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馮肖華教授主編、我院陝西文學研究所諸多學者共同撰著的《賈平凹作品生態學主題研究》一書即將付梓出版。翻閱這部沉甸甸的書稿,我由衷地為陝西文學研究所推出又一部研究力作深感高興。
陝西文學研究所在我們寶雞文理學院眾多研究所中屬於比較年輕的一個研究機構。然而,這裏卻聚集著一批多年來一直關注、研究陝西文學乃至陝西地域文化的中青年學者和教師,他們每個人都已經有了為數不少的研究成果,其中不少論著已在省內外引起了較大的反響。陝西文學研究所正是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該研究所成立後,能夠迅速啟動,對研究課題統一規劃,集中力量進行科研攻關和學術交流,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局。在這樣一個新搭建的平台上,研究所的同仁們在搞好繁重的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承擔研究課題,以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潛心研究,完成了這部具有鮮明特色的學術專著。這種執著,這種努力,是值得讚佩的。
在中國當代文學格局中,陝西地域文學以其厚重、博大的特色而聞名於世。今天,研究中國文學,不能不關注陝西地域文學。在中國文學的園地中,陝西地域文學是一朵奇葩。因為在陝西這片傳統文明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黃土地上,出現了以柳青、杜鵬程、王汶石、李若冰、路遙、賈平凹、陳忠實、高建群、楊爭光、紅柯、葉廣芩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蜚聲中外的實力派作家,因而中國文學的寶庫中也就增添了像《創業史》、《保衛延安》、《新結識的夥伴》、《柴達木手記》、《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最後一個匈奴》、《西去的騎手》、《采桑子》等光耀文學史冊的藝術篇章。多年來,陝西作家和作品在國內國際屢屢獲得大獎,陝西作家們的文學創作,構成了中國文壇一道壯觀而靚麗的風景。也正因此,陝西就有了“文學大省”、“文學重鎮”之美譽。陝西文學既是陝西的,又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陝西文學不但景象壯闊,同時又更顯神秘。陝西何以能出現如此眾多的文學大家?陝西文學與曆史文化、與地域文化有無淵源關係?陝西文學的特色何在?長期以來,這些問題都是關注、熱愛陝西文學的人們所期盼了解的,作為身處陝西的文學研究工作者,我們有義務、有責任給出自己的理解與回答。研究陝西地域文學,我院既具有地緣優勢,又有人才優勢,還有我們長期與陝西當代作家建立起來的良好的互動關係,這些條件可謂得天獨厚。近年來,我們已經陸續邀請了著名作家賈平凹、陳忠實、趙熙、孫見喜等來院講學和開展學術交流。我們還邀請了全國著名文藝理論家童慶炳、曾繁仁,現代文學研究家錢理群、張夢陽,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肖雲儒、李建軍、李繼凱、李西建、李浩、段建軍等來學院進行學術指導和交流,借以推動我們的學術研究工作。中文係本科學生中畢業論文以陝西文學研究作選題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多,師生中一種研究陝西文學的學術氛圍已基本形成。相信我院的陝西地域文學研究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陝西文學研究所的積極推動下,會用不斷推出的新成果來逐漸掀開陝西地域文學神秘麵紗的一角。
科學研究是高等學校學術實力和生命活力的體現。作為地方高校,我們的科研如何定位,這應該是我院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和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我曾在《發展地方高校科學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提出這樣的觀點:“地方高校擁有研究地方問題的天然優勢,從地方特有資源出發,研究開發地方在全國乃至世界上有影響的科學文化遺產和特有資源,豐富我國的科學文化寶庫,把地方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出去,是地方高校科研的基本任務。”近年來,我院的科學研究正是以此來作科研定位,並且已經初見成效。學院“周秦倫理文化與現代道德價值研究中心”省級重點研究基地的建設與獲批,陝西文學研究所的成立,就是立足陝西曆史文化和陝西的文學現狀而作出的科研戰略選擇。目前,我院的陝西文學研究已經出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隨著我們工作的開展和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陝西文學的研究一定會大放光彩,開出燦爛的學術之花。
《賈平凹作品生態學主題研究》是陝西文學研究所推出的又一部學術專著,也是研究所同仁們學術結晶的展示。按照計劃,研究所還將集中力量陸續推出陝西地域文學研究叢書多卷本,顯然,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雄心勃勃的學術研究的計劃和工程。我衷心祝願陝西文學研究所能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闊步向前,不斷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本文作者王誌剛博士為寶雞文理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