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複強動力看我國廢舊汽車回收產業發展(2 / 2)

但是廢舊汽車的回收不僅僅包含再製造,對於一些其他材料或者不可再製造的零部件應也有妥善處理,而這些處理經濟價值不大,必須要政府實施獎勵或者強製的手段才可以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如今的社會汽車市場魚龍混雜、惡意競爭,使得一些政策法規得不到切實的落實,我們的工作任重道遠。

2 阻礙我國汽車再製造發展的因素

2.1 法律障礙

2001年國務院令307號《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中有關汽車報廢和回收汽車舊件的規定已經影響了汽車再製造的發展。比如該文件第14條規定,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必須拆解回收的報廢汽車,其中回收的報廢營運客車,應當在公安機關的監督下解體。拆解的“五大總成”應當作為廢金屬,交售給鋼鐵企業作為冶煉原料。實際上現有技術已經不用把“五大總成”當成廢金屬。所以這一法律應當及時修訂。

2.2 汽車再製造的“地下工廠”讓消費者對汽車再製造產品產生了心理陰影

記者曾經考察過河北河間,那裏有很多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的小作坊,它們不是正規的再製造試點企業,產品也沒有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認證,其再製造技術不高,再製造產品質量就得不到保證。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是大家俗稱的“洗澡件”。這些“洗澡件”大部分流入了路邊汽車維修攤和一些汽配城。消費者不明白“洗澡件”和正規再製造產品的區別,傷害了消費者購買的

信心。

3 相關對策

政府首先要大力宣傳汽車再製造,讓消費者明白再製造是怎麼回事,讓大家相信再製造產品和技術;其次是稅務部門應盡快解決再製造產品增值稅抵扣政策,從稅收政策上促進再製造產業發展;最後是政府帶頭使用再製造產品,比如出台政策,通過政府采購的形式,鼓勵在公務用車維修、環衛車維修、出租車維修、公交車維修等公共領域率先使用再製造產品。

從整個再製造產業看,全球年產值估算超過2000億美元。美國再製造產業規模最大,超過750億美元,占全球比例超過1/3,其中汽車和工程機械領域約占2/3以上,約500億美元。從汽車再製造領域看,全球汽車零配件再製造行業總體規模約為850~1000億美元。在歐美,發動機、變速箱等再製造汽車零部件產業已經較為發達,再製造發動機與新發動機的比例已經接近1∶9。

從20世紀末汽車再製造概念引入中國,很多企業從事汽車再製造研發、生產與銷售,近些年來國家陸續推出了十幾項推動汽車再製造發展的政策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促進經濟法》《“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關於推進再製造產業發展的意見》《再製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等,我國汽車再製造業整體水平快速提升,市場規模從2005年不足0.5億元,到2010年的25億元,到2014年的80億元以上。業內統計,到2020年廢舊汽車綜合利用率預計達到95%以上,相關拆解與再製造產業產值可能超千億。汽車再製造是我國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具體實踐,是成熟汽車市場普遍采取的措施之一。目前乘用車市場上,上海大眾有再製造產品應用於售後服務領域,但是消費者卻對再製造產品的信任度不高,普遍認為舊不如新。客戶缺乏對再製造產品的信任度,是限製再製造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我們應該擴大宣傳,同時不斷提高再製造產品的質量,保證好的售後,讓消費者敢用、願用,汽車再製造行業才能取得快速

發展。

參考文獻

[1] 柳獻初.發展中國汽車再製造工程的探討[J].汽車工業研究,2002,(7).

[2] 徐濱士.綠色再製造工程及其在我國的應用前景谘詢報告[R].中國工程院谘詢報告,2000.

作者簡介:董麗麗,女,煙台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電子工程係助教,研究方向:汽車電子。

(責任編輯:周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