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脫硫廢水中有機汙染物的處理(1 / 3)

脫硫廢水中有機汙染物的處理

節能環保

作者:楊發祥

摘要:現有大多數電廠脫硫廢水處理係統對有機汙染物沒有專門針對性的處理工藝,導致脫硫廢水有機汙染物指標排放不穩定,經常無法達到排放標準,且國家環保提倡節水零排放,脫硫廢水的節水回用零排放正逐步成為電廠節水的一大部分,脫硫廢水中有機汙染物的針對性處理技術成為了脫硫廢水處理係統必須要攻克的技術問題。

關鍵詞:脫硫廢水處理係統;有機汙染物;厭氧+好氧組合工藝;營養平衡;節水零排放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3-0083-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3.043

1 概述

火電廠脫硫廢水來源於濕法脫硫(FGD)工藝產生的廢水,脫硫廢水汙染嚴重,排水溫度在40℃~50℃之間,懸浮物、含鹽量、重金屬等雜質的含量極高。現有國內電廠脫硫廢水的處理基本采用加藥處理的物化方法,主要是針對其中的懸浮物以及重金屬離子予以去除,處理出水執行標準有《汙水綜合排放標準》(GB 18466-2005)、《火電廠水質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廢水水質控製指標》(DL/T 997-2006)。

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因脫硫廢水水質成分主要為第一類汙染物和第二類汙染物,在藥劑的物化反應下,脫硫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和懸浮物、pH值等指標能達到排放要求,但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COD等)指標因工藝流程未對其進行專門的處理設計,隻是在藥劑反應過程中隨其他汙染物排除一部分,其出水參數很不穩定,多數情況下無法達到排放標準,有機汙染物難於去除,已成為眾多電廠脫硫廢水處理排放的一大難題,困擾了很多電廠。

目前,國內環保形勢嚴峻,在節水和節能環保的大形勢下,很多電廠順應國家環保形勢對脫硫廢水處理提出了零排放處理回用的要求,因此,脫硫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COD指標的去除成為了脫硫廢水處理必須克服的難題。本論文主要針對脫硫廢水中有機汙染物的去除進行分析,研究一種應用於脫硫廢水有機汙染物去除的處理

工藝。

2 脫硫廢水的特性

電廠脫硫工藝產生的脫硫廢水主要特征是呈現弱酸性,pH值5~6;主要特點是高懸浮物、高濁度、高黏度、高含鹽量以及難降解有機物,並含有Hg、Pb、Ni、Hs、As、Cd、Cr等重金屬離子和氟化物,有機汙染物COD的含量一般為150~400mg/L,其中有機汙染物來源於燃煤過程及脫硫過程脫硫劑的一些產物,具有難於降解、處理難度高的特點。基於脫硫廢水的高含鹽、有機物難降解等特性,並考慮處理過程中係統運行的穩定性,主要考慮采用最利於有機汙染物處理的生物處理方法去除脫硫廢水中的該指標。

3 生物處理方法

綜合分析現有的生物處理方法,適用於脫硫廢水特性的生物處理工藝主要有以下五種:

3.1 傳統活性汙泥法

活性汙泥法是以活性汙泥為主體的汙水處理技術,它采用人工曝氣的手段使活性汙泥均勻分散並懸浮於反應器中,與廢水充分接觸,並在有溶解氧的條件下對廢水中所含的有機物進行微生物的合成和分解等代謝活動。而脫硫廢水鹽度對活性汙泥法的影響較大,因此,對活性汙泥進行馴化培養出具有良好有機物降解性能的耐鹽微生物是處理高鹽廢水的重要前提。

3.2 厭氧處理係統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