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零就業家庭”人員進行職業指導
綜合
作者:趙仁花
摘要:近年來,“零就業家庭”作為就業援助的重點對象,各地都基本形成“出現一戶、幫扶一戶、解決一戶、穩定一戶”的長效幫扶機製,納入動態管理。但部分“零就業家庭”成員由於家庭、個人文化程度、技能狀況等的不同,難以穩定就業。本文根據“零就業家庭”成員不同情況進行分類,並提出有針對性的職業指導策略,促進“零就業家庭”成員實現穩定就業。
關鍵詞:零就業家庭 成員 職業指導
一、“零就業家庭”的概念
“零就業家庭”是指家庭成員中無1人就業,或雖有1人就業,但就業不穩定且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城鎮居民家庭。根據多年來從事職業指導的經曆及對“零就業家庭”成員的生活、就業、技能、培訓意願等情況的調查摸底,“零就業家庭”成員比較複雜,下崗失業原因、家庭狀況、文化程度、技能情況等不同,因此要幫助“零就業家庭”成員實現穩定就業,應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指導。
二、“零就業家庭”成員的分類
根據實際調研:“零就業家庭”中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願望的成員年齡大都在45歲左右。根據他們具體情況,大體分為以下五種類型:(1)無特殊技能,缺乏社會經驗的下崗失業人員,無自主創業願望;(2)有一定技能,年齡偏大的下崗失業人員,無自主創業願望;(3)原從事基層管理人員,現下崗或失業的人員,無自主創業願望;(4)殘疾人;(5)有自主創業願望的人員。
三、對“零就業家庭”成員的職業指導
1.對無特殊技能、缺乏社會經驗的下崗失業人員,無自主創業願望類人員的指導
這類人員,一般由於企業破產或改製重組,導致下崗和失業,沒有特別的技能,缺乏社會工作經驗,文化水平低,對政策不夠理解,缺乏自信。
針對這部分職工,在指導過程中,要始終站在他們的立場和角度上一起來麵對,達到“共情”,表示理解,指導他們調整好心態,冷靜麵對現實,一方麵要了解市場,另一方麵要了解自己的就業條件,適合什麼工作;指導他們從市場需求考慮自己的求職方向,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從不理解到理解,由被動消極,到積極主動尋找就業機會,最後勇敢地麵對現實,走向社會,鼓勵他們利用自身的優勢去實現再就業。45歲左右的女職工,鼓勵他們走進社區,參與到社區建設之中,開辟新的就業崗位,在社區服務工作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如:鍾點工,保潔、服務等。給求職者推薦工作後要對她在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共同討論,使她能通過共同討論積累工作經驗,自信地麵對出現的問題。李珍,女,2001年下崗,46歲,身體健康,幹淨利落,孩子念高中,丈夫給人打零工,每月才400元。經人介紹來到職介中心,邊說邊掉淚。我們指導人員熱情地接待了她,同她拉家常,安慰她、體諒她。在交談中了解到她自下崗後一直在家,照顧孩子,沒有特別的技能,也沒有其他的工作經驗。我們指導人員邊和她交談,邊根據她自身的條件適時地引導、啟發她做鍾點工。但她當時對此有疑慮,怕用戶毛病多、挑剔。我們指導人員耐心地從不同的角度指導她,讓她認識到鍾點工是服務行業,服務好就能使客戶滿意,打消了她的憂慮,使她看到了自身的價值,增強了自信心,並指導她參加了家政培訓班。過了不久,她就找到了滿意的客戶。在職業指導過程中還發現,有部分女性求職者對原家庭,工作存在一定依賴性,針對這部分求職者,在建立谘詢關係的基礎上,了解求職者自信心不強的原因在哪裏,一方麵要從她成長的過程來看,一方麵要從家人對她的影響上來分析,通過自身想法的敘述影響求職者提高自信心;對男性求職者,應建議他們參加係統的崗位培訓,培訓一定技能,掌握一些謀生的技能,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競爭力,幫助他們製定職業發展計劃,自食其力,樹立積極的心態,年齡不是問題,要積極去爭取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