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話教育(3 / 3)

成年人的固執愚蠢,不僅施加於自己孩子,對別人的孩子更不客氣。

那些愚蠢的父母,由於他們已成為社會中堅,不僅把自己的愚蠢強加於自己孩子——整個社會,都被迫承受著他們的愚蠢。

他們會用極度刻薄的眼光,來挑剔孩子的需求。最典型的是在動漫領域,現今日本動漫橫掃世界。可誰又知道在20世紀60年代時,領先於世界動畫產業的是中國而非日本,當時許多日本人慕名來中國學習。此後日本人回到自己的寬鬆環境,開始創作發展。而中國,一群老一輩的教育者,滿懷責任心地開始來替孩子把關。可在他們的腦子裏,所有孩子喜愛的,都是沒用的——對了,他們使用的標準術語叫“富有教育意義”,就這樣,中國的動畫日漸沒落,日本後來居上世界矚目。現如今,中國人不得不東渡日本學習,可學了又怎樣?要重新建立起這個產業循環圈,那要花費多少投入?

一個孩子,或是一個產業,自有其理性,知道怎樣對自己最有益。孩子之所以有出息,那是因為環境寬鬆,讓他在不斷試錯中增長了智慧而已。一個產業能夠興旺,那是因為市場人在經濟理性驅使下,選擇了最符合自己長遠利益的做法。管製不是創造,恰恰是扼殺創造力的根源。

你需要成熟

去年長春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有個男孩冒雪跪在一個小區居民樓下,他的身上落滿了雪,雪水順著臉頰淌下。但是他無知無覺,隻是仰頭直勾勾地看著樓上窗戶,眼睛一眨也不眨。

男兒膝下有黃金,雪中長跪為芳心。新聞稱,這孩子之所以雪中長跪不起,是因為和女友鬧矛盾,他這樣做,是希望女友能夠再見他一麵。

他在冰天雪地中跪了兩個多小時,雙手凍得發紫,女友也未露麵。最後是居民和記者將這孩子攙扶起來,媒體的跟蹤,就到此為止了。

這件事,隻是無數事件中最不起眼的一小件,不到半天工夫,就已經被大事件湮沒。

但這件事,卻是無數年輕人成長中必然遭遇的痛。

智力分布是不均勻的,大多數年輕人,都麵臨著心智發育落後於身體發育的困境——愛欲強烈,但愛的能力匱乏。與之相伴的,是年輕人心靈閉鎖,不懂得如何與人交流,一門心思地按自己的臆想來做,結果是蠢不可及而不自知。

就拿這個年輕人來說,他以雪中長跪的自虐方式,來脅迫對方,明擺著是置女友於尷尬之地。戀愛原本是挺美好的事,非要讓自己難堪,讓女友難堪,生生把蜜戀弄成苦戀,這就是極不成熟的表現。

心智不成熟,就無以應對生活難題。而成熟的責任能力,能夠賦予你充足的人生智慧,讓你成為一個聰明有趣的人,也讓人生更快樂。

說到成熟,話題自然涉入教育。

和任何一個國家一樣,中國的教育飽受詬病。但一樣米養百樣人,世上沒有完美的教育。在不同國家不同階段,教育的側重點都不一樣,顧此失彼、丟前忘後差不多是全世界教育的通病。

朋友給我轉來一份美國某州2012年時的中學曆史考題,基本上全都是選擇題,題目是這樣子的:

1.美國第一任總統是:

A。美國人。B。日本人。C。中國人。D。英國人。

2.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的一個敵人是:

A。外星人。B。火星人。C。日本人。D。中國人。

3.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參加了“D”戰役,請問“D”代表了:

A。防禦。B。底特律。C。死亡。D。以上答案都不對。

4.波士頓茶黨所做的事情,是為了:

A。支持共和黨。B。支持民主黨。C。爭取民眾喝下午茶的權利。D。反抗苛刻的稅收政策。

5.美國的獨立戰爭是:

A。美國跟墨西哥打。B。美國跟中國打。C。美國跟英國打。D。美國人自己跟自己打。

6.林肯總統解放了:

A。黑奴。B。阿拉伯恐怖分子。C。南部各州的美國人。D。自由世界的人民。

7.傑克遜總統的頭像印在:

A。 20美元的鈔票上。B。100元人民幣鈔票上。C。20越南盾的鈔票上。D。100美元的鈔票上。

8.美國在年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開始了中美關係新的紀元。

A。 1911年。B。1841年。C。公元前275年。D。1979年。

這種考試題,會讓中國人跌破眼鏡。倘若有中國的學校這麼玩,縱然是社會輿論不聲討,家長也會怒不可遏。

有沒有搞錯?家長送孩子去學校,為的是什麼?是讓你學校把孩子教育成才。可你這法子培養出來的學生,能適應殘酷的社會競爭嗎?美國的學生們,會不會被調皮的老師玩壞了呢?

