(她)的名字一被提及,你的心就會忍不住絞痛了起來。站在鏡子麵前,麵對鏡中急遽憔悴的容顏,嘴角的肌肉早已忘了笑的感覺,你陷入哀愁、自卑和仇恨的流沙裏,卻不知如何掙脫出來。對失戀者來說,失戀確實很痛苦,是一件讓人揪心的事,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初嚐愛情的人總是覺得痛不欲生。

其實,就如故事中的哲學家說的那樣,你失去的隻是一段戀情,卻沒有失去愛,這次失戀還可能幫助你成長。對我們來說,我們經曆過失戀,並且最終擺脫痛苦。這個過程就像化蛹成蝶一樣,隻有經曆了痛苦,我們才能展翅飛翔,才能以更加成熟和從容的態度去對待感情。所以,我們應該用一種良好的心態去麵對失戀。

然而,很多人在失戀時,總會自怨自艾地感歎道:“為什麼命運總是這樣安排,深情的人為什麼永遠注定被無情傷害?”其實,失去的隻是一段戀情,我們得到的是成長。因此,我們應該坦然地麵對失戀,也許你的她(他)就在轉彎處遇見。

所以,當愛情離我們而去時,我們應該盡量挽留;當我們實在無法挽留這份感情時,那我們就選擇遺忘,忘記以前的不愉快與愉快。這樣,我們就會逐漸走向成熟。

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除了追求愛情,還可以追求理想、事業。失戀也不全是壞事,它可以促進我們成熟,有助於我們以後更理智地對待愛情。因此,不論結果怎麼樣,隻要我們真心付出過,坦誠地對待過,那麼也就不會留下什麼遺憾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麵對失戀呢?

1.勇於發泄心裏的苦悶

在失戀時,有些人想哭卻不敢哭出來,努力地強顏歡笑。其實,誰都有哭的權利。如果你不能在眾人麵前哭,可以找個地方私下痛哭一番。隻有將內心的苦悶真正地發泄出來,我們才能徹底放下這段感情。

2.不可死纏爛打

失戀後,一方為了挽回局勢,大部分人都會有找對方好好談談的衝動。這樣做,隻會讓對方感到厭煩不已。所以,我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趕快走,走得越快,越果決,越主動,自己挽回的麵子就越多,對對方所造成的震撼與吸引力越大”,這就是“不糾纏”。

3.總結經驗,理智地分析問題出在哪裏

當難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我們就要理智地麵對自己,分析一下問題到底出在哪裏。找出各種因素,看看哪些是可以改的,能改則改;看看哪些改不了,那麼下一次找戀人時,就要找那些能適應自己“特質”的人。

4.學會自立自強

很多失戀的人最初的反應都會喪失信心、自怨自艾、憤憤不平,覺得無臉見人,或自甘墮落、逃避現實,每日以淚洗麵。這些舉動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還會使對方更加得意忘形。其實,處理失戀後憤憤不平的最好方法就是努力讓自己振作起來,自立自強,活得比以前更好,努力使日後的學業、事業更加發達,將來娶(嫁)一個比原來更好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