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口才訓練,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技巧,增強自己的表現能力,改善職場的人際關係。另外,口才充電還能提高自己的演講水平,以利於競聘新職位。因為晉升到了更高的管理層麵,需要學習與上下級更好地交流溝通的技巧;業務員可以提高業務水平和競爭力;“老板級”人物可以為自己樹立更好的領導形象。
40歲的劉大慶是一家國企的中層領導,由於他性格靦腆,不善於口頭表達,結果在一次述職報告中,由於過度緊張而完全忘詞了,尷尬地被曬在台上,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最後灰溜溜地下了台。他也因此喪失了一次升遷的大好機會。
為了雪恥,劉大慶決定參加口才培訓班,好好地鍛煉一下自己的表達能力。
在培訓過程中,當老師第一次叫他上台演講時,人高馬大的他又一次在台上結結巴巴,手足無措。第二次、第三次……劉大慶通過在各種模擬場景,如開會,演講、晚會等磨練自己,最後終於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取得了進展。
經過半年的培訓,如今他上台已表現自如許多,對自己的職業也充滿了信心。
隻會做不會說在當今這個社會已吃不開,21世紀的優秀人才要想在競爭中勝出,需要三大武器:知識、電腦和舌頭!改善口才其實也就是在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在為其職業發展而充電。“投資口才等於投資未來”、“要想成才先練口才”,這已經成為許多職場中人的流行口號。
另類充電之二:修養充電,追求個性
由於廣泛而日益頻繁的社會活動,一個人如果能有多種興趣和愛好,就能更容易和同事和客戶打成一片,更容易開展工作。所以,很多職場中人在加強業務充電的同時,更加注意個性修養和興趣愛好的培養。於是,一種新的時尚開始蔓延,學舞蹈,學鋼琴,學插花,學繪畫……男女白領們正悄悄為自己的修養個性魅力而充電。
肖曉,34歲,她自己也沒想到,業餘的充電竟使她順利地連跳三級。
肖曉在行政管理學院文秘專業畢業後應聘到一家合資公司做文員。平時下班後回到家中除了看看書外,似乎沒什麼好做的事。於是從小對舞蹈有極高興趣的她,便把精力和寄托轉移到舞蹈中,並拿出自己大半個月的薪水參加了一個俱樂部的舞蹈班學跳國標。
肖曉每周去上兩次課,無論刮風還是下雨,肖曉從不耽誤。通過幾個月的學習,肖曉漸漸地入了門,成為俱樂部國標隊的一員。在一次公司的晚會中,肖曉標準的國標舞引起了公司高層領導的注目。有關領導了解到她不單舞跳得好,業務能力也很強,便把她從文員調做某部門經理助理,一年後,肖曉當上了部門經理。
隻會自己的專業,無其他特長愛好,在現在絕對是吃不開的。修養充電雖然不像技能充電那麼直接,那麼很快見到“成效”,但對個人素質及綜合能力的提高卻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修養充電的目的並不都是功利的,它更大的好處是能使你的業餘生活豐富起來,並能從中得到對生活的啟迪和樂趣。
另類充電之三:辭職充電,蓄力待發
一些高級白領都是通過激烈的競爭才獲得一份好工作、好收入的,因此危機感時刻圍繞著他們。為此,當他們工作了幾年,擁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後,就想到要去繼續充電。為了避免工作的“幹擾”,他們甚至主動放棄現有的一切,自願辭職,全力充電,也借機調整一下心態和人生坐標,以便日後更好地重新走入職場。
萬莉原為醫藥公司銷售經理。
正當她的事業做得紅火的時候,她卻提出了辭職。“把拳頭收回來,以積累更大的力量再次出擊。”這是萬莉辭職的最直接想法。而且她確實覺得自己需要好好調整一下。目前,她攻讀MBA工商管理班。
正在事業發展前景看好的時候,她放棄了優厚的待遇,這一舉動令周圍許多人不解。而萬莉卻說,在職場上工作了十幾年,自己一直是勇往直前的,現在是停下來調整自我的時候了。對於今後的工作,萬莉並不擔心,她認為自己選擇辭職就是因為有這份自信,而且不斷學習新知識是讓自己處於職場優勢的最佳途徑。
“自由人”追求精神小康。能這樣選擇的人,其經濟積累必定足已能夠滿足生活所需,並還有富餘。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一種體現。
小心掉進“充電誤區”
智慧魚:“我們已經知道,在今天的職場上,隻有及時充電,讓自己不斷進步,才能保持強勁的競爭力。隻是,對每個職場中人來說,每個人的發展目標不同,每個人都處在不同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如何充電還得細細思量。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充電的誤區,好事反成了壞事。”
我:“不會吧,充電也有害處?”