幸好,這不是美國教育的全部。

與中國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美國人在知識灌輸這方麵,明顯不夠給力。

不僅是美國,西方諸國好像都不太支持知識灌輸。但最近英國的教育大臣居克·吉布,幡然悔悟了,他大聲疾呼,要求全英國改學中國式教育——但如果你據此認為,歐美的教育一無所取,那就錯了!

歐美的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而學生不喜歡大劑量的枯燥知識,希望“快樂學習”。但隻有少數聰明孩子,能夠做到真正的快樂學習,其餘的學生,隻有快樂而沒有學習,所以我們才會看到美國那雷人的曆史考試題。那就是隻有快樂沒有學習的結果。

那麼,歐美人隻快樂,不學習,他們豈不成傻瓜了?中國豈不是不戰而勝了?沒那麼簡單!

歐美式快樂學習的結果,是中國學生在整體素質上,明顯遜色!

簡單說,中國學生在單調的知識記憶方麵,天生異稟,極有天賦。至於在考試拿高分這方麵,更是天下無敵。但一旦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直麵相接,就會發現,中國學生麻木呆笨,宛如一隻隻會走路的肉書櫃,真要是做起事情來,中國學霸還得在美式落後生的帶領下,否則就幹不出個名堂。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歐美教育,雖然不重視知識灌輸,但並非由任孩子們野蠻生長。他們也有自己的長處,能夠讓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成熟得稍微快上一點點。

快一點點就夠了。

隻要成熟快一點點,就能夠讓相當比例的孩子(任何教育也無法達到全部)不至於非要在冰天雪地長跪自虐,達不到目的不說,還讓自己淪為社會笑柄。

中國式教育,本質上是針對精英的。講究的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古時候更直接,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歐美式教育,本質上是針對落後生的,講究的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學習。比如說美國的公立學校,教育目標低到了讓人哭的地步,就是個培養能夠平衡自己的銀行賬戶,投票時別寫錯名字的普通人。能完成這個目標,學校就完成任務了。

所以許多在美國年頭久了的中國人,紛紛提醒國內的朋友:千萬千萬別讓孩子去美國的公立學校,學半天孩子就是知道美國總統不是火星人,這叫什麼教育?

——這個提醒是極有價值的。但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天資聰穎,就是個冰天雪地跪在地上連戀愛都不會談的普通孩子,美式的教育卻是絕對適宜的。

這裏說的絕對適宜,是指歐美為了彌補知識灌輸的不足,對孩子進行的合作式項目教育。

這是中式教育中所缺乏的,而且易於讓落後生成熟得稍微快一點點的教育。

中式教育的孩子,多半麵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腦存知識量足夠,但缺乏係統。

經常有媒體報道,許多中國落後生,去了歐美上學之後,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學業已經非常超前了。但等到應用時,中國學生頓時傻眼,隻覺得滿腦殼知識擁來擠去,全都是點燈熬油死記來的。考試信手拈來,做事頓時懵懂——中式教育,根本不教導孩子應用,甚至許多老師都不會應用。所以就不可能會有知識係統化的需求。

二是表達能力匱乏,不會與人合作。

中國的學霸到了美國,做起項目來時,經常會出現由美國落後生帶隊的慘狀。無他,許多中國孩子,打小連家務事都不做,腦子裏就沒有做事的概念。這類人長大之後,無不是劍走偏鋒,把事情想得極其簡單。而一旦遭遇挫折,就會陷入崩潰。

自己的事兒都不會做,又如何與他人合作?許多中國人都沒有界限的概念,哪部分是自己的責任,哪部分又是別人負責?自己弄不清,對方也弄不清,所謂合作往往是陷入互相攻訐,無法彼此適應。

三是膽怯羞澀,連句囫圇話都不會說。

中國孩子打小,課堂上是老師講課不許插嘴,回家是大人說話不許插嘴,許多人活到二十多歲,都沒被允許插過話。還有些人獲得說話機會,無非是課堂上老師提問。遇到問題不懂時,這難得的說話機會也會放棄。結果導致許多成年人沒有流利表達的能力。話都不會說,還怎麼參與社會合作?

