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治家”的政治學—和諧之道(2)(1 / 3)

可能有的人認為和自家人說話做事不必言必信,行必果,可以靈活變通一下。但這種言而無信的結果最終會傷害你以為固若金湯的家庭關係,不論是父母與子女之間,還是夫妻之間,誠信處世同樣有必要。我們來看一則政治家的家訓故事。

福克斯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以誠實和信用立身,贏得了無數人的尊敬。

但當時政壇上充滿了欺騙,公民對政治持懷疑和逃避的態度,他們認為政治就是撒謊,沒有人比政客更會撒謊了。所以,有許多公民對福克斯的演說半信半疑。

一次,福克斯受邀到一家大學做演講,有大學生問他:“你在從政的道路上有沒有撒過謊?”

福克斯說:“沒有,從來沒有。”

大學生在下麵竊竊私語,有的還輕聲笑了出來,因為每一個政客都會這樣表白。

福克斯並不惱怒,他對大學生說:“孩子們,在這個社會上,也許我很難證明自己是個誠實的人,但是你們應該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誠實,它永遠都在我們的周圍。我想講一個故事,也許你們聽過了就忘了,但是這個故事對我意義重大。”

“有一位父親是位紳士。有一天,他覺得園中的那座舊亭子應該拆了,於是就找工人來拆亭子。而他的孩子對拆亭子很感興趣,他對父親說:‘爸爸,我想看看這座舊亭子是如何被拆掉的,等我從寄宿學校放假回來再拆好嗎?’

父親答應了。孩子上學後,工人卻很快把舊亭子拆了。

孩子放假回來後,發現舊亭子已經拆除了,他悶悶不樂地對父親說:‘爸爸,你對我撒謊了。’

父親驚異地看著孩子。孩子說:‘你答應過的,那座舊亭子要等我回來再拆。’

父親說:‘孩子,爸爸錯了,我應該履行自己的諾言。’

父親很快召集來了工人,讓他們按照舊亭子的模樣重新造一座亭子。

亭子造好後,他叫來了孩子,對工人們說:‘現在,你們開始拆這座舊亭子。’”

福克斯說:“我認識這位父親和他的孩子,這位父親並不富有,但是他卻為孩子履行了自己的諾言。”

大學生們問:“請問這位父親叫什麼名字,我們很想認識他。”

福克斯說:“他已經去世了,但是他的兒子還活著。”

“那麼,他的孩子在哪裏?他應該是一位誠實的人。”大學生們齊聲問。

福克斯平靜地說:“他的孩子現在就站在這裏,就是我。”

福克斯接著說:“我想說的是,我願意像父親一樣,為自己的諾言為你們拆一座亭子。”

福克斯的話音剛落,台下立刻掌聲雷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將深刻影響孩子的人品與性格。反過來,孩子如果對父母總是謊話連篇,也必將傷透父母的心。

夫妻之間更不必說了,因撒謊而導致的不信任、互相猜疑的悲劇時有發生。

當然,有時善意的謊言也是必要的,這可以算是對誠信的靈活運用吧!我們今天來講“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並不是要求我們對所有人都必須一五一十地如實“招供”一切,而是要有起碼的誠實、守信,否則必將失去別人的信任。

批評並非總是良藥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論語·憲問》

女作家三毛曾經說過:“批評別人,除非識人知性,不然,不如不說。”批評,即使是善意的,也往往成為危險的導火線,一旦引爆,會毀滅別人,也會毀滅自己。雖說“良藥苦口利於病”,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義務和胸襟來收買你的良藥。世事多變,還是把批評這味藥留給你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