智慧魚:“一般來說,職場人的充電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提高個人效能的,譬如時間管理、溝通技巧、團隊合作能力的培訓等,這類培訓是長期的、持續的,也是通用的,在職業生涯的各個階段都需要。這類培訓常常是由公司為員工統一安排;另外一種則是專業方麵的培訓,如學習新的管理方法、技術等,這類培訓常常是個人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或業務能力而進行,因而一般也是由個人自己製定方案。前一種培訓可以說是錦上添花,而後一類的培訓,常常與所從事的行業、職業有更加密切的關係,如果把握不好方向,就可能陷入誤區,反而不利於個人發展。”
職場中人在“充電”時要注意兩大忌:
1.證書越多越好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多一個證書沒壞處”。所以市場上流行什麼,什麼證書最吃香,他就急急忙忙考什麼,手裏拿了一大堆的證書,似乎是什麼都能幹,卻哪一個也派不上用場。
其實,“多一個證書沒壞處”這種想法就是“不管自己需不需要,先學完拿了證書再說”。這樣的“充電”對個人來說不僅是金錢和時間上的浪費,更容易把自己的職業軌道引入歧路。
首先,一個人有了一大堆不成體係的證書之後,往往會覺得自己已經是個“通才”了,什麼都能幹。但是到底自己最擅長什麼,幹哪一行最好呢?自己會很迷茫。更進一步來說,如果因為自己拿了某張證書就去從事某一方麵的工作,而不管它是否真的適合自己,那損失的就是自己職業生涯的好幾年時間。其次,去求職的時候,用人單位看到你的一大堆證書也會很迷茫。用人單位據此可能會認為你缺乏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沒有選擇能力,反而對求職不利。
2.在錯誤的時間進行“充電”
有的人選擇的“充電”方向是對的,可是卻在一個錯誤的時間裏進行,結果同樣是事倍功半,這也是人們常常犯的毛病。
比如,你想朝管理方麵發展,那麼“進補”企業管理知識的大方向是對的,關鍵是選擇“充電”的計劃在時間上也要恰當。對於你來說,不如等自己工作五六年後,工作經驗相對豐富,職位也有了提升,而且職業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時再讀個MBA學位,這樣對自己的發展更有好處。如果是剛一出校門就去讀,那麼雖然也能學到一點東西,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有所幫助,但是MBA證書的優勢發揮空間不大。
更何況,拿了MBA證書,以後的職業發展恐怕就限定在管理這條路上了,因為花了這麼大的成本,誰也不想沒有收獲。
從另一方麵來說,合適的“充電”,選在不合適的時機也是一個誤區,這不僅增加了投資成本,還浪費了時間。這裏的時間階段,主要指的是一個人職業發展的特定時間階段。在不同的階段,根據自己職業發展的狀況、專業水平、工作能力以及今後一段時間職業發展的目標,來選擇恰當的培訓,這才是上策。
幾點忠告:
1.職場生涯沒有一通到底的passport(通行證),充電是必須的。曾有人說,21世紀就業的三大基本技能是外語、電腦和開車。也許說得“邪乎”了點,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這三樣技能你樣樣精通,那就是好工作找你多一些而不是你忙著去找好工作。所以你看,大街小巷的電腦、外語學習班個個都火,駕校報名都困難。
2.不斷追求更高目標:隻有大學本科的學曆,上班之後最多能撐三、五年,以後估計連研究生都是“堆兒撮”的了。也許,到那時你的大本文憑隻相當於現在的中專。所以,有時間還是讀個第二學曆、碩士、博士、MBA什麼的,心裏也踏實。
3.充電不要盲目:不要看著別人報班就跟著紮堆起哄,最好選擇有實用的培訓,有針對性地去學習。
4.隻要你是有心人,那麼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充電。比如,讀一本書、與同事探討問題都是充電的過程。
5.充電切忌“急功近利”: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這是成功的大忌。一口吃不成胖子,長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充電也是如此,重要的是不斷積累。有些人充電之後,自以為很了不起了,於是變得眼高手低、心浮氣躁,對現在的工作便很有些不放在眼裏。認為:我已經充了很多電,具備了很大的能力,為什麼還要做這種卑微的工作呢?在他們眼裏,以為充電之後,就會立竿見影,工資、職位應該立馬提高一個檔次才對。殊不知,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與充電的本意實際上大相徑庭。
6.對職場中人而言,充電固然重要,但在充電的過程中,對待手裏的工作,一定要腳踏實地。須知成功往往來自平凡的積累,在晉升的階梯上,千萬不要因為忙於充電,而忽略的本職工作,那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