戀愛也屬於人生合作事項,不會說話的人,逼急眼了或者往地上一跪,或者是掄拳頭就打——隻怪成年人社會殘酷地剝奪了他們的表達能力,讓他們淪為折翼天使,陷入苦悶的絕境。

中式知識灌輸,好處不能說沒有,但有一個要命的缺陷。它延遲了孩子的智能發育,推遲了孩子的成熟期。

學習是一生的事,知識儲量不足,但隻要有學習能力,就不在話下。但如果心智幼稚,不夠成熟,那麻煩就大了。

歐美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固然是獲得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但在這種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隻要不是渣到極致,多半會掌握這樣幾種能力:一是社會活動參與能力;二是組織能力;三是領導能力;四談判與合作能力;五是社會認知能力。

這幾種能力,聽起來玄乎,不過就是讓孩子自我管理。

歐美式教育,老師是不會指定班幹部的,鼓勵學生自己組織參選,這個起步,對於孩子來說是極不適應的。但過段時間就習以為常,你想在班裏獲得什麼位置,那麼你就必須爭取別人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與同齡人談判、溝通、說服甚至妥協。經過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會迅速變得成熟自信。

歐美教育,最重視項目合作。這種事兒,許多中國成年人都沒有做過,所以終其一生,都走不出心理幼稚期。

歐美孩子在小學時,就開始項目合作,以小組的方式完成一個課題。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明白自己能做什麼,對方能做什麼,你的工作應該以何種方式與合作者完成對接。當這個流程走過幾輪,你就學會了對合作者進行觀察研判,確定你和他之間是否能夠合作,彼此的界限又在哪裏。這樣的孩子走入社會,就會很容易找到合作者,迅速融入主流。

但歐美教育中最有價值的,還是批判式思維教學。這也是中國教育的死結。批判式思維要求看問題全麵,對一個問題必須要兼顧正反觀點。觀點是沒有對錯的,無非不過是立場而已。偏偏中國許多問題,立場都是固化的,不允許你瞎全麵。這就導致許多孩子,形成了平麵腦殼僵化思維。

知識很重要,但獲取知識的能力更重要,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任何教育,如果它能夠致力於兩個基本目標:一是促動孩子智商成熟;二是推進孩子心理發育,就都是有價值的。

拖延孩子心智發育的教育,無疑是殘忍的。他們急速成熟的身體催生了強烈的欲望需求,對於這種需求的成功把握,應該成為我們教育的重點。到底是精英式教育更好,還是普通公民式教育更優,這個完全取決於不同的教育對象,殊難下個結論。

但無論你是精英類型,還是普通平庸型,最基本的社會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全麵的思維能力,這些都不可或缺。要想獲得這些能力,你必須變得成熟起來。畢竟你所有的人生課題,都要由自己來解決。

美國老師如何教孩子學賺錢

美國趣味經濟學講師海倫,講了個股神巴菲特的故事:

有個小女孩,想在暑假找份工作,家政中介承諾說,可以為她提供一個報酬高於市場兩倍的工作。當然,如果女孩想要獲得這個工作,先要向中介繳納200美元的中介費。

小女孩很興奮,準備答應這個條件。這時候巴菲特給她潑了瓢冷水。巴菲特告訴女孩,她賺不到錢;相反,她還要給中介倒貼錢。

為什麼呢?

