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的信仰永遠是另一個時代的詩文。
〔美〕愛默生:《外演講錄·論性格》
你應該在這個黎明和每一個黎明,從鄉村的睡夢中醒來,你的信仰就像循規蹈矩的太陽在呐喊,永不死亡。
〔英〕迪倫·托馬斯:《詩集》
人類的理智一旦提供了證據,信仰就會變得毫無價值。
〔羅馬〕聖格列高利:《布道文集》
我們依靠信仰而生活;然而,信仰並不是《聖經》與傳奇的奴隸。
〔美〕惠蒂爾:《需求》
盲目的信仰正是迷誤、錯覺和欺騙的根源。
〔法〕讓·梅葉:《遺書》
虛偽屬於有強大信仰的時代,在那時,人們甚至被迫接受另一種信仰時,也不放棄從前的信仰。
〔德〕尼采:《偶像的黃昏》
信仰和知識,這是天平的兩邊:一個愈高,另一個就愈低。
〔德〕叔本華:《叔本華》
我不得不限製知識,以便給信仰留下地盤。
〔德〕康德:《純粹理性批判》
無知是信仰的第一個前提,因此教會非常重視。
〔法〕霍爾巴赫:《袖珍神學》
思辨的結束就是信仰的開始。
〔丹〕祁克果:《恐怖和戰栗》
隻要能加強信仰或創造信仰,便是真正的奇跡。
〔英〕蕭伯納:《聖女貞德》
在我看來,信仰絕對的宿命論似乎不可避免地要導致無為,導致生命的死亡。
〔印〕尼赫魯:《印度的發現》
人們歌頌信仰,為它著書立說,為它戰鬥乃至獻身;——可就是不為信仰而生存。
〔英〕查·科爾頓:《沉思錄》
懷疑與信仰,兩者都是必需的。懷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毀,替明天的信仰開路。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懷疑越多,信念越強,隻要信念克服了懷疑。
〔英〕羅·勃朗寧:《男人和女人》
我決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因為我相信:“除非我信仰了,我決不會理解。”
〔意〕安瑟倫:《神何以成為人》
懷疑永遠與信仰為敵。
〔蘇〕高爾基:《重逢》
我們不應用火燒別人來證明我們自己的信仰,隻應為了我們的信仰隨時準備被燒死。
〔德)斯·茨威格:《異端的權利》
如果你連自個兒也不信仰了,你就真的在墮落啦。
〔挪〕易卜生:《卜克曼》
沒有懷疑的信仰是死的信仰。
〔西〕烏納穆諾:《基督教的痛苦》
立於權威之上的信仰不是信仰。
〔美〕愛默生:《散文集》
信仰與懷疑互為相應,它們彼此補其不足。沒有懷疑就沒有真正的信仰。
〔瑞土〕海塞:《追悼》
信念!有信念的人經得起任何風暴。
(古羅馬〕奧維德:《愛情詩》
產生信念是要付出很高代價的。
〔英〕本·瓊森:《煉金術士》
一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會給人勇氣,隻有得到了這種信念才行。
〔德〕叔本華:《地位》
信念是儲蓄在自己家裏的私人資本。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堅強的信念能贏得強者的心,並使他們變得更堅強。
〔英〕白哲特:《物理學與政治學》
信念是心靈的良知。
〔英〕漢·沃德:《羅伯特·埃爾斯米爾》
寧肯孑然而自豪地獨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隨波逐流。
〔英〕查·丘吉爾:《夜》
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有必勝信念的人才能成為戰場上的勝利者。
〔美〕托·希金森:《文學中的美國精神》
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事業也是這樣,他的成就決不會超過自己的信念。
〔美〕林肯
哥倫布是憑著信念發現了新大陸,絕不是靠航海圖。
〔美〕喬·桑塔亞那
我有一個信念:事業雖有大小之別,但隻要去做,就一定會成功。
〔日〕鬆下幸之助:《創業的人生觀》
在荊棘道路裏,唯有信念和忍耐才能開辟出康莊大道。
〔日〕鬆下幸之助:《創業的人生觀》
在關係到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在麵臨某項嚴重危機之時,如果缺乏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念,是肯定不會取得成功的。
〔日〕齋藤竹之助:《高明的推銷》
信念既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也可以使我們陷入無法挽回的悲慘境地中,對信念進行科學評價,為的是防止陷入痛苦。
〔日〕豬木正文:《人的生死之謎》
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昌出了歌。
〔印〕泰戈爾:《流螢集》
堅定你的信念吧,我的心,天會破曉的。希望的種子深藏在泥土裏,它會發芽的。
〔印〕泰戈爾:《渡》
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信念,那麼他就能創造奇跡。
〔挪〕西·溫塞特:《克裏斯丁》
即使麵對敵人的盾牌也要闡明真實而崇高的信念。
〔瑞曲〕卡爾·海登斯塔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