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隻有不斷超越自我,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隻要你按照自己獨特的稟性和天賦發展自己,避開或者彌補自己的不足,發揚或者加強自己的優勢,不斷地擺脫心靈的羈絆,你就不會湮沒在他人的光輝裏,而是讓自己的太陽更加燦爛奪目。

人無誌不立,有誌者事竟成

對於盡職盡責的人來說,卓越是唯一的工作標準。他們不會對自己說“我已經做得夠好了”,而是要求自己在每一份工作中都做到盡善盡美。在工作中習慣於說自己“做得夠好了,”的人是對工作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每個人的身上都蘊涵著無限的潛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給自己定一個較高的標準,激勵自己不斷超越自我,那麼你就能擺脫平庸,走向卓越。

彼得現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以前他隻是一個普通的推銷員。他奮起的動因是他在一本書上看到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擁有超出自己想象10倍以上的力量。在這句話的激勵之下,他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態度,發現自己錯過了許多可以和顧客成交的機會。於是,他製定了嚴格的行動計劃,並在每一天的工作當中付諸實踐。兩個月後,他回過頭看看自己的進展,發現業績已經增加了兩倍。數年以後,他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更大的舞台上驗證著這句話。世界上所有完善的表現都是建立在追求卓越的精神基礎之上。

納迪亞。科馬內奇是第一個在奧運會上贏得滿分的體操選手,她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完美無瑕的表現,令全世界為之瘋狂。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納迪亞。科馬內奇談到她為自己所設定的標準以及如何維持這樣的高標準時說:“我總是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不斷鞭策自己更上一層樓。要拿下奧運金牌,就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行。對我而言,做個普通人意味著必定過得很無聊,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我有自創的人生哲學:‘別指望一帆風順的生命曆程,而是應該期盼成為堅強的人。’”

一般人認為還可以接受的水準,對於像納迪亞。科馬內奇這樣渴望成功的人而言,卻是無法接受的低標準,他們會努力超越其他人的期望。

在這樣的追求過程中,隻要不是出類拔萃的表現,都不可能讓人獲得滿足,進而心安理得。

甘於平庸的人並不能稱得上對自己負責。隻有把卓越當成自己的工作標準,不斷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這樣才能鞭策自己不斷進步,充分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將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有一個剛進入公司的年輕人,自認為水平很高,對待工作漫不經心。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給他一項任務——為公司的一個項目做一個企劃方案。

這個年輕人為了講效率,隻花了一天時間就把這個方案做完了,交給上司。他的上司一看就給否定了,讓他重新起草一份。結果,他又用了兩天時間,重新起草了一份交給上司。上司過目之後,雖然覺得不是特別理想,但還能用,就把它呈送給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把那個年輕人叫進了自己的辦公室,問他:“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一愣,沒敢作答。老板把方案推到他麵前,年輕人一句話也沒說,拿起方案,返回自己的辦公室,稍微調整了一下情緒,重新把方案修改了一遍,又呈送給了老板。老板依舊還是那句話:“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心裏還是沒底,沒敢做出明確的答複。於是,老板讓他再仔細斟酌、認真修改方案。

這一次,他回到辦公室裏,絞盡腦汁,苦思冥想了一周,把方案從頭到尾又修改了一遍後交了上去。老板看著他的眼睛,仍舊是那句話:“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信心十足地答道:“是的,這是我認為最滿意的方案。”老板說:“好!這個方案批準通過。”

經曆過這件事情之後,這個年輕人工作得越來越出色,受到了上司和老板的器重。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工作中隻有盡職盡責,才能夠盡善盡美。一個人永遠都不要對自己“說做得已經夠好了”,隻有力求完美才稱得上是對工作負責。

事實上,無論客戶、上司還是老板,真正存心挑剔的時候並不多,他們提出的要求,都是迫於某種需要。客戶擔心產品出問題,上司怕工作質量影響業績,老板則更是迫於市場的巨大壓力才嚴格要求,因為他從來都無法對市場說:“我已經做得夠好的了,你降低要求吧!”市場是無情的,有時可能隻比競爭對手稍遜一點點,就會被淘汰出局。

當每位員工將“做到最好”變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

這種習慣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做不到最好”成為一種習慣時,其後果將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機取巧也許在短期內隻會給你的上司和公司帶來一點點的經濟損失,但長此以往,它卻可能毀掉你的企業,影響到你個人前途的發展。

將卓越當成唯一的工作標準,是一句值得每個人銘記一生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敷衍了事、糊弄工作的態度,終致一生都處於社會底層。細想一下,你的內心也應該有所觸動吧!

看準自己的方向,大膽前進

成功的人,都有浩然的氣概,他們都是大膽的,勇敢的。他們字典上,是沒有“懼怕”兩個字的,他們自信他們的能力是能夠幹一切事業的,他們自認他們是個很有價值的人。

青年時代是最富朝氣、最有活力的時代,那些敢想敢做的年輕人,大多在日後都有或大或小的成就,正如一首歌裏麵唱道:“要用青春賭明天”。敢於冒險,敢於追求自己的理想的人,會比別人活得更加瀟灑,更有成就感。

以創造微軟帝國而享譽世界的比爾。蓋茨,便在自己的青年時代果斷“投筆從商”,以非凡的財智和勇氣,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比爾。蓋茨中學畢業的時候,他父母親對他說:“哈佛大學是美國高等學府中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是成功、權力、影響、偉大的象征。你必須讀一所大學,而哈佛是最好的。它對你的一生都會有好處。”蓋茨聽從了父母親的勸告,進了美國最著名的哈佛大學。他當時填的專業是法律專業,但他其實並不想繼承父業去當一名律師。

蓋茨在哈佛既讀本科又讀研究生課程(這是哈佛學生的特權),但他的真正的興趣依然在電腦上。他曾同朋友一起認真地討論過創辦自己的軟件公司。他認定“電腦很快就會像電視機一樣進入千家萬戶,而這些不計其數的電腦都會需要軟件”。

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比爾。蓋茨終於向父母說了他一直想說的話:“我想退學。”

他的父母聽了非常吃驚,也非常傷心。他們認為比爾現在的一切都很好,如果放棄令人羨慕的律師專業,而去從事毫無“發展前途”的電腦行業,無疑是一種很大的冒險,因為他是在拿自己的終身事業做賭注。但他們無法說服蓋茨改變主意。於是,他們請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商業界領袖去說服蓋茨。

蓋茨在同這位商業巨頭會麵的過程中像個布道者一樣滔滔不絕地向他講述自己的夢想、希望和正在著手做的一切。這位商業巨頭不知不覺地被感染了,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當年白手起家的創業時代。他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反而鼓勵蓋茨:“你已經看到了一個新紀元的開始,而且正在開創這一個偉大的時刻。好好幹吧,小夥子。”

父母親無奈,隻得同意了蓋茨的要求。

從此,蓋茨一心一意地投身於自己的電腦軟件領域中,他真的在夢想成真的成功之路上,開創了世界矚目的業績。蓋茨可是大企業家。他為了使自己的計劃實現,權衡利弊,勇於放棄讀完哈佛大學的機會,而搞自己有興趣的軟件。如果他聽取了父母的意見,讀完大學再來創業,他現在又如何能譽滿全球,成為世界上最聲名顯赫的“軟件大王”比爾。蓋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