海倫給他的學生們設計了一堂財商課,專門講解這個經濟邏輯。

第一步,這堂課需要一些道具。

海倫老師弄來了蜂窩狀的內衣收納格。

然後是羽毛球、彩色氣球、糖果及麵值為10元、20元及100元的遊戲幣。

第二步,把收納格放在講桌上,氣球、糖果及遊戲幣,分別放進收納格中。羽毛球作為投擲道具使用。

第三步:給每個學生分配20元遊戲幣(不能給真錢,給了孩子就會拿錢跑掉)。

第四步:宣布規則。

規則是,隻要花10元錢,就可以買三次投球機會,獲得機會的同學,可以在距離講台三米的位置,把羽毛球投入任何一個格子,投入哪個格子,格子裏的東西就歸他。

遊戲開始了。

遊戲第一階段,同學們牢牢地抓緊手裏的20元錢,不參加投球遊戲。

大家都不缺心眼,格子裏的東西,絕大多數都不值錢,除非你運氣好,恰好投中了100元的遊戲幣。可這概率小之又小,孩子們心裏明鏡似的,才不上你的當。

於是進入遊戲的第二個階段。

海倫老師告訴同學們:從現在開始,你們投擲過來的錢,除了可以拿走格子裏的東西,還轉為投資,存放在老師這裏,三個月後(就是課堂上的一小會兒),參加投資的同學,都可以獲得50%的收益。因為老師做了個大買賣,賺錢了。

這下子同學們興奮了,紛紛加入投球遊戲。雖然絕大多數人花了10元錢,投擲之後的所得遠不值10元,但想到“三個月”後的收益,同學們的心理就恢複了平衡。

但還是有少部分的同學,冷眼旁觀,保持了高度的理性,不參加這個快樂的遊戲。

於是海倫老師高聲宣布:同學們,眨眼間三個月過去了,現在所有的投資人,都可以獲得分紅啦……

霎時間教室裏歡聲雷動。

分紅開始了,參加投球遊戲的同學,有的拿到了10元的利息,有的拿到了20元,每一個同學都很興奮。那些始終拒絕參加遊戲的同學,受到了嘲笑,感覺到了冷落,開始懷疑起自己的智商。

遊戲進入第三個階段,海倫老師宣布:同學們,又一輪“融資”開始了,還是那個項目,還是那個投資回報率,投得多,賺得多,投得少,賺得少,不投就沒得賺,你投不投?

投投投……這一次,全班同學都加入了進來,連最理性的同學,都開始排隊投球,並熱議賺到錢之後的種種計劃安排。

遊戲第四個階段:海倫老師宣布,同學們,有這麼好的賺錢機會,你能隻顧自己發財,不顧自己那些還找不到賺錢門道的苦兄弟嗎?馬上去找你的家人朋友,和他們簽訂發財合同,帶他們一起來發財吧。

海倫老師自己扮演所有同學們的親朋好友,讓同學們來說服他參加投資。

同學們激動地對他描述:來吧,50%的回報率,三個月就可以兌現,你就可以買房買車了,還等什麼?

海倫老師假裝不相信:騙人,才不信世上會有這麼好的機會。

怎麼會沒有?這是我們的親身經曆!同學們急了:我們這麼多人都賺到了錢了,難道會欺騙你嗎?

這個……海倫老師假裝顧慮重重:投資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虧了,你們得賠償我的損失。

憑什麼……也行!同學們發現了新的商機:賠償你的損失可以,但你也必須支付我們的中介費。這樣好了,我們和你簽訂個合同,你要支付我們投資總額20%的介紹費,但如果你賠本了,我們賠償你的所有損失。

就這樣,海倫老師以親朋好友的身份,與同學們簽訂了合同。

現在,參加這個遊戲的人,把他們的親朋好友,全都拉來了。

於是遊戲進入第四個階段。

海倫老師宣布:同學們,又是三個月的時間,飛快地過去了。又到了大家分紅的時候了。

同學們熱烈歡呼。

可是……海倫老師繼續說:告訴大家一個不幸的壞消息,你們的融資商,他……拿著錢跑了!

跑掉了!

啥?同學們全都傻了眼:老師你不能這樣……

海倫老師:可這個社會就是這樣!

同學們陷入絕望之中,所有的投資都打了水漂,還欠下親朋好友一大筆錢。……老師,我們不接受,這個社會太黑暗了。

於是海倫老師打鐵趁熱,給學生們講了100年前的龐氏騙局。這個騙局的過程,和海倫老師的遊戲進程一模一樣,隻不過投資者投入的全都是真金白銀,得到的當然是上吊投河走投無路。

最後,海倫老師說:龐氏騙局雖然已經過去100年了,但類似的騙局仍然層出不窮,比如說傳銷,比如說打著“P2P”旗號的投資公司……

海倫老師沒有說,在中國各地,每天都發生著無數的龐氏騙局,許多成年人亢奮不已地卷入進去,動輒釀成嚴重的社會事件。最需要聽聽這堂課的,恰恰應該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