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電線路施工技術應用分析
技術應用
作者:龍光軍
摘要:現今商業用電和居民用電總量迅速增加,客觀上促進了電網建設工程的發展與進步。與電網建設工程緊密相關的是送電線路施工。文章對送電線路施工技術概述、送電線路施工技術的具體應用進行了介紹,以期能夠逐步構建起符合我國國情的送電線路工程的施工技術體係,保障電網建設工程的穩定健康發展。
關鍵詞:送電線路;施工技術;電網建設工程;商業用電;居民用電;電力企業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M247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3-004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3.022
電力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細胞單元,它的穩定健康發展對於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人民生活、企業生產、經濟發展都與電力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建設高質量、高安全、高效率的電網工程便成為當務之急,而這一工程的核心部分便是建設“三高”送電線路。下麵本文將具體來分析送電線路施工技術,重點從送電線路施工技術概述、送電線路施工技術的具體應用兩個方麵展開介紹,以期促進送電線路施工項目整體建設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1 送電線路施工技術概述
送電線路施工技術工作基本上是圍繞著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勞動強度、實現施工機械化這三個主題開展的,下麵本文將從施工工藝(土石方施工、混凝土基礎施工、杆塔施工、架線施工四個方麵)和施工技術理論(杆塔組立的技術理論、架線施工的技術理論)兩個方麵展開概述。
1.1 施工工藝
首先是土石方施工。以前的送電線路杆塔坑等土石方挖掘基本上是人力大開挖,耗用的人力物力巨大,且挖掘的基礎不夠穩定。對於此問題,線路施工者們創新出保持土石原狀的施工新技術,這項技術目前取得重大進展。在處理土坑時,已經探索出掏挖或者半掏挖的基礎型式,對於岩石則采用嵌固式或直錨式基礎。對於流砂、淤泥地帶,往往推廣混凝土灌注樁基礎,該技術最難把握的技術難題就是用無損探傷技術來判斷樁體有無質量缺陷,先後發展起來的水電效應法、超聲波檢測法、超聲脈衝檢測法等,基本解決了這一難題。其次是混凝土基礎施工,混凝土基礎施工過去基本以人力為主,人力進行攪拌、搗固、淋水養護,模板使用木模板,這種做法澆築出來的混凝土質量不高。改進之後的混凝土基礎施工采用機械攪拌、機械搗固,使用鋼模板,並且實現了操作技藝的規範化。再次是杆塔施工,杆塔工程目前主要是采用分解組立的方式進行施工,這種施工方式存在著很多明顯的弊端,如勞動強度大、高空作業多、事故頻發、安裝質量差等。經過後期的不懈努力,研製出杆塔吊裝工藝,該工藝實現了三個重大轉變:將分解組立方式轉變為整體組立方式,變落地拉線為內拉線,變高空作業為低空作業。最後是架線施工,總體來說架線施工的機械化水平很低,基本上是采用人力放線。在跨電力線路架線時基本上是全停電或半停電狀態,跨通航河流架線時基本上是全封航或者半封航。目前針對這一情況逐漸進行了改進,出現了張力架線新工藝,同時對放線工藝也進行了改進。開發出了炮彈放線、火箭放線工藝,在跨越電力線路方麵探索出了索道架線工藝,在跨越較大的通航河道時開發出一些不封航道的架線辦法。
1.2 施工技術理論
施工技術理論主要包括兩部分:首先是杆塔組立的技術理論。杆塔組立理論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整立施工設計;二是分解組立施工設計。我們在將解析方法與電算相糅合的基礎之上對整立杆塔的施工計算提出了通用圖表法,同時還研發出單吊點、雙吊點、三吊點等數學模型,並為之編寫了相應的電算程序。分解組立鐵塔一直被施工人員所沿用,並在沿用過程中做到了堅持和創新的統一,設計出了能夠適應不同地形條件及不同杆塔形式需要的拉線方法,使得分解組立的施工計算理論得以不斷完善。其次是架線施工的技術理論。架線施工技術理論可以歸納為非張力架線計算與張力架線計算兩部分,在該理論的應用中需要著重討論兩個問題:一是針對不同掛點的架線線長計算而提出了地麵劃印架線技術,該技術為大跨越架線累積了新的經驗,對於減少高空作業具有很大意義;二是在精確丈量和計算架線線長的問題上創新出裝配式架線工藝,該工藝可以更加精確地計算出架空線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