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生活如細雨,幸福如飲水(8)(3 / 3)

有一天,一個小男孩對一個小女孩說:“如果我隻有一碗粥,那麼我會把一半給我的母親,另一半給你。”小女孩幸福地眨了眨眼睛,那一年他12歲,而她10歲。

10年後,他們都已經長大成人,他長成了一個英俊的小夥子,而她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有一天,他們的村子被洪水淹沒了,他不停地救人,有老人,有孩子,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但唯獨沒有親自去救她。

當她被別人救起時,有人好奇地問他:“你既然喜歡她,為什麼不及早地救她?”

他低下頭,輕輕地說道:“正是因為我愛她,我才先去救別人。如果她死了,我也不會獨活。”於是,他們結婚了,他22歲,而她20歲。

20年後,全國鬧饑荒,他們窮得揭不開鍋,家裏最後隻剩下一點點麵了。他用那一點點麵做了一碗湯麵。他舍不得吃,讓她吃;而她也舍不得吃,讓他吃!三天後,那碗湯麵發黴了。那一年,他42歲,而她40歲!

又過了10年,由於他的祖父是地主,他受到了批鬥。在那段艱難的年月裏。“組織上”讓她與他“劃清界限、分清是非”,而她卻說:“我不知道誰是人民內部的敵人,但是我知道,他是好人,他愛我,我也愛他,這就足夠了!”於是,她陪著他一起挨批、掛牌遊行。在那段苦難的歲月裏,夫妻兩人接受了相同的命運!那一年,他52歲,而她50歲。

許多年過去後,他和她為了鍛煉身體,便一起學習氣功。這時,他們調到了城裏,每天早上都要乘公共汽車去市中心的公園。在公交車上,當一個青年人給他們讓座時,他們都不願意坐下而讓對方站著。於是,兩個人靠在一起,抓著扶手,任憑身體搖晃,但臉上都帶著滿足的微笑,而車上的人竟不由自主地全都站了起來。那一年,他72歲,而她70歲。

有一天,她笑著說道:“10年後,如果我們都已經死了,我一定變成他,他一定變成我,然後他再來喝我送他的半碗粥!”

70歲的風塵歲月,這就是愛情,愛情的真諦就在這裏。

愛情是什麼?上麵的故事給了我們答案,愛情是兩個人一生的風雨同舟,是困難時的不離不棄,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相扶相持。

故事中的男孩與女孩用70年的歲月演繹了一場動人心魄的愛情故事。在遇到洪水時,他大義凜然,如果她遇難,他也會追隨她而去;在遇到饑荒時,他們窮得揭不開鍋,最後的一碗湯麵卻因為彼此的推來推去而發黴;在受到批鬥的那段艱苦歲月裏,她不離不棄,陪他一起挨批、掛牌遊行……這就是愛情,愛情的真諦就在這裏。

然而,我們這些年輕人早已混淆了愛情的概念,早已將“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埋葬在某一塊荒地。在戀愛時,他們也曾信誓旦旦地向對方許諾一定要給予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是,當他真有能力給對方幸福時,他們的婚姻卻亮起了紅燈。

北京大學教授張中行曾這樣說:“從一而終是社會的要求,不是自然的要求。”他的觀點與“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不謀而合。所以,當我們的雙腳邁進婚姻後,那麼我們就應該時刻信守“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信念,用堅定的意誌與愛人共同麵對人生的風雨,一起向幸福邁進。

人生哲理諍言

《詩經》裏有一句經典名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有一個風雨同舟、白頭偕老的另一伴。從愛情到婚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需要的僅僅是兩顆相愛的心。

4.珍惜眼前人,把握能把握的幸福

棄我去者,昨日之事不可留,昨天的人追不回來,明天的人也隻有等待,隻有今天,現在守在你身邊的人才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

——馮至

晏殊在《浣溪沙》中寫道:“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這首詩的意思是,有限的時光使平常的離別都讓人傷心。所以,我們應該盡情地歡樂。因為麵對滿眼的河山,空有一腔懷念遠人之心無用。眼前的這些花兒在風雨中飄零,更令人傷春,不由自主地生出憐惜之情,這一切都不如珍惜自己身邊的人。

然而,很多人卻不懂得珍惜,總是一味地去追求那些得不到的東西,或者一味地回味已經失去的東西。其實,世間最珍貴的東西不是得不到的,也不是已失去的,而是現在能夠把握的幸福。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