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都江堰三角法則”體係(1 / 3)

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都江堰三角法則”體係

最佳實踐

作者:魯貴卿

原文說“文章如果可以的話,題目放在封麵”。內容確實不錯,建議題目放封麵。建議保留作者簡介(版麵有限的話字可以小)。或者給它3個版。

摘要:“都江堰三角法則”體係以破解企業困境為背景,在以人為本核心思想的框架下,以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係統的構建為主體,分析了企業戰略、組織能力、人力資源管理之間的關係。本文以中建五局人力資源變革為分析案例,從都江堰三角法則的構建過程、內涵、企業實踐及成效等四個方麵,闡述都江堰三角法則的意義。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 都江堰三角法則 企業戰略 組織能力

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建五局或五局)目前是世界500強前100強企業——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營房屋建築施工、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與投資等三大業務板塊。2003年以來,五局構建戰略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體係,創造人力資源管理的“都江堰三角法則”並運用於實踐,成功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員工隊伍結構不斷優化,人才紅利逐步顯現的目標。十年時間,五局扭虧脫困、快速崛起,合同額、營業額、利潤總額、利稅總額、員工年均收入分別增長了36倍、16倍、613倍、65倍、6倍,三大指標增長曲線接近85°陡角,從一個瀕臨倒閉的老國企,蛻變成為一個“隊伍精幹、主業清晰、資產優良、文化積極、商譽良好、充滿活力”的現代企業,五局的發展實踐被理論界、企業界、新聞界譽為“中建五局現象”。目前五局位居中國建築業綜合競爭力100強前5位,湖南省100強企業前8位。

一、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都江堰三角法則”體係構建概況

中建五局曾經瀕臨破產倒閉,麵臨“錢從哪裏來、人到哪裏去”的困局,這也是當時國企改革普遍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有市場環境因素變化的影響,更主要則是自身管理不善特別是人力資源管理的落後造成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團隊氛圍和凝聚力不強。二是人事分配機製僵化。三是員工思想觀念、能力素質跟不上市場要求。

2003年,筆者在參觀都江堰水利工程時,從偉大的都江堰工程聯想到企業如何實施“扭虧脫困進而做強做大”的總體戰略,悟出了三點啟示:疏導是根本,團隊永恒,人人皆可成才。並將以上三點分別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願景及使命。

以破解五局困境為背景,在以人為本核心思想的框架下,將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係統的構建作為主體,深入分析企業戰略、組織能力、人力資源管理之間的關係,形成了具有五局特色的“都江堰三角法則”。

二、“都江堰三角法則”的內涵和做法

“都江堰三角法則” 由外三角、內三角、核心圓組成,三者之間相互關聯,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內三角由組織能力建設的三項基本要素構成;外三角由人力資源管理的三條基本法則構成;核心圓中的“人”是內外三角的中心,體現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內外三角的三條邊相互對應,體現了組織能力建設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相互融合、協調一致。“目標”對應“團隊永恒”,解決的是“為什麼幹”的問題;“機製”對應“疏導是根本”,解決的是“怎麼樣幹”的問題;“素質”對應“人人皆可成才”,解決的是“會不會幹”的問題。

在貫徹“都江堰三角法則”的過程中,企業始終圍繞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從內外三角對應的三個方麵入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實踐工作。

1. 創新機製,堅持“疏導是根本”

“都江堰三角法則”內三角右邊“機製”指向外三角左邊“疏導是根本”,解決的是“怎麼樣幹”的問題。企業將“疏導”思想貫穿人力資源管理全過程,著力打造五大機製。

(1)創新引導機製,重組業務流程,確保職責牽引軌道暢通。通過組織結構設計的方式裁減管理層級,形成“局-公司-項目部”三級扁平化的組織體係,提高了工作效率;運用崗位體係設計的方式,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組織機構設置和定編定員,確保各崗位職責清晰、權責對等;通過實行法人管項目的方式,構建授權與分權相結合的項目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