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脫硫廢水中有機汙染物的處理(2 / 3)

近幾十年來,由於厭氧生物技術發展迅速,出現了一大批高效厭氧反應器,這些反應器中生物固體濃度很高、泥齡很長,處理能力大大的提高,在高濃度的廢水中得以大量應用。高濃度的Na+或CL-會對厭氧生物產生抑製作用,但是厭氧或兼氧微生物對鹽的適應性和其他離子產生的拮抗作用會減輕鹽對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因此厭氧法可應用於高含鹽廢水處理係統。

3.3 好氧顆粒汙泥

好氧顆粒汙泥技術是將生物自絮凝原理應用於好氧反應器,使好氧絮狀汙泥在一定工藝條件下實現好氧顆粒化。好氧顆粒汙泥具有沉降性好、抗負荷衝擊能力強、持留生物量高以及脫氮除磷效果好等優點,而且它還能集好氧、厭氧和兼氧微生物於一體,因此好氧顆粒汙泥能夠有效處理各種難降解的廢水。

3.4 嗜鹽菌

嗜鹽菌作為一類新型的、極具應用前景的微生物資源,近年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它們具有極為特殊的生理結構和代謝機製,同時還產生了許多具有特殊性質的生物活性物質,因此被廣泛地應用於含鹽量高的廢水處理。

3.5 好氧-厭氧組合工藝

由於單獨的好氧和厭氧工藝在處理廢水時受到許多限製,單一的係統往往不能將有機汙染物徹底去除,尤其是難降解的廢水係統,因此為了更好地處理高鹽脫硫廢水,往往結合好氧以及厭氧的組合工藝,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脫硫廢水生物處理工藝將采用好氧-厭氧的組合工藝進行處理,針對廢水中的懸浮物、重金屬指標的處理不做論述,生物處理所處理的脫硫廢水是經預處理係統去除此類指標後的廢水。

4 好氧-厭氧的組合工藝處理技術

脫硫廢水中的COD等有機汙染物主要來自煤(主要成分為有機質)、石灰石以及脫硫反應生成物中的亞硝酸鹽、亞硫酸鹽等還原性物質,而BOD則主要是汙水中的氮氧化物。經過預處理處理後,廢水的pH值、懸浮物、重金屬離子、氟化物等汙染指標被去除,但廢水中的COD、硫酸根等指標還未得到去除,需采用生物處理方法進一步處理。而硫酸根、氯根等鹽的高含量對廢水生化存在一定的抑製作用,使脫硫廢水難於生化,因此為提高其可生化性,在生化處理過程,需投加成分均衡的營養物質保證生化處理微生物所需的各類營養指標,而在電廠,基本都有生活汙水處理係統,其水量不大,多在5~15t/h之間,這股水進入脫硫廢水係統可以很好地解決營養平衡問題,且可以提高水的回收量,將電廠生活區的生活汙水引入脫硫廢水係統進行綜合處理,將同時實現兩股水的節水目標,並保證了脫硫廢水生物處理的基本營養條件。

脫硫廢水生物處理係統采用厭氧+好氧的組合處理工藝,厭氧采用EGSB厭氧係統,而好氧則采用BAF曝氣生物濾池好氧係統。EGSB厭氧係統通過培養SRB厭氧細菌病通過其代謝作用去除廢水中的SO42-、殘餘重金屬離子及部分COD等,而通過BAF曝氣生物濾池的生化作用將COD、氮等進行硝化處理,達到處理要求,經該係統處理後,廢水可進入後續除鹽或其他指標處理係統,進一步處理而獲得高品質回用水,脫硫廢水生物處理流程:

EGSB厭氧係統適用於低濃度有機汙染物處理係統,運行過程培養適於脫硫廢水環境的SRB厭氧細菌來處理汙染物,SRB厭氧細菌是一類能通過異化作用進行硫酸鹽還原的一類細菌,這種厭氧細菌雖然生長緩慢,但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且分布很廣泛,SRB厭氧細菌已經成功地應用在了與脫硫廢水極類似的多種水處理係統中,它的代謝利用硫酸根作為最終的電子受體,將有機汙染物作為細胞合成的碳源和電子供體,同時將硫酸根還原為硫化物,使廢水中的硫酸鹽得以去除。而產生的溶解態的S2-則與廢水中殘餘的重金屬離子反應形成金屬硫化物沉澱,可進一步去除重金屬離子,此外SRB厭氧細菌在代謝過程中分解有機硫以二氧化碳氣體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