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院實行績效工資改革的現狀與思考(1 / 3)

醫院實行績效工資改革的現狀與思考

醫院管理

作者:江田甜

摘要:由於績效工資考核改革主要涉及醫療工作者的實際利益,因此,醫院實行績效工資改革的時候要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以及實際情況,對醫療工作者能起到影響的相關因素進行充分考慮,然後科學、合理地實施績效工資改革,從而起到對醫療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進行激勵的作用。

關鍵詞:醫院 績效工資 改革 思考

在我國當下的背景下,幾乎所有的醫院都屬於公立醫院,並且都是一種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但是在醫院的總收入當中,那些差額撥款僅僅在總收入中占有10%左右,而剩餘將近90%的收入都是來源於銷售藥物以及醫院服務性的費用的收益。這種普遍存在的盈利機製在很大程度上不僅對我國醫院存在的不合理醫療收費的增長程度予以加深,還在另外一個層麵上對我國醫院當下存在的“趨利”情況予以增多。麵對當下醫院所存在的問題,醫院應該對績效工資進行不斷的改革,這種形式的改革不僅能夠使我國醫院保持一定的公益性,還能夠對醫療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予以調動。

一、我國醫院績效工資體係現狀

醫療工作者與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區別,因為,醫療工作者所要麵臨的工作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具有顯著的複雜性,並且對績效工資改革政策更為關注一些。

第一,我國所有醫院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但是很多醫院的經費幾乎都是由自身籌資予以解決的,在這種情況下,醫院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就很難實現雙贏。我國的醫院幾乎都是公立醫院,但是在醫院的總收入中,我國的財政撥款僅僅在總收入中占據著將近10%的比例,而剩餘的將近90%的收入都是來源於銷售藥物以及醫院服務性的費用的收益。就目前而言,在我國普遍都存在“看病貴”“看病難”的情況,並且這類情況還相對比較突出、醫院僅僅對經濟效益予以追求,對於社會效益拋之腦後,不僅不能夠及時滿足廣大人民的需求,與此同時還對醫院的開辦宗旨予以了違背。但是醫院想要在日益激烈的醫療市場中取得勝利,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獲取最大化的經濟利益,這就導致很多醫院將經濟作為經營目標,各個醫療工作者都肩負著創收責任。在沒有醫改之前,醫院的經營模式沒有呈現較大的變化,與此同時,醫院的績效工資成為了人們的關注方向。對於醫療工作者而言,績效工資改革不應該成為眾多醫療工作者為了追求高收入的動力,因為,這種情況將對醫院的服務理念予以相違背。

第二,醫療工作者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並且對於醫療工作者的具體工作成果不能夠及時進行考量。醫院是一個風險密集以及勞動密集的機構,還是一個知識密集以及技術密集的機構。當下的醫學對醫療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規定醫療工作者應該從心理、身體以及社會的方麵對疾病的診治方案予以考慮。因為,不同的患者得同一種疾病的時候會有差異的,這對醫療工作者的要求以及期望也就不一樣;不同身體體質的患者得同一種疾病所體現出來的療效也不一樣,因此,在進行疾病的診治方案設計的時候,具有一定程度的風險,這種醫療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並且在實際的疾病診治過程中予以體現出來。

第三,我國醫院在還沒有實行績效工資體係的時候,主要的形式以“獎金”為主,並且這種形式在我國醫院中已經存在多年,就算出現績效工資這個概念,那也是極少數醫院的做法。我國醫院當前的工資發放標準主要是根據醫療工作者的具體職稱或者醫療工作者所擔任的具體職務決定的,並且還要根據各個科室的實際效益以及效率來進行工資的分配。在通常的情況下,具有高學曆、高職稱以及高職位的醫療工作者所獲得的工資就會越高。與此同時,在醫療工作者的工資來源中“開單提成費”也是其中主要的收入之一。在醫院對績效工資進行改革以後,醫療工作者的工資又會發生著什麼變化?醫療工作者的工資是變多還是變少?是整體提高還是個別提高?在績效工資改革中,真正的受益者又是誰呢?對於績效工資的具體分配應該由醫院誰決定?等等,這些都是醫院醫療工作者當下迫切想要了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