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識德的基礎上提升軍隊幹部道德素質建設
人才測評
作者:蓋春雷
摘要:軍隊幹部道德素質建設是軍隊科學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現代人才測評技術,在準確把握測評環節、建立科學合理的機製的基礎上,開展對軍隊幹部道德素質測評是科學識德的關鍵。
關鍵詞:科學識德 軍隊幹部 道德素質 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全麵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關鍵。軍隊在幹部隊伍道德素質建設上要走在社會的最前列,起到引領帶動的關鍵作用。這種帶動作用能否發揮?效果如何?是要建立在科學識德的基礎之上。
一、軍隊幹部道德的內涵及測評方法
提高軍隊幹部道德素質,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引導幹部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培育知榮辱、講正氣、做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科學識德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與手段,有針對性地增強和改進幹部隊伍的道德素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幹部的道德素質應具有四個維度,分別為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這四個維度體現了思想、工作、生活和社會交往的各個方麵,相互之間不是各自獨立而是相互關聯、互為促進的。政治品德在整個幹部的德上應居核心地位,涵蓋了堅定理想信念、執行黨的路線方針、講政治、顧大局等方麵。軍人職業道德建設,是築牢官兵精神支柱、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也是培育軍人戰鬥精神,提升軍隊戰鬥力的必然要求。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愛軍習武、嚴守紀律、嚴守氣節是軍人職業道德的核心要求。社會公德是軍人在社會交往和公共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涉及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樂於助人、尊老愛幼、簡樸禮貌和愛護公物是對軍人社會公德的核心要求。家庭美德是四個維度的基礎,是軍人在家庭生活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具有塑造個人品德和促進社會文明發展的功能與作用。它涉及到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與鄰裏和睦等多個方麵。
德的四個維度,都可以通過人的言行得以表現。但很多情況下外在的言行與內在的德會不一致,因此對於幹部德的識別是較為困難的。常見的評價德的方式有發放書麵評價表和個別談話,必要時輔助以走訪調查,這些方式方法對於幹部德的識別都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隨著心理學、統計學以及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科學的測評方式來對幹部的德進行考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目前較為流行、可靠的道德測評方法有總體印象測評法、平等評分測評法、操行加減評分測評法、加權綜合測評法、模糊綜合測評法、認知測評法和情景測評法等。在這些測評方法中涵蓋了誠實情景測驗、卡特爾16因素個性問卷、科爾伯格道德兩難問題、場依存性測驗和投射測驗等多種手段。
二、軍隊幹部道德測評中的三個環節
在軍隊幹部道德測評中,測試與評價隻是其中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是第一環節。在幹部選拔與使用中,嚴把道德標準、貫徹落實測評結果是第二個環節。針對測評結果,進而開展培養教育、提高和完善個人的道德素質是第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第二環節的前提,第二環節是第三環節的動力,第三環節又可以反過來影響第一環節的結果。三個環節相互關聯又相互促進。
1.道德測評的第一環節
在第一個測評環節中,評價主體的選擇至關重要,應選取對評價客體較為熟悉或知情的人員。根據部隊的實際情況,各單位的部門首長或直接領導可作為測評主體,周圍的同事與朋友可作為測評主體,被測評幹部自身也可作為測評主體。例如,在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評價上可以選擇單位內部的上級、同級、下級以及與其工作有密切往來的其他單位幹部;在家庭美德的評價上可以選擇小區、社區的鄰居和幹部自身的家庭成員。在測評主體明確後,建立測評指標並設置權重是保證測評結果科學化的關鍵。指標體係的建立過程也是對政治品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這四個道德維度設置權重並劃分二級指標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反複衡量和科學甄別。在建立科學的測評指標體係後,如何進行結果的量化與綜合評價也是考驗測評結果科學與否的關鍵。在量化的過程中,要避免唯量化是從的觀念與量化區分度較低的情況。量化隻是手段,結合定性的評價才是最終的目的。在量化的過程中可設置基準分值作為幹部道德素質達標的要求,進而引入加減分項目來提高量化結果的區分度。當測評的關鍵要素確定後,我們可以根據情況對幹部隊伍道德素質進行總結性測評或形成性測評。總結性測評是對測評對象標準活動完成後的最終結果的判斷和鑒定,是通過了各項定性和定量測量後,對評價對象道德素質目前階段的總結性評價和鑒定,這個鑒定和評價具有結論性。形成性測評是對評價對象活動過程的不斷考評、檢測和監督,實時了解被測對象的道德信息,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指出,並要求其按照正確的規範和原則改進。這種評價是一種跟蹤反饋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