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複強動力看我國廢舊汽車回收產業發展(1 / 2)

從複強動力看我國廢舊汽車回收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

作者:董麗麗

摘要:汽車回收是我國重要的再生資源的來源,同時也是一門新興的朝陽產業,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但目前我國的汽車回收產業處於起步階段,要應對將來回收車輛的大幅度增長困難巨大。為了更好地促進汽車回收產業的發展,文章對目前我國回收再製造係統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該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廢舊汽車;汽車回收;汽車再製造;複強動力;回收再製造係統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X734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3-000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3.003

21世紀以來,需要修理和報廢的汽車與日俱增,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日益嚴重。數據顯示,2000~2010年間,每年報廢的汽車在210萬輛以上。廢舊汽車帶來的資源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無法滿足資源、環境、人口的協調發展,對汽車工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增長起到了一定的製約作用。最大限度地回收與利用廢舊汽車,有效地緩解資源和能源短缺問題,降低環境汙染,構建高效的循環經濟模式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1 汽車回收再製造係統的功能和作用

廢舊汽車進行拆卸解體後零部件主要有三種:性能與尺寸完好可以直接投入再使用的、經過加工和製造可投入使用的、當前技術水平下不可再製造或者從經濟性考慮不適合投入再製造需要列入回爐處理的零件。

複強動力有限公司主要是零部件的加工和發動機的再製造,它進行專業化批量生產,根據零件的用途和材料,分別采用高溫分解、化學清洗、振動研磨等方法進行清洗,將油垢、油漆以及水道內的水垢徹底清除,並采用先進技術對發動機主體進行加工,使其技術性趕上或者超過新品。對於小的配件采用與原配件相同的廠家確保配件質量,並在出廠前按照發動機的試驗規範,保證每台發動機合格出廠。從以上可以看出我國已經有比較規範的廢舊汽車再造技術,這對於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環保方麵有比較大的成效。汽車再製造是汽車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技術途徑之一,是現代化服務產業中重要的一環,通過再製造,傳統汽車製造產業鏈得以閉合,實現對汽車整個生命周期的管理。而在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已有幾十年曆史。二戰後,汽車零件產能不足,汽車製造商就推出由廢舊零件再製造的、價格便宜而又有質量保證的零件。而現在幾乎所有主流汽車品牌都有再製造廠以及置換件業務。借助先進的技術和產業化生產來完成對廢舊產品的改造,從而實現了節能和環保,並且向社會提供了優質和高效的服務。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講,汽車再製造工程是廢舊機電產品高科技維修的產業化。

再製造工程包括再製造加工和過時產品性能升級兩部分。再製造加工是針對達到物理壽命和經濟壽命而報廢的產品進行失效分析和壽命評估,把其中有剩餘壽命的廢舊零部件采用先進技術進行加工恢複其原有的使用性能或者超越新品。而對於性能過時的機電產品往往並不是所有的零件都不能用,而是幾項關鍵指數不達標,我們可以采用新技術鑲嵌的方式對其進行局部改造,就可以使原產品跟上時代的性能要求。在新技術的應用上多采用信息技術、微納米技術等高科技。

我們都知道再製造行業可以節省資源和保護環境,可是一個行業的發展追尋的是價值,再製造行業具有潛在價值的原因是機器各部件的使用壽命不相等。在機器報廢以後,其中某些部件是沒有達到使用周期的,如果整體報廢的話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我們完全可以對其有使用價值的零部件進行回收。

比如,在一輛車中固定件壽命往往比運轉件壽命長,比如箱體、支架、軸承座等壽命要長一些,而運轉件中承受扭矩的主體部分比摩擦表麵又壽命長一些,不接觸腐蝕的表麵比工作環境惡劣的要長一些。這種各零部件和各工作表麵的不等壽命性,就像“木桶法則”,往往會因為機器中部分零件以及零件上局部表麵失效而使整個機器不能使用。再製造的利潤著眼點就是保留未損壞的零部件,對於局部損壞的零部件進行再製造,充分發掘廢舊產品中所包含的價值。新的零件和新的機器在製造時的成本除了原料消耗外,還有勞動力、能源和設備損耗的成本,而再製造卻大大節約了成本值。以汽車發動機為例,新產品中原材料消耗隻有15%,而附加成本值卻高達85%。如果將發動機原始製造和再製造過程中的能源、勞動力和材料消耗進行比對,再製造過程中由於充分利用了廢舊產品中的附加值,能源消耗占新品的55%,勞動力消耗占新品的70%,原材料消耗占新品的10%~20%,所以說再製造產品大大節省了製造成本。

再製造技術比新品製造節省成本是毋庸置疑的,那麼再製造的產品在有些時候為什麼會優於原始製造的產品呢?原因是在再製造過程中應用了高新技術,因為在汽車這類的機電產品製造出來到達到報廢會經曆許多年,而這期間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新的材料、技術、工藝不斷湧現。我們對廢舊產品進行再製造時就可以應用這些新技術對舊產品進行改造,使它的整體性能跟上時代的要求。不過,相關標準規定,再製造的產品是不能作為新件應用到車輛的生產中的,對此,複強動力也有明確的規定。而汽車產品的原始製造即使仍然在進行生產,也很少吸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麵的成果,因為調整工藝、更換工裝設備成本代價較大。對於製造商而言,新技術可以應用到下一代產品中,而不會輕易對舊的產品製造技術和工藝做出改變。由於原始製造與再製造的這種技術差別,使得再製造產品的性能完全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