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促進社會公正的公共政策分析(1 / 3)

促進社會公正的公共政策分析

綜合

作者:蔣明儒

摘要:環境公正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全球性話題。我國曾經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然後又首次提出要創建“生態文明”的社會主義社會。本文從公共政策的角度出發,以小溪村為實例,分析了環境公正問題產生的根源和現狀,指出了環境公正問題所在之處,並提出了一些實現小溪村環境公正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社會公正 公共政策 小溪村 環境公正

社會公正是人們理想的一種狀態,那時候,每個人的生活空間都是持續擴大的。促進社會的公正對我國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很大意義。現在我國存在的很多種不公平現象,是經濟社會迅速發展中產生的問題,有多方麵的原因。應該在準確分析基礎上,實施比較針對性的辦法,堅持恰當的思想觀念和實際行動相結合,治標措施和治本措施相結合,減少並消除社會的不公平現象。

環境公正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全球性問題。本文從四個章節進行闡述了社會公正的公共政策,並以小溪村為例說明了環境公正的一些情況,然後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具體措施。

梁勝文(2009)社會公正是千百年來人們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是衡量社會進步的重要尺度。社會公正不可能在私有製、剝削和壓迫存在的製度下實現,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為實現社會公正奠定了堅實基礎;社會公正是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實現社會公正提供了物質基礎;執政黨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理念為實現社會公正提供了政治保證。

周仁準(2008)社會公正的實現與解決必須結合我國當前發展的基本國情,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情況,在建立和健全製度完備的和諧的社會的曆史背景中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探索新時期下實現的基本路徑。筆者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大力推進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加強法製建設,充分發揮法製對實現社會公正的保障作用;構建新型社會管理模式;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實現社會公正。

呂豔紅(2009)人類社會發展史從價值角度說,就是人類不斷追求社會公正的過程。西方社會公正思想源遠流長,可以劃分為古希臘德性論公正思想、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公正思想、近代功利主義和道義論公正思想、現代以羅爾斯和諾奇克為代表的權利平等思想等不同發展時期。西方社會公正思想的發展過程告訴我們:公正問題正由宏觀的倫理公正不斷向政治公正、經濟公正和法律公正各個微觀領域擴展。西方社會公正思想從產生、發展到完善的曆史過程,是人類理性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也是人類由不自覺逐步走向自覺的過程,更是人類不斷解放自身的一個過程。

一、社會公正與公共政策體係概述

1.社會公正的概念及存在的問題

(1)社會公正的含義。社會公平正義,即社會各個方麵之間的利益關係得到了妥善的協調,人民之間內部的矛盾和別的社會矛盾得到恰當處理,社會公平與正義得到切實維護。社會公正事實包括兩個部分,即“實質公正”與“程序公正”,兩者都不可或缺。我們從實質公正來看,社會公正是人們基本的權利保證,按照貢獻分配和社會調劑。這四項規則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除了這些之外,社會公正還包含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是實質公正實現的保證。如果沒有程序公正,就不會有實質公正。

(2)社會公正存在的問題。一是收入差距日益擴大。不同的人、不同的行業之間收入差距已經超越了可以接受的限度,轉變收入差距進一步加大的任務非常繁重,麵臨挑戰難度更大,不解決收入差距問題,社會資源共享、社會公正就無從談起。二是區域發展依然不平衡、不協調。盡管近些年來中央和地方采取切實措施: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振興東北計劃戰略,發展革命老區戰略,特別是近年來實施的新農村建設推進了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但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現象仍為突出,影響和諧、影響穩定、影響發展。促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協調發展任務十分艱巨,可以說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頭號工程。三是體製機製尚不完善。體製不暢、機製不順,權錢交易等腐敗問題屢禁不止,由此帶來的社會不公問題,引起人民群眾強烈不滿,反腐倡廉任務十分艱巨。四是社會資源仍未充分實現共享。社會資源還存在著諸多壟斷現象,行業人為占有問題引人關注。改革開放多年來越來越突出,人民大眾的反響也更加強烈。

2.公共政策的含義

公共政策就是國家公共權力單位所選擇並且製定的為了解決公共問題和達成公共目標的方案,它的作用是規範相關機構、團體或個人的行為。最近,中國公共政策的研究持續升溫,公共政策的含義像雨後春筍般出現,但大家並沒有達成共識,其中根本原因就是政策實踐的複雜性。因為對公共政策的定義與公共政策實踐是一直相聯係的,實踐政策的豐富性決定了對它進行的比較抽象的概括隻能是相對的。

3.公共政策與社會公平

社會公正是人們的美好願望。政府在保證社會公正方麵有很大的責任,公共政策是政府公共管理工具,保證和促進社會公正。公共政策是政府對價值的分配,既然是分配,就肯定會牽涉到公正的問題。公共政策是否符合公正的要求,首先決定於公共政策體製的屬性。公共政策和社會公正之間有很大的關係,若社會公共政策從體製上和社會公正向偏離,那作為體製的產物政策差距就隻能越來越大,嚴重的可能導致整個公共政策係統偏離社會公正。所以,公共政策體製能保證社會公正,如果要考察公共政策怎樣保證社會公正,就必須從體製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