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心理教育格言(1)(1 / 3)

一個人自己的心靈,還有他的朋友們的感情——這是生活中最有魅力的東西。

〔英〕王爾德:《道林·格雷的畫像》

美麗的心靈是那種博大、開朗而又準備容納一切的心靈。

〔法〕蒙田:《隨筆集》

一個人最誠實最真摯地進行思考和感覺的地方,就是他的心靈。

〔蘇〕高爾基:《抱怨》

心靈的真正節日——那是人類感情的交融。

〔蘇〕捷爾任斯基:《囚徒日記及書信》

心,靈物也;不用則常存,小用之則小成,大用之則大成,變用之則至神。

〔中〕唐甄:《潛書·辨儒》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心靈都是一個深不可測的大海。

〔中〕從維熙:《斷橋》

心靈的偉大遠比我們設想的更為常見。

〔法〕司湯達:《愛情論》

一個人隻要他有純潔的心靈,無愁無恨,他的青春時期定可因此而延長。

〔法〕司湯達:《紅與黑》

唯有人的心靈才是真實的。嚴格說來,相貌不過是一種麵具。真正的人在人的內部。

〔法〕雨果:《海上勞工》

你失掉的東西越多,你就越富有:因為心靈會創造你所缺少的東西。

〔法〕羅曼·羅蘭:《哥拉·布勒尼翁》

人一生的貢獻,所作所為的意義和價值,比人們的預料更多地取決於心靈的生活。

〔法〕馬丁·杜·加爾:《蒂博一家》

偉大的心靈會帶你到一個崇高的境界,在那裏你將發現你心靈中最美最善的部分。

〔法〕莫洛亞:《人生五大問題·論友誼》

在晴朗之夜,仰望星空,就會獲得一種愉快,這種愉快隻有高尚的心靈才能體會得出來。

〔德〕康德:《宇宙發展史概論》

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

〔德〕黑格爾:《美學》

一個真正美的心靈總是有所作為而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

〔德〕黑格爾:《美學》

在一切創造物中間,沒有比人的心靈更美、更好的東西了。

〔德〕海涅:《波羅的海》

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中〕莊周:《莊子·田子方》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中〕傅玄:《傅子·正心》

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

〔中〕朱熹:《詩集傳·序》

心術不正,即事事不正。

〔中〕薛瑄:《讀書續錄》

心如水之源,源清則流清,心工則事正。

〔中〕薛瑄:《讀書續錄》

心一鬆散,萬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萬事不入耳目;心一執著,萬事不得自然。

〔中〕呂坤:《呻吟語·存心》

心靈的眼睛恰似肉體眼睛那樣,能看到新的目標,對那些眼皮底下的東西反而視而不見。

〔英〕塞繆爾·約翰生:《論未來》

心靈是一種劇場,眾多知覺從中逐一浮現。

〔英〕休謨:《人類悟性探析》

心不能創造事物,心隻能感知。

〔英〕雪萊:《駁自然神論》

心靈有它自己的理性不知道的道理。

〔法〕帕斯卡爾:《思想錄》

心靈反映生活,麵貌反映心靈。

〔法〕巴爾紮克:《都爾本堂的神父》

深淵是最容易平靜的。因為深淵能夠埋葬一切。人的心靈也是一樣。

〔法〕雨果:《笑麵人》

心自有自己的道理,是理智所不知的。

〔法〕馬丁·杜·加爾:《蒂博一家》

人的心靈是不會隨著肉體而完全消滅的,總有一部分留下來永生不滅。

〔荷〕斯賓諾莎:《倫理學》

心靈卻非武力所能征服,但可被愛或德量所征服。

〔荷〕斯賓諾莎:《倫理學》

沒有受過敗壞的天真純樸,就像一塊又新又軟的寫字板,對道德和真理都很容易接受。

〔瑞士〕裴斯泰洛齊:《裴斯泰洛齊教育文選》

人心真是充滿矛盾的。

〔俄〕屠格涅夫:《貴族之家》

心,可不比蘋果:它是分割不開的。

〔俄〕屠格涅夫:《前夜》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著隻有他自己理解的東西。

〔俄〕列夫·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傳》

人的心靈是有翅膀的,會在夢中飛翔。

〔蘇〕高爾基:《流水》

一個人和另一個人心靈之間的壁壘是永遠也沒法破除的。

〔印度〕泰戈爾:《沉船》

要讓心靈和心靈相見不是一件容易事。

〔印度〕泰戈爾:《沉船》

人心之不同,如其麵焉。

〔中〕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大海波濤淺,小人方寸深。

〔中〕杜荀鶴:《唐風集·感寓》

心冥,則無所往而不冥。

〔中〕鄒浩:《宋元學案》

君子之心,纖惡不容,如人眼中著不得一些塵埃。

〔中〕夏尚樸:《夏東岩文集》

學道之人,雖曰有心,心常在定,非同猿馬之未寧;雖曰無心,心常在慧,非同株塊之不動。

〔中〕洪應明:《菜根譚》

人心難測,海水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