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1 / 3)

陝西師範大學 陳永琴

黨的十七大的一個重要理論貢獻,就是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科學論斷,並提出了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的戰略任務。這一曆史性決策和曆史性貢獻,對於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學術理論界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從理論與實踐、曆史和現實的結合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實踐操作性進行深入研究,以便為貫徹落實中央的科學決策提供理論上的支撐。

一、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是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經驗

黨的十七大把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概括為十條,其中第一條就是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這一概括深刻揭示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奧秘。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重新恢複和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繼毛澤東領導我們黨找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毛澤東思想科學理論的基礎上,以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在這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指引下,我們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創新發展、保持著旺盛生機與活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正如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正因為如此,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提出了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的戰略任務。這是曆史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我們繼續勝利前進的根本保證。

(一)改革開放就是以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是一門發展的科學,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進而客觀、理智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不能隻堅持它的隻言片語。學習馬克思主義就要懂得它的精神實質,抓住最基本的,並且要將學到的、領會到的精髓運用於客觀實踐中,用它去分析、認識社會實踐,找出存在問題的根源,從而解決實際問題,並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運用於實踐,不斷推進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改革開放就是以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過程。鄧小平強調對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要“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身”。“我們現在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代和任務不同了,要學習的新知識確實很多,這就更要求我們努力針對新的實際,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提出我們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同時要結合現實需要,針對實際問題,來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而得到新的認識,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和創新。同時,我們在學習、吸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時,要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隻有這樣,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才不會片麵、教條地理解其理論內涵,才能正確地將它運用於實踐當中,指導具體實踐,解決現實問題。正是在這樣的思想認識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建設的實踐結合起來,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不斷地推向深入。

(二)改革開放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形成新的科學理論的過程

毛澤東在1938年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同時,還必須將其應用到中國的實踐中,形成指導中國實踐的新的理論。改革開放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形成新的科學理論的過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帶領全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鄧小平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麵向時代的發展和變化,從中國建設的實際出發,認真總結新時期改革和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先後提出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一係列新的理論,引導著我國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伴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黨的自身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應運而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前進最終是生產力發展決定的,同時是由先進文化引導的,是由人民群眾推動的基本原理,賦予黨的性質、宗旨、任務、指導思想以鮮明的時代內容和時代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成果。

在繼續推進和深化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曆史性的偉大成就,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是,伴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社會發展日益接觸到深層次的問題,一些新矛盾已經或者將要出現,還有過去發展中遺留下的一些問題,都對我國社會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挑戰。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針對新時期中國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提出以人為本、全麵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三)改革開放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新的實踐的過程

鄧小平指出:“真正的馬列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列主義。”正是繼承和運用了這種基本方法和基本觀點,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同當代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麵曆史經驗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曆史經驗以及科學分析時代特征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找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在改革開放中,鄧小平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總結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了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指導思想。改革開放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不斷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就。實踐在發展,隨之出現新的問題,鄧小平理論也要不斷豐富和發展理論內涵,注入新的活力,為解決新問題而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針對當今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新形勢,把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結合起來,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指導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在全黨麵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麵時,需要一種根植於實踐之中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這就是科學發展觀,它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適應時代要求,鮮明地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把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作為發展的歸宿,把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自由全麵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目標;強調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麵發展,促進協調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這是科學發展觀所強調和要求的,在現階段,推進改革開放就是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些要求的過程。

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是新世紀新階段新的實踐要求

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麵臨新的任務是如何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小康社會,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前,我們黨正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在發展,需要的理論指導也要發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適應了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曆史任務的實踐要求。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實踐中獲得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這個重大的科學理論命題,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明確地指出了現階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統一體,標誌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實踐的認識更加科學、更加完備、更加深刻,達到了一個新的曆史高度,具有特別豐富深刻的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以來,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宏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科學發展、民主法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黨的建設等各方麵曆經艱辛,不懈探索,大膽創新的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個理論體係創造性地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集中表現了我們黨在理論上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和發展。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所指出的,這個理論體係,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黨最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