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央機關遷到延安後,延安市新文字教育運動在徐特立及教育部直接領導下,迅速發展起來。到1937年5月,延安市就辦有識字班15個,學習人數600多人。當月16日,延安市成立了新文字促進會,徐特立當選為理事。在促進會成立大會上,徐老神采奕奕,好像一提到新文字,他就變得年輕似的。不久,學習組織又有增加,還辦了一個高級補習班。為了適應各識字班教學要求,除編輯統一的新文字課本外,還用新文字出版了一批讀物,有《毛主席的談話》、《今年的選舉》、《五月三十日的故事》、《我們的東北》等,既通俗又有教育意義,很受群眾歡迎。
徐老德育望重,領導新文字掃盲工作很有成績,因此受到幹部、群眾的一致稱頌。1937年1月30日,延安各界為他舉行60壽辰慶祝會,中國文藝協會的祝詞讚揚道:“蘇區有一怪,其名曰徐老。衣服自己縫,馬兒跟著跑。故事滿肚皮,見人說不了。萬裏記長征,目錄已編好。沙盤教學生,AEUIO。文藝講大眾,現身說明瞭。”其中,“沙盤教學生,AEUIO”句,意指徐老采用切實可行的土辦法,親自教群眾學新文字。
在這段時間裏,結合新文字掃盲實踐,對一些具體問題如正確認識新文字掃盲教育、新文字與漢字的關係、怎樣教學新文字等,展開了討論和研究;《新中華報》還介紹了“土耳其文字的改革”史實,以作參考。這些,反映了邊區新文字掃盲教育逐步走向深入。
1937年9月,在徐特立主持下教育部又向各級教育部門發出《關於推行新文字的指示信》,指出:“一、要用艱苦的動員工作,爭取一切不識字的先來學習新文字;二、現在各機關、學校、文化團體應繼續開展新文字運動;三、對於已經學會新文字的人一麵利用新文字學漢字,一麵利用新文字給以政治文化教育。”這個指示信就是要求更廣泛、更深入地開展新文字掃盲教育運動。
9月,正是邊區開展的“識字運動月”,教育部編印了數萬冊用新文字注音的漢字識字課本,發送到基層單位去;並計劃在識字運動月中,全邊區要發展三萬個識字組員。這一月,西北辦事處改為陝甘邊寧邊區政府,西辦教育部也即更為邊區政府教育廳,徐特立繼任廳長,繼續領導新文字教育運動。是年冬,邊區開展大規模的以實施國防教育為中心的冬學運動,有條件的冬學仍堅持新文字掃盲教育。
從1936年開始到這一年的下半年,邊區新文字掃盲教育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形勢,它在邊區雖僅有短短一年多的曆史,但確有很可觀的成績……就各地來說,以延安、延長、固臨等縣和延安市特別發展。部隊、工廠、學校、機關裏都普遍地設辦新文字掃盲班。在最發展的地方確是“新文字的聲浪充滿了街頭巷尾”。為了適應掃盲的需要,在物質條件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編印出30多種新文字通俗讀物,出版有4種新文字報刊——《老百姓報》、《抗戰到底》、《新文字聯合牆報》、《新文字畫報》。其中,以《抗戰到底》報經常出版,內容有重要消息、通訊、論文、初級讀物等,每期印六七百份。這些讀物和報刊,受到新文字學習者的歡迎,對新文字教育遠動無疑是一個促進。
1937年11月26日,徐特立離開延安赴湖南領導八路軍駐湘辦事處的工作。這年冬,陝甘寧邊區抗日戰勤工作非常緊張,大批幹部頻繁調動,於是新文字教育運動暫告中斷。
這次試驗雖是中斷,但意義很大。它在邊區第一次用事實證明拉丁化新文字容易學,使用方便,是掃除文盲的銳利武器;它所取得的初步經驗,使邊區廣大幹部和群眾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認識,並為邊區下一步開展新文字教育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些,無一不與徐老積極倡導和領導以及身體力行息息相關。
二
幾年來,陝甘寧邊區開展以掃除成、青年文盲為主的冬學教育運動已製度化,文盲比率逐年下降,但在新的情況下,還必須加快掃盲教育步伐。為此,邊區政府製訂的《消滅文盲三年計劃》(草案)即將於1940年秋開始實施。但是,鑒於用漢字掃盲難度大,速度慢,複盲、回生率高,而深曉1936-1937年邊區試行新文字掃盲的經驗是快得多,容易得多。所以,邊區政府根據黨中央指示,決定於1940年秋開始,再次在陝甘寧邊區開展新文字掃盲教育運動,並委托新文字創始人之一吳玉章同誌具體主持這一工作。這次教育運動以冬學形式為主,連續進行了三年:第一年先在延安縣、市試點,第二年擴大到全邊區試行,第三年縮小到延安縣作深入試驗,這是邊區社會教育中的一件大事。
這段時間,徐特立同誌分管其它工作,但對新文字掃盲教育這件大事仍很關心。他積極參與領導工作和有關活動,還親自辦班授課,為這次教育運動作出了重大貢獻。
為了第一年在延安縣、市做好試點,先要培訓教員。1940年10月,邊區教育廳在延安新市場開辦了一個新文字教員訓練班,吳玉章、徐特立親臨指導和授課。這個班有70多名學員,都是從陝公、女大、邊區黨校、青幹校和一些機關抽調來的。經一個半月的緊張教學,這批熱心新文字教育工作的知識青年,在吳老和徐老認真細致地教導下,都學會了新文字,並掌握了基本的教學方法。
在此期間,10月3日《新中華報》上公布了《陝甘寧邊區新文字協會成立緣起》,徐特立是發起人之一。11月7日,陝甘寧邊區新文字協會在延安中央大禮堂舉行成立大會,吳玉章向大會作了報告。徐特立被推選為主席團成員和協會理事,並在大會上講了話。他說:“1936年冬天,在保安我開始用新文字教育殘疾軍人和小學教員,並用新文字辦學校,這樣新文字的運動就在各處發展起來。現在我萬分相信,新文字是掃除文盲的最好工具。在座的楊柳同誌,他是我辦的夜校的學生,當時他是一個勤務員,後來他利用新文字學習漢字。現在他用漢字寫信也寫很好了。”最後,徐老又從語言學科和各國文字上證明了拉丁化是最科學的,世界各國文字都要走拉丁化的道路。11月10日,徐老又參加了邊區新文字協會第一次理事會,與大家一起討論了新文字的法律地位、幹部訓練、對外宣傳、小學課本漢新兩種文字對照等問題。
同年12月,黨中央任命徐特立為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他全力投入邊區的自然科學研究和教學的領導工作,同時仍關注著邊區的新文字冬學試驗。
1941年12月,正是第二年全邊區範圍試辦新文字冬學的緊張階段,邊區新文字協會召開第一屆年會。會議自12月9日至11日開了三天。這是一個隆重的年會,有300多人出席了開幕式。徐特立被推選為主席團成員,並在會議上講了話。吳玉章作了《新文字在切實推行中的經驗和教訓》的報告,提出了協會今後的任務。吳老的報告和徐老的講話,為1941年冬的新文字冬學試驗指明了方向。