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祖先是殷商的後代,商朝名臣微子啟封於宋(今河南商丘一帶)。自孔子六世祖之後,後代子孫開始姓孔,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魯國(今山東曲阜一帶)。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娶妻施氏,生九女,無子,與妾生一子取名孟皮,足有疾。後與顏氏生下孔子,取名丘,字仲尼。孔子三歲父親病逝,之後家境十分貧寒。
孔子一生在政治上沒有大作為,他把很大的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在魯國任過司寇(一國宰相)一職。後帶弟子周遊列國,最後返回魯國專心執教。他開創了私學,弟子多達三千,其中七十二賢都在各國擔任高官,是各國的棟梁之才。
孔子一生修《詩》《書》,訂《禮》《樂》,序《周易》,著《春秋》。一生傳授弟子三千,與弟子的言行被記錄編著成《論語》,後人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與孟子並稱“孔孟”,孟子被尊稱為“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