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善惡在一念之間(1)(1 / 2)

天堂與地獄

人間既是天堂,也是地獄。當我們心裏充滿愛的時候,就是身處天堂;當我們心裏懷著怨恨的時候,就是住在地獄。

在得克薩斯州的一所小學裏,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經常向瑪琳娜老師詢問天堂在哪裏。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和求知欲望,瑪琳娜老師請來了莫迪神父。

莫迪神父首先在黑板中間畫了一條線,把黑板分成兩邊,左邊寫著“天堂”,右邊寫著“地獄”,然後對孩子們說:“我要求你們每一個人分別在‘天堂’和‘地獄’下麵寫下與你們的想象或期望相符的內容。”

孩子心目中的“天堂”就這樣呈現出來了:

花朵、歡笑、樹木、天空、愛情、陽光、詩歌、春天、音樂……

在“地獄”這一邊,孩子們寫下了這樣一些字眼:

黑暗、肮髒、惡魔、哭泣、殘殺、恐怖、仇恨、流血、醜陋……

等孩子們寫完之後,神父對他們說:“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天堂是具備了一切美好事物與美好心靈的地方,這個地方有人叫做天堂,有人叫做天國,或者淨土、極樂世界。地獄呢?正好相反,是充斥了一切醜惡事物與醜惡心靈的地方。那麼,有沒有人知道:人間在哪裏呢?”

孩子們說:“人間是介於天堂與地獄之間的地方。”

神父說:“錯了。”

孩子們露出不解的神色。

神父告訴孩子們:“人間不是介於天堂與地獄之間。人間既是天堂,也是地獄。當我們心裏充滿愛的時候,就是身處天堂;當我們心裏懷著怨恨的時候,就是住在地獄!”

所謂人性的“地獄”即是人性中最為陰暗的部分,這部分是隱秘的,但又會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比如說肮髒、殘殺、恐怖、仇恨,等等。身處人性的“地獄”,人總是不能理智行事,總是在不覺中讓自己的行為滑向人性的深淵。當然,凡事都有對立的一麵,“天堂”也是存在於人性當中的,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麵,也是我們要提倡和追求的部分。

究竟你生存的世界是地獄還是天堂,完全取決於自己。你凸顯人性中黑暗的一麵,那麼它就是地獄;當你與人性中光明的事物為伍,那麼幸福也就降臨了。

善良給生命一次回頭的機會

如果一個人不因為善心而回頭,那他將落入萬丈深淵,是善給了他一次重生的機會。

列車乘警經常接到旅客報警,說他們晚上熟睡以後經常被小偷扒走財物,防不勝防。乘警決定要抓住這個小偷。有一天深夜巡邏時,乘警發現一個年輕人正將手伸進一位熟睡乘客的口袋, 乘警大喊一聲,立即追了過去。小偷向餐車方向逃跑。乘警知道,火車正在飛奔,小偷是不敢跳車的,除非他是瘋子。乘警漸漸放慢了腳步,開始用對講機和餐車那頭的乘警聯絡。

可正在這時,火車突然停了,隻見小偷迅速地躍上一個敞開的窗口。當時乘警心想,完了,這家夥要逃掉了。

就在小偷準備跳下去的時候,聽到一個男孩的尖叫聲。他回頭一看,原來是剛才急刹車時男孩一頭撞在了車廂上,鮮血直流。小偷猶豫了一下,從窗口上跳了下來,一把抱起小男孩奔往列車醫務室。

小偷被乘警抓住了,可乘警說這個小偷真是太幸運了。乘客們都有些不理解。

接著,乘警說了一句讓大家心驚肉跳的話:“因為火車所在的地方,兩邊都是萬丈深淵。”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因此也就沒有絕對的壞人和好人。從這個意義上可以這樣認為,即使是一個被認為十惡不赦的人,在他的心底也會埋藏著好的東西,在某一個時刻、一個微妙的時機、一件小事,也許會點燃人性深處最美的那一部分。比如說故事中的這個小偷,如果小偷沒有那一個回頭的舉動,那麼他的生命也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了。是小孩的驚叫聲觸動了他人性中最柔軟的部分,他在救助別人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小偷的“善”在拯救別人生命的同時,也拯救了他的“惡”,讓他避免了陷入萬劫不複之深淵的厄運。

該記住和該忘記的

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情需要我們牢記於心頭,而又有另外一些事需要我們忘卻於腦後。什麼該記住,什麼該忘卻,是我們要用心去體會、去分清的。

鐵匠和他的好朋友結伴去旅行,一路上兩個人相互照顧。

有一天,他們在翻過一座大山時,鐵匠不幸失足,在他滑向懸崖邊的一瞬間,好朋友不顧自身危險,拚命拉住了他。鐵匠於是在附近的一塊大石頭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好朋友救了鐵匠一命。

他們繼續前行。一個月後,他們來到一處結冰的河邊,他們為是踏冰而過還是尋橋而過爭吵起來。一氣之下,好朋友踢了鐵匠一腳,鐵匠跑到冰麵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好朋友踢了鐵匠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