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我把婚姻分為四個等級:可意,可過,可忍,不可忍。我的婚戀大部分是“可過”加一點點“可忍”。
——張中行
人們常常說,婚姻就像穿鞋子一樣,鞋子穿起來舒不舒服,隻有腳自己知道。腳隻有穿上適合自己的鞋子,才能走得更遠。反之,如果腳穿上一雙不適合自己的鞋子,那麼不僅給自己帶來疼痛,而且還阻礙自己的行程。所以,對腳來說,適合自己的鞋子就是最好的。下麵有這樣一則關於鞋子與腳的故事:
有一雙大腳找了一雙小鞋子,小鞋子非常可愛,而且外觀看起來很漂亮。大腳非常喜歡它,朋友們也都誇大腳有福氣,常常對它說:“你穿的鞋子真漂亮啊,穿起來一定很舒服吧!”然而,大腳聽了,卻笑而不語。
一般情況下,大腳和小鞋都相處得很好。因為它們互相喜歡著對方,所以,彼此都能容忍對方給自己帶來的不便——大腳忍著小鞋帶來的疼痛,小鞋卻忍著大腳帶來的壓力。每當痛苦難忍時,大腳總是幻想著有一天能用自己的壓力把小鞋撐大,變成合腳的鞋;而小鞋也想用自己的溫暖感化大腳,讓它不再那麼飛揚跋扈,讓它內斂到適合自己。
然而,它們卻不知道,什麼都不會改變。因為鞋子撐大了就破了,它不屬於大鞋的規格,有自己的極限,無法承受大腳帶來的壓力;腳是肉長的,如果磨破了就會出血,自然就會很疼。
有一天,小鞋終於忍無可忍了,便哭著對大腳說:“你怎麼那麼大啊,總是給我那麼大的壓力,難道你就不能像其他小腳一樣給我一個舒適的空間嗎?讓我活得更像我自己!”
大腳什麼也沒說,但眼淚卻滑出了眼眶。因為它沒辦法讓自己變小,它知道小鞋就要離開它了,雖然它這些年來一直很努力地讓自己變小,但似乎隻是越長越大。小鞋的溫暖可以讓它忘記疼痛,但並不能永遠消除疼痛。
它們離開彼此之後,終於發現這並不是誰的錯,而是一個錯誤的相遇。
故事中的大腳與小鞋並不是不相愛,也不是誰對誰錯,而是它們彼此不合適,是一個錯誤的相遇。其實,婚姻也是如此,適合自己的那雙鞋就是最好的。
有一位聖哲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中會遇上四個人,第一個是自己,第二個是自己愛的人,第三個是愛自己的人,第四個是適合自己的人。
然而,很遺憾的是,這三個人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能合而為一。你最愛的人,往往沒有選擇你;最愛你的人,往往不是你最愛的;而一直陪伴你,和你一起步入婚姻的,偏偏不是你最愛也不是最愛你的,隻是在最適合的時間出現的最適合你的那個人。是的,陪自己走一生一世的人,不是自己愛的人,也不是愛自己的人,而是適合自己的人。
也許有人會說,婚姻是以愛情為基礎的,沒有愛情的婚姻豈不是成了墳墓。其實,婚姻就是跟適合自己的人過適合自己的生活。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有句俗話叫“深愛不壽”,這句話是說那些愛得死去活來、驚天動地的戀人並不適合做夫妻,他們的婚姻比普通人存在的風險更大。因為愛得越深,就越注意對方的一言一行,有時沾沾自喜,有時患得患失,一旦不如意,就會感到失落,並埋怨對方。時間長了,兩個人就像兩隻刺蝟一樣,越想靠近,就越傷害對方。
這是很多戀人和夫妻共同的問題,因為太愛,所以不能用平常心來看待彼此與生活。搞得自己疲憊不堪,也把對方推進了痛苦的深淵。太多的愛,既累了自己,又傷了別人,得不償失。最終愛情在瑣碎生活的磨礪中消失殆盡,有情人落得分道揚鑣的傷感結局。
婚姻不再像戀愛時那樣,每天都充滿了浪漫與溫馨,更多的是過日子,更多的是為生活的瑣事所累。兩個人組成一個家庭後,每天過著油鹽柴米的日子,互相慰問,互相照顧,一起努力,一起奮鬥,一起相扶相持地走過漫漫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