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學與地域學的情感觀照——《賈平凹作品生態學主題研究》付梓感言(1 / 2)

2008年,一件可喜可賀之事伴隨著年輪的塵埃業已落定,《賈平凹作品生態學主題研究》(陝西地域文學研究叢書,寶雞文理學院社科規劃重點資助項目)一書又要付梓了,這不僅因為是陝西文學研究所又一新成果的推出,更是各位同仁勤奮敬業,以事業為己任的文人之誌和團隊精神的結晶與體現。作為研究所的負責人,為同誌們一年來毫無報酬的辛勞而感動,尤其是視大文學(專業)與地域學為一爐的整合性、融通性、參與性的學術思想而欽佩,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陝西文學研究的大氣象、大視野和高品位。

陝西文學研究所,是在學院領導的關懷下,在全體老師們辛勤工作並取得了一定實際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成立的。中文係有一批熱愛陝西文學,在這個領域內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的教師,我稱其為“核心成員”,他們均為年富力強的碩士、博士、副教授和教授,他們來自各個學科,是從事各自專業之外的另一特別奉獻,其執著文學的精神與勁道很是感人。近年來,研究所成員取得了一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本領域內獲批2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近20項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陝西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項寶雞文理學院社科重點資助項目;出版陝西文學研究專著15餘部;發表本領域學術論文200餘篇,《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複印資料》轉摘、複印、題錄80餘篇,這些研究成果均在本省乃至全國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學術反響。

作為陝西文學研究的專業性學術機構,其宗旨是,立足研究平台,將分散的研究人員組織化、集團化,變個體即興研究為規模性研究、目的性研究和有效性研究,使研究成果成係列、有規模、上層次。在研究方向的規劃上,研究所將原有的陝西文學的地緣、民俗、方言、思潮現象和作家作品的研究範疇,整合為“三大方向”,“八類課題”,即基礎性研究方向(兩類課題);通觀性研究方向(四類課題);創新性研究方向(兩類課題),如《陝西地域文學研究叢書10卷本》便是其中規劃之一。我堅信,研究所在這樣一批秉承前輩文學精神,求真務實且具備一定研究資質的學者們的努力下,本著“立足科研平台,做點研究實事”的宗旨,定會聚人氣,成合力,為陝西文學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研究賈平凹的文學創作,就其整體概貌而言,作為生態學意義的時代圖像,無不蘊涵著作者諸多哲學思考和人生考問。因之,本著述從精神生態、文化生態、社會生態、人文生態、民生生態、自然生態、民俗生態、藝術生態、生態情懷以及生態理論的建構諸層麵,較為全麵地首次揭示賈平凹文、書、畫大文化境界的生態和合,天人歸一的主旨和曠日思考的憂患情懷。本書體例前期構思設計及後期統稿、審定均為馮肖華。各章撰